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

2015-07-21 00:55金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个人主义文化背景大学英语

◆金兰

作者:金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100191)。

1 前言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读课的教学过程中,理解错误出现的频率非常高。错误不仅限于语言上,还有文化上的错误。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英语教学的本质就是跨文化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是语言的教学,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在阅读中所接触到的西方文化中所反应出的价值观必然与学生原有的价值观相碰撞。由于篇幅及研究能力有限,笔者仅选取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一、二册中四篇具有代表性的课文进行分析,从跨文化角度处理教学中准确获取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写的文章所要传达的文化信息,从而帮助和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达到促进和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2 文献回顾

跨文化研究 跨文化交际学是由美国人类学家、跨文化研究学者爱德华·霍尔(Edward T. Hall,1914—2009)在20 世纪50年代建立的一门学科,其英文表达为“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霍尔给“跨文化交际”的定义是: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1]。

国内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始自20 世纪80年代初期,许国璋先生1980年在《现代外语》第四期上发表了有关论文。1999年,胡文仲先生出版了《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一书,书中给出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2]。

价值观研究 价值观念是跨文化的核心。20 世纪70年代初期,Hofstede 依据1967年以来IBM 公司在公司雇员中所获得的调查材料,对于与工作关系有关的价值观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他抽象概括出四个衡量价值观的尺度,即: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对权力距离的态度;对不定因素的回避程度;男性—女性[2-3]。

本文研究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于不同文化背景国家的作者撰写的英文课文的理解问题,因此主要集中在所使用教材涉及的文化差异背后的价值观上,并就价值观中的文化价值观、经济价值观以及人本价值观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3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一、二册的跨文化研究

文化价值观 文化价值取向指在各种不同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对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所持的态度、看法以及评价标准。笔者选了两篇文章作为能反映出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例子。第一篇文章是第二册的Unit 1 Text A,作者夫妇对儿子的“探索过程”不予干涉,其指导观念是鼓励年轻人最大胆地创新,然后渐渐地掌握传统,高度重视创新和独立。相反,孩子附近的中国人却热心地伸出手“把着手教”孩子。霍华德分析得透彻:中国人不愿让孩子艰难地努力,怕他可能会受挫而愤怒,大人们会帮助孩子们更快做完,进而去做更复杂的事。对于早期教育,中国人重视技能,而美国人重创造性。

第二篇文章是第一册Unit 8 Text A,学生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因为一向称霸世界、无所不能的美国竟然会有这么严重的教育问题。在中国的价值观中“学识”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幼年时期的教育中获取的基础知识对人的终生都是受益的,在教学活动中十分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训。而个人主义取向的西方比较重视个性、自由,可以随性地做喜欢的事情,不用考虑后果及别人的看法包括教师、家长。在他们的意识里,学习不好的学生不是差学生,因为基础知识在后期也可以再获得,而前期的个性发展很重要。但是没有输入哪有输出?没有足够的量的积累,哪有最终质的飞跃?

经济价值观 笔者也同样选了两篇文章来说明中西方的不同经济价值观。第一篇是第一册的Unit 4 Text A。学生在阅读中遇到托尼找工作和贷款买房的两个疑问。第一个疑问实际是因为价值观中的“爱面子”而产生的。个人主义是西方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一个,而且由此而产生诸如自我、竞争、独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思想。而第二个疑问要用西方人“对不定因素的回避程度”这个尺度来解释。中国人对于未曾经历过的事会采取回避的态度,会想尽办法避免去尝试,尤其背负债务过日子绝对会让人寝食难安。而美国人从小的教育就是大胆地接受挑战,去冒险,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第二篇是第二册的Unit 2 Text A,作者对于贫富给予新的含义:物质的缺乏并不是贫穷的表现。因为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里“财富”就是有财便是富。其实中西方对“财”的理解、态度和做法都不尽相同。中国学生只要一心读圣贤书就好了,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因此,在文化价值取向中一向不太注重对“财”进行积极追求,追求的是个人自身价值的展现。而西方的孩子从小就有挣钱的想法,而且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当然不是物质的东西,而是给孩子创造从劳动中获取快乐的条件。

人本价值观 笔者也选取了体现学生“个人主义”以及“人性本善”的价值取向的内容。伴随着西方文艺复兴,人的个体力量得到发现,经过思想启蒙运动,个人主义思想更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取得广阔的生存空间。在全新版的《大学英语》中更是体现了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精神,课程内容体现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个人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念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人权观、平等观、发展观、家庭观、个体与群体观及宗教观中都有所体现。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也导致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发生畸形。教材文章处处充满现代思考,充斥人性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关于人性本善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中体现在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在西方集中体现在基督教教义中的“赎罪”思想,虽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关于人性本善以及尊重个人价值的思想却是有共通之处的,这在全新版的《大学英语》中都有体现。但是,在这之中西方过多强调个人主义,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中的个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4 结束语

语言的学习,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做铺垫,语言与其文化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必要的语言知识以外,还应该融入文化的教育,帮助学生真正建立起学习语言的兴趣,使得他们在不同的文化碰撞之中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能更好地提高语言的理解,不产生或尽量避免误读现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对于一种新的文化,应该批判地来看待,避免误读,客观理解,清醒地保持优秀传统文化,避免被同化。

[1]霍尔.超越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3.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Geert H. Culture’s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M].SAGE Publications,1980.

猜你喜欢
个人主义文化背景大学英语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