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地理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

2015-07-24 21:07金鹏飞
地理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批判性高中生思维能力

摘要:本文选取江西省某县三所不同层次学校的高中生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并结合访谈,了解高中生地理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地理批判性思维;现状;对策

一 、高中生地理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

1.学习方法有待改善

调查发现,对高中地理很感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为15.8%,比较感兴趣的学生为58.8%,由于地理学科和日常生活联系较紧密,奇特的自然现象、各种民俗风情等都使学生普遍对地理学习有较大的好奇心,教师可充分利用这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是否有预习地理教材的习惯”的调查中,只有19.1%的学生会主动预习,47.7%的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才会预习,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由于高中课程科目多、难度大,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多余时间进行预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长期如此,课堂的教学效率会大打折扣。

2.批判性精神较欠缺

在调查中问到“你在地理学习中是否能经常对一个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25.6%的学生从来没有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62.1%的学生有几次,说明学生的批判性能力有待改善。

在问到“对地理教师讲授的内容或地理教材有不同看法时,你通常的做法是”,只有31.86%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42.09%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想法可能不对而不敢说出来,说明批判性精神需要加强。

谈到教师和学生对提出不同意见同学的看法时,12.79%的学生认为教师或同学会嘲笑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值得深思,说明教师和学生的包容度还不够,课堂上师生的地位并未真正平等。

3.批判性思维实施阻力较大

59.53%的学生认为地理课堂训练的批判性思维对学习、生活的意义影响显著,有利于提高自身对周围事物辨别思考的能力。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习惯阻力最大的因素是教师没有要求。看来学生普遍依赖教师,往往由教师牵着走,学习自觉性较差,常常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第二大影响因素是怕提不同意见被认为是不尊重教师,跟教师抬杠;第三大影响因素是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不喜欢不同意见的学生;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标准化的考试试题中没有特别强调批判性思维而放弃批判性思维。各因素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4.男生批判性精神强于女生

在问到“假如你提出的想法被教师和同学认为幼稚时您的态度”,65.3%的男生和12.1%的女生觉得没关系,得到了锻炼,65.8%女生觉得很没面子,下次不敢了,这可能和女生情感比较细腻、自尊心比较强、较看重他人对自身的评价有关。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

5.批判性精神随着年级增长而增强

对教师或教材有所质疑时,高一、高二和高三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看法的比例分别为23.7%、35.4%、45.8%。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完善,学生的批判性精神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逐步发展成熟,如图3所示。

二、高中生地理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对策

1.加大地理教材科学“争议性问题”比例

我国目前使用的四版本地理教科书:人教版、鲁教版、中图版、湘教版,在对待科学争议上都存在不足[1]。在地理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科学“争议性问题”。如关于我国的人口政策有几种不同观点。农村人由于观念传统,他们认为人多力量大,对男孩的偏爱而生几个小孩的现象很普遍。而城市由于生活成本的提高和就业压力的增大,认为要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有些地方政府为谋求经济一时发展而大量引进一些具有污染性的企业,一味发展经济而没有考虑环境问题。通过编排科学争议性问题让批判性思维有立足点,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也教育学生辩证看待问题,激发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2.创设和谐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者,自身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加强教学反思:自己所教知识是否片面,是否存在主观臆断等。教师自身要做到勤于思考、善于学习,不盲目迷信书本知识和权威观点,而应通过资料的查找和论证来辩证地看待问题。只有教师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从心里敬佩教师,他们才会在一定程度上模仿和保持对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其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保持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当学生挑战课本、教师和权威时,教师要予以鼓励和支持而不是否定和讽刺。教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活动的支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敢于且善于发表看法,这离不开和谐教学氛围的保障。

3.强化学生批判性思维精神和能力培养

批判性思维需要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结论,不盲从书本和权威,具有不怕被讥讽嘲笑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这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情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对事物进行理性思考,不断用新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必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具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通过培养问题意识,发现习以为常的地理事物或原理中存在的不寻常,通过不断寻找答案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莉敏.地理教科书中融入科学争议性问题的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1,06:87-88.

[2]金鹏飞,张重阳.常规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系[J].华夏教师,2012,08:70-71.

[3]张晶,刘海燕.批判性思维与多媒体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44-46.

猜你喜欢
批判性高中生思维能力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