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2015-07-17 04:07陶俊平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回归生活数学教学生活化

陶俊平

摘 要:课堂是教育活动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随着课程改革大潮汹涌而来,作为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82-0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因此,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 “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整合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1、改变例题的呈现方式,把静态的知识转为动态的知识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如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采取先出示动物图,再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这样展现应用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最后再通过比一比,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虽然这样逐一呈现例题的方式所花时间较多,但它直观、新颖、容易理解,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激趣、迁移的新理念。

2、删繁就简,突出教学的实用性

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 教材,删繁就简,突出教学的实用性。例如四则运算的教学,就可避免大数目的繁杂计算,引进“计算器的使用”这一教学内容,加强实用性,和现代接轨。这样就 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修路、做零件”等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合理补充教材,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却未能进入课本,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如何学”为着眼点,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在“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前调查各式各样的百分数,然后在课堂上汇报并说明它的 含义。有人说:“某种药品的有效率为95%,意思是100人服了有95人会痊愈,效果很好”,有人说:“衣服上标有100%棉,说明这衣服是全棉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些“小悟空”采回的“野果子”也就绚丽多姿,学生自己教自己,大大地丰富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1、捕捉“生活现象”

良好的开端如同纽带,联系着学生的认知与新问题,恰当地运用生活现象引入新课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促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含义时,可运用生活实际这样引入:妈妈买来8个梨,要平均分给4个人:爸爸、妈妈、姐姐和我,可以怎么分?由于是从日常生活中提取的事 例,所以学生对这道题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2、还原“生活画面”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编入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如在教学"求总数应用题"时,根据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色彩艳丽、生动活泼的画面(课件出示):草地上有5只白羊在吃草,又走来了4只黑羊;有4只花蝴蝶在花丛中(4朵黄花,5朵红花)飞舞,又有2只白蝴蝶停在红花上…… 由于画面生动,内容丰富,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现实,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被激活,他们能在现有的知识起点上进行探索,组合条件和问题编出“求总数”的应用题。通过教师对内容创设整理和及时的引导,不仅让学生理解掌握“求总数”应用题和“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站在整体的角度把握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孕育了“相差关系”应用题的内容,为后继知识的学习作了准备。

三、在课堂中学,在课堂中用,学以致用

1、注重实践,给予学生体验、感悟的机会

例如:1时、1分的时间观念的建立,通过让学生静静地看着秒针走1圈和用1分时间做不同的事情(写1分钟字、读1分钟课文等),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和体验1分的长短,同时恰到好处地进行惜时的教育。再如:教学长、正方形的面积时,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去测量书本、教室的长和宽计算它们的面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所学到的知识,从而达到内化,根深蒂固。

2、拓展“生活时空”,让数学回归生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它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学习了简便运算后,走进市场,了解商人的口算技能;在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后,组织学生在校门口记录来往车辆,然后加以统计,并发现规律等。学生兴趣很高,知识也在娱乐中得到巩固和应用。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猜你喜欢
回归生活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