关于高校流行声乐演唱的理论教学与人才培养:评《流行声乐演唱新概念》

2015-07-17 11:39荣蓉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唱法声乐理论

书名:流行声乐演唱新概念

作者:付林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年1月

定价:20.00元

艺术源于生活但它高于生活。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艺术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正向一个全新的时代迈进。在科学文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声乐艺术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娱乐范畴,成为大众文化的主流,并衍生出一系列声乐演唱艺术的分支,流行声乐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流行声乐的思维模式、创作理念、制作手法、演唱形式等都与传统声乐有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恰恰反映出流行声乐的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吸引着众多的声乐爱好者竞相追捧,掀起一股追随流行声乐的浪潮。流行声乐演唱教学是当今高校音乐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与人类生活高度契合,符合大多数人的社会心理,并以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音乐为理论基础,是时代的缩影和时代的见证,以其自然、多元、新奇的演唱风格和表现特色在音乐艺术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保留了原有的具有本土声乐唱法特色的基础上,积极融入世界各国的声乐演唱特色和元素,既代表着我国本土流行声乐唱法的理论特色,更是世界各地流行声乐演唱相关优秀理论的重要象征。在我国高校流行声乐演唱理论教学仍然面临众多挑战的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流行声乐演唱的理论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高校作为流行声乐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关于高校流行声乐演唱理论教学的研究层出不穷。如在声乐演唱方面有多年研究经验的付林教授在编写《流行声乐演唱新概念》一书时,提出所有的技巧都没有气息重要、所有的方法都没有感情重要、所有的声态都没有自然重要的观点。《流行声乐演唱新概念》对流行声乐的演唱提出的独到见解,为高校流行声乐教学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是一本在声乐演唱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

在结构的设置上,《流行声乐演唱新概念》在对说话式的流行唱法、流行音乐的理论依据、流行声乐教学的个性与共性的关系等做了简要介绍的基础之上,将全书分为七个章节,对流行声乐演唱的发声基本原理、呼吸的观念、说话式的自然唱法理论、声线理论、即兴唱法训练、流行声乐的教学方法以及说话式自然唱法实用发声基础训练的几个重要方法等做了详细的阐述。尤其是从当前高校流行声乐演唱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高校流行声乐演唱的理论教学及人才培养的论述令人影响深刻。

《流行声乐演唱新概念》认为,高校流行声乐唱法理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首先,尽管流行声乐近年来呈良好发展的态势,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逐渐被人们所意识到,但从某些方面来看,由于流行声乐与人类休闲娱乐直接挂钩,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在为更多人所接受和喜爱的同时,也使得流行声乐“通俗”、“非高雅艺术”的观念根深蒂固,甚至不少流行声乐专业的学生都对流行声乐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无疑给高校声乐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其次,学生入学前普遍接受传统唱法的理论学习及相关训练,尽管流行唱法与传统唱法都属于声乐的范畴,两者也的确存在一定的相通性和关联性,但从微观上来看,传统声乐唱法更强调技巧,而流行唱法则在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上有较高的要求,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流行声乐演唱的相关理论知识时不能很好地把握两者的异同点,甚至产生错误、片面的认识,给流行声乐唱法的理论教学带来了更大的难度,甚至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热情大大降低。最后,教师资源匮乏、专业知识不过硬,职业素质及个人修养有待提高、高校理论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等是影响高校声乐唱法理论教学的重要因素。

教学最终还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作为一种艺术,尽管流行声乐演唱的理论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要做好高校流行声乐的理论教学工作,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也并不是无迹可寻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对症下药”:一是构建流行声乐理论教学的整体框架,在课程设置上做到丰富而全面,积极利用学校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资源,使教学手段更加多元,明确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将有限的教师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起来;二是提升学生的国际意识,与国际接轨,勇于开拓创新,接受、创造和发展新思想、新理念,拒绝墨守成规,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三是重视并完善高校流行声乐演唱理论教学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理论课程及教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反馈性评价,促使流行声乐演唱理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唱法声乐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唱法、口法、声口与“叶堂唱口”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