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无宾语结果句的结构问题

2015-07-22 09:05刘林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词根

刘林

(商丘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河南 商丘476000)

两种无宾语结果句的结构问题

刘林

(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汉语有两种无宾语的结果句,一种是简单结果句,另一种实际上是致使者不出现的致使结果句。两种句子的结构的区别是vBECOME与vCAUSE的区别,致使结果句中只有vCAUSE没有vBECOME。在致使结果句中vCAUSE涉及到表致使方式的词根的附接操作,此词根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动词词根。

关键词:结果句;致使方式;词根

汉语有两种无宾语结果句,现举例如下:

(1)玻璃碎了。

(2)玻璃敲碎了。

这两个例子中,(2)与(1)的区别是多了一个“敲”字。在文献中,这两种句式中,(1)没有引起学者们太大的兴趣,倒是(2)类句式经常是讨论的对象,中文文献中常常称之为“动结式”或“述结式”,英文文献中往往称为resu1tative,翻译成中文应该是“结果式”或“结果句”。实际上,“结果句”有两大类,除了上述只有主语没有宾语结果指向主语的这类外,另外有一类是主语宾语齐全的,本文限于篇幅只讨论没有宾语而结果指向主语的结果句。为了便于对汉语的结果句的探讨,我们把英语的结果句作为比较,英语例句如下:

(3)The g1ass broke.

(4)John became exhausted.

虽然(3)与(4)句式不一样,但其实(3)的意思也可以用(4)的句式来表达(The g1ass got broken.)。仔细对照汉语例子中的(1)与(2),会发现它们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1)的意思与英语的无宾语而结果指向主语的句子的意思解读一致,而(2)的意思与之有区别。(2)含有“有人把玻璃弄破了”的意思;英语的句子的意思只是“玻璃破了”或“John累了”,至于是自己破的还是有人打破的,与句子意思没有关系。

对(1)–(2)的分析,文献中讨论的重点是(2),认为(2)是表结果的句式,中文文献常用“动结式”或“述结式”的名称。从名称来看,“结”即结果,是语义上的描述,而“动”或“述”却不是语义上的描述,而是语法上的概念:“动”是“动词”,“述”是“述语”,都不是语义概念。“动词”也好,“述语”也好,语法上也只是个名称,而“结果”连个语法名称都不是,“动结”、“述结”的内部结构确实需要分析。另有一个问题也应该解答:动结式与像(1)这样的简单句式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一、文献综述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汉语动结式进行分析,生成语法学者对动结式分析得比较细致的是采用词项分解的研究,代表性文献有Lin[1]、Huang[2]、熊仲儒、刘丽萍[3]等,其共同之处是认为“敲碎”这样的复杂形式可以分解为结构上不同的成分,而且结构中有表变化的成分,分歧在于分解后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由于各家采用的符号不同,为讨论方便我们用vDO表示行为轻动词,用vBECOME表示变化轻动词,用vBE表示状态轻动词。在对动结式的分析中,Huang和熊仲儒认为像“敲”这样的成分的位置在vBECOME上,而Lin认为这样的成分的位置是vDO。而表结果的成分“碎”或“累”,Huang和熊仲儒都没有进一步分解,只是简单地把它们作为动词看待,而Lin做了进一步分解,认为这样的成分是由词根移位至vBE而形成的动词。这样,关于没有宾语而结果指向主语的动结式,谓语动词第一个成分的位置,就有vBECOME、vDO两种观点。到底哪个观点正确呢?有没有别的可能呢?

二、结构分析

要想分析句子结构,对语料的详细描写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们先描写相关语料,再分析结构。

(一)语料梳理

像(1)这样的简单句式不需要太多描写,像其他学者一样,我们着重描写动结式的结构。虽然有主语无宾语的动结式结果指向主语这一点不难理解,但“动结”这个复杂的结构体确实有其复杂之处。传统上,把动词和其结果用V1和V2来表示,为了描写的方便我们也这样做。

在(1)里,V1是及物动词,这样的例子很常见:

(5)a.脚磨破了。

b.鸡蛋煮熟了。

c.衣服洗干净了。

虽然这些例子的V1与句子主语都是逻辑上的动宾关系:“磨脚”、“煮鸡蛋”、“洗衣服”都讲得通,但有的句子不是这种情况:

(6)a.球鞋踢破了。

b.腿摔断了。

c.嗓子唱哑了。这几个句子中,V1虽然是及物动词,但与句子主语搭配都有问题:在a中球鞋是很可能踢球踢破的,踢的是球,绝对不是球鞋。在b中,人摔倒了,腿断了,摔的宾语常见的是“跤”,或者是“杯子”之类可摔的东西,“摔腿”是讲不通的;在c中,唱的是歌或戏,不是嗓子。另外,有的语义很虚的及物动词,也能出现在这种句子中:

(7)a.打印机搞坏了。

b.衣服弄脏了。

c.盘子打碎了。

这里的“搞”、“弄”、“打”都是及物动词,但它们的意思很虚,与句子主语之间的逻辑上的动宾关系也不存在:“搞”和“打印机”搭配意思比较具体,如“搞台打印机”意思是“买或借一台打印机”;“弄”和“衣服”搭配也是类似的意思,“弄些衣服”意思是“买或借些衣服”;“打盘子”如果搭配也是实实在在的用东西击打盘子。很显然,这几个动词在这几个例句中都没有以上的搭配义,似乎只是占个位子,并没有实际意义。

V1除了可以是及物动词,还可以是不及物动词。下面是V1为非作格动词的例子:

(8)a.老人走丢了。

b.小孩爬远了。c.女孩蹦累了。

这几个例子中的V1“走”、“爬”、“哭”都是非作格动词,而且在逻辑上与句子主语呈主谓关系:“老人走了”、“小孩在爬”、“女孩在蹦”都是合格的句子。

非宾格动词也可以出现在V1的位置:

(9)a.小王醉倒了。

b.老头病死了。c.牲口累瘫了。

无论是“醉”,还是“病”或“累”,本身就可以作动补结构的V2,是非宾格动词:

(10)a.小王喝醉了。

b.老李气病了。

c.牲口走累了。

很显然,(9)里几个例子的“醉”、“病”、“累”的位置是V1;与(9)不同的是,(10)里几个例子的“醉”、“病”、“累”的位置是V2。

以上语料说明,在无宾语而结果指向主语的动结式中,V1的词性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及物动词,而且及物动词与句子主语之间可以没有逻辑上的动宾关系,甚至动词可以是“搞”、“弄”、“打”之类的语义很虚的词。

(二)两种句式的结构

分析了语料之后,我们来回答上文提出的问题:描写中称为V1的成分的位置到底是vDO,还是vBECOME,或者是别的什么?

先看vDO的可能性。如果用这个标记,则认为存在一种做事的行为,该行为在语法上体现为及物动词或非作格动词。事实上,持vDO观点的Lin分析的语料也仅限于此,并没有涉及到非宾格动词的句子。非宾格动词,特别是形源(deadjectival)非宾格动词,是不适合作为vDO的体现者的:“醉”、“病”、“累”这些词作为V1,并不是人(或动(植)物)的行为,而是表状态义。因此,V1分析为vDO不妥。

再看第二种可能:V1的位置是vBECOME。这是表“变化”的轻动词,由于结果由V2来体现,V1又不是“变化”类动词,只能解读为变化方式。观察(1),会发现把“摔”解读为变化方式不合适:“摔”肯定与“玻璃变碎”之间在时间上没有重合,把“摔”解读为变化方式显然不行。这样看来,V1的位置也不能分析为vBECOME。

排除了上述两种可能性,只能为V1的位置作其他解读。Lin认为,“玻璃敲碎了”这样的句子与“张三把玻璃敲碎了”这样的句子的结构的共同性在于,都有vDO;也就是说,无论“张三”这样的成分存在与否,句子都包含致使结构。Pylkkänen用类似vCAUSE这样的符号来标记致使性成分[5],不过她没有讨论汉语无宾语且结果指向主语的句子的结构。像vCAUSE这样的符号能不能用于汉语的这种句子呢?

从前文所列语料看,无论V1是什么样的动词,与V2都构成因果关系:在(2)中,碎是摔的结果;在(5)a中,磨导致破;在(6)a中,踢导致破。在(7)中的各句中,语义上很虚的词的出现,表明了结果是有原因的。这样看来,无论致使者是否出现,句子表示致使关系都能肯定。因此Pylkkänen给的结构中用表致使的功能语类,而没有采用像Lin使用的表行为的功能语类,更合乎语言实际。而且,即使致使者不出现,用类似vCAUSE这样的符号也是合理的,至少比vDO或vBECOME合理。

还有一个理论问题需要解决:句子中有了vCAUSE,还有没有vBECOME呢?早期的生成语义学持肯定的态度,受到了Fodor等学者的质疑[4]。

近年来,学者们又对这样问题进行了探讨。阚哲华论述了致使句与起始句的相互独立问题,认为它们不是由一个句式转换成另一个句式,亦即vDO和vBECOME各自独立成句,有了vCAUSE就没有vBECOME[6-7];Harley对Fodor反对词项分解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虽然生成语义学有缺点,但其词项分解的思路并没有错,词项分解的原始理论经改良后仍有价值,改良的一个方面就是在单句形式的致使句中抛弃vBECOME这样的成分[8]。McIntyre更是提出了BECOME=CAUSE的观点,认为BECOME与CAUSE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语义特点上有区别而已[9]。我们接受这些学者“简单句内有了vCAUSE就没有vBECOME”的观点。

如果句子“玻璃敲碎了”的意思暗含了“有人敲”的意思,那么这个句子的意思就包含了致使的意思,只不过致使者没有出现而已。Lin[1]就采用了这样的思路,认为这类句子与一般的双论元致使句的区别在于VoiceP的存在与否:如果致使者在句子中不出现,句子结构中就没有VoiceP。没有VoiceP的致使句就是无宾语而结果指向主语的致使结果句。

在Lin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我们给出简单结果句(1)和没有VoiceP的致使句(2)的大致结构:

(11)玻璃碎了。

致使结果句的结构大致如下图所示:(12)玻璃敲碎了。

如图所示,两种结果句的区别,体现在轻动词的性质上:简单结果句的高层轻动词是vBECOME,致使者不出现的致使结果句的高层轻动词是vCAUSE。两种结构的表结果的成分都是原位生成于P的补足成分位置的词根(标记为√),经由P移位至vBE,在简单结果句中再上移至vBECOME拼出为动补复合词的第二个成分“碎”,在致使者不出现的致使结果句中,结果成分在vBE处拼出结果“碎”,vCAUSE由附接在其上面的表致使方式的词根“敲”拼出。这种附接分析来自于Huang。

我们对汉语无宾语结果句给出的结构与前人的相比,有两点明显不同:一是有了vCAUSE就没有vBECOME,二是把结果部分分析为PP,这是Acedo-Mate11án[10]等沿袭的传统。我们继承了Lin的理论的合理之处,认为结果句的结构中有功能语类vBE。

三、结语

汉语有两种无宾语的结果句,这两种结果句到底具有什么结构,是语言学家们感兴趣的话题,本文继承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分析。与英语等欧洲语言相比,汉语具有更强的分析性,这一点表现在动词方面的特点是汉语有复合动词式动结式这一结构。对汉语无宾语结果句的分析,是否也适用于对世界其他语言相关语言现象的分析,留待以后研究。

参考文献:

[1]Lin J. Event structure and the encoding of arguments:The syntax of the Mandarin and Eng1ish verb Phrase[D]. Cambridge,MA:MIT,2004.

[2]Huang C-T J. Resu1tatives and unaccusatives:A Parametric view[J]. Bu11etin of the Chinese Linguistic Society of JaPan,2006,2006(253):1-43.

[3]熊仲儒,刘丽萍.动结式的论元实现[J].现代外语,2006(2):120-130.

[4]Fodor J A. Three reasons for not deriving“ki11”from“cause to die”[J]. Linguistic Inquiry,1970(4):429-438.

[5]Py1kkanen L. Introducing arguments[M]. Cambridge,MA:MIT Press,2008.

[6]阚哲华.论致使动词与起始动词的独立生成[J].嘉应学院学报,2007(4):107-111.

[7]阚哲华.致使动词与致使结构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8]Har1ey H. Lexica1 decomPosition in modern syntactic theory[M]//Werning M,Hinzen W,Machery E.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mPositiona1ity.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328-350.

[9]Mcintyre A. The BECOME=CAUSE hyPothesis and the Po1ysemy of get[J].Linguistics,2012:1251-1287.

[10]Acedo Mate11 N V. Argument structure and the syntax-morPho1ogy interface:A case study in Latin and other 1anguages[D]. Barce1ona:Universitat de Barce1ona,2010.

(责任编辑:廖铭德)

中图分类号:HO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O7-5348(2O15)11-OO62-O4

[收稿日期]2015-07-0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汉语施及化与词根复合研究”(10YJA740044);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句法终端成分特征的论元结构理论研究”(15BYY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生成语法的词语分解理论与论元结构研究”(10YJA74009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句词同构理论视角下的论元结构研究”(2013BYY001)

[作者简介]刘林(1975-),女,安徽阜南人,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句法学、二语习得。

The Structures of Two 0bjectless Resultatives

LIU Lin
(Schoo1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gqiu Norma1 University,Shangqiu 476000,Henan,China)

Abstract:In Chinese,there are two kinds of object1ess resu1tatives:one is the simP1e resu1tative,the other is actua11y the causative-resu1tative in which the causer does not aPPear. The structura1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that between vBECOMEand vCAUSE,and there is on1y vCAUSEbut no vBECOMEin the causative-resu1tative. There is an adjunction of the manner root to the vCAUSEin the causative-resu1tative,and the root is one of a verb of different tyPes.

Key words:resu1tative;manner of cause;root

猜你喜欢
词根
词根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医学英语术语的解析及同源记忆
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词根来改善英语词汇学习
词素构词视角下英语粘附词根若干问题探究
否定接头词「不」「非」的词根的意义类别
试论掌握词根对英语词汇学习的作用
印尼语派生抽象名词的构词法研究
词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词汇也可以这样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