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财务控制权分配和财务监督机制重构研究

2015-07-22 00:28范昭峰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4期
关键词:研究

摘 要:经过了长时间的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也逐渐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在最近几年,伴随会计信息失真、监督主体缺位等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使得一件事实被间接地证明出来,即我国传统的、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对国企财务的监管工作采取的直接干预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财务多元化格局的需要。因此,本文以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为研究点,就如何明确当前形势下其财务控制权的分配,以及重新构建财务监督机制的策略进行研究。

關键词:国企财务控制权分配;财务监督机制重构;研究

从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一样,其财务管理也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并且,在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与国家在财务方面的关系也不断地发生改变。从其改革阶段来看,主要有放权让利与转机建制两个阶段。近些年,伴随国有企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放权让利已经无法有效发挥出其重要作用,这也使得国有企业在财务监管方面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基于此,虽然相关部门为了有效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制订了一些监督措施,但是,存有一些问题需要改正。

一、控制权新的问题与分配方式

1.国有企业财务控制权问题

由于我国国有公司中负责对其年度财务进行审计的委托制度无法对出资者的权益进行全面有效的维护,使得其在进行控制权的分配时往往会出现分配不均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审查工作都是由政府聘请的一些社会中介组织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的。但是,受当前我国体制发展的影响,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或得不到很好落实,部分中介机构并没有以提高其审计鉴证工作质量、为投资者提供可以被信赖的审计报告或者是鉴证评估意见等作为获取业务的目的,而是以同企业管理者建立友好关系,获取到长期友好合作的合同为目标的发展机制,使得各个事务所之间存在不良竞争情况出现。此外,随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控股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不同主体对企业财务信息需求存在多样化,其在当前经济发展中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状态,这为其控制权的有效分配也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2.控制权的有效分配

根据当前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控制权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我国国有企业应该要做好各项控制权的分配工作,以便完善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首先,股东作为股份公司投资经营风险的最终承担者,一定要具有选择与监督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相关人员工作情况的权力。其次,应该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经济收入同企业经营活动取得的绩效相连接。即企业的经理人员也需要承担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并拥有一定剩余索取的权力,进而使经理人员的目标能够同股东一致。最后,采用状态依存控制办法。即,让国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以利益保障的程度或者是企业当前实际的财务现状为依据,进行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其具体的措施为:在企业的股东无法得到满意的利润时,企业的控制权由股东所有;在股东可以得到满意的利润时,控制权由企业的经营者所有;在企业的职工的正常福利与工资无法正常兑现时,控制权归企业的职工所有。总而言之,企业实际的控制权是同掌权者承担的风险或者是责任相统一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最佳的风险分担和激励合同。

二、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与重构的措施

1.当前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或虽然具有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但监督乏力,对于企业高层做出的一些重大决策缺乏有效的监督。在现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下,董事会在制定一些重大投资决策中,监事会虽然参与了企业此类会议的全过程,但是却并不具备当场反对或者是表决权,只是负责事后的评判和监督,这就使得监事会的权利无法全面发挥。其次,没有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违规取得个人利益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目前,由于我国现行的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的体制并未设立专门针对企业管理人员消费的关卡,使得其资本的流通方向无法被有效的感知,进而导致内部控制现象,部分管理人员出现以权谋私的行为。

2.重构监督机制的措施

首先,重新构建国有企业出资人对经营者的财务监督机制。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这就要求各级人代会、人大常委会需要全面地发挥出其在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方面的作用,通过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情况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专项执法检查等,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做好监督工作。其次,全面规范企业内部监管。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在内部构建一个财务控制权力的分享机制,并且还要保证此分享机制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从而有效地改变当前国有企业的控制权力被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委托者独立享有和控制的局面。对此,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需要制定出优化资本结构的发展策略,并不断的强化以职工为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意识。

三、结论

总而言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制度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在我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国家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内部财务体制也应当随之变革,结合企业内部实际财务管理状况,对控制权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对财务监督机制重新构建,有效解决企业内部经营问题,推动企业效益的增长。

参考文献:

[1]王琴.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与财务监督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2]张媛媛.国有公司财务监督机制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

[3]王甲庆.中央企业物资集中采购财务监督机制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4]郝远新.试论如何优化企业财务监督机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0(06):94,96.

作者简介:范昭峰,男,汉族,山东省泰安市,现职称:会计师中级,学历:研究生,主要从事国资国企工作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