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改革新方案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2015-07-24 02:24钱宇周义钦
地理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实施方案学业科目

钱宇 周义钦

摘要:本文侧重探讨高考改革新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导向作用,高考改革新方案对地理学科及教学的影响以及适应高考改革新方案的教育教学策略调整。

关键词:高考改革新方案;地理高考;教学策略

2014年9月,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全国即启动新一轮招考制度改革。上海和浙江作为两大试点省市,已相继出台了《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成为当下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指挥棒。

一、高考改革新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导向作用

在上海和浙江出台的《实施方案》中,在科目设置、内容、形式、录取方式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变。此实施方案一经公布,就引起社会的热议,尤其是高中学生和教师最为关注,因为这关系到如何学以及如何教的问题。

依照《实施方案》规定,本次改革的目标是在2014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17年整体实施。到2020年,初步建立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时代要求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具体而言,就是要形成调整统一高考科目,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程序透明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

1.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包括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类。各科目合格性考试内容限定在普通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普通高中基础型课程内容范围内,等级性考试内容限定在普通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普通高中基础型课程和供学生选修的拓展型课程内容范围内。上海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及相关要求如表1所示。

2.“三位一体”高考招生录取模式

在上海和浙江的《实施方案》中,高考招生录取将按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测试成绩三者组成的综合总分,由高到低择优录取。这样,改单一的一次性统一选拔考试为“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是本次高考改革的一项突破。其中上海的“三位一体”分值构成分别是高考成绩占6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如图1所示。

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方面,上海将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分为A+、A、B+、B、B-、C+、C、C-、D+、D、E五等11级,按获得该次考试有效成绩的考生总数相应比例划分等级,如图2所示。这样的制度设计,可保证成绩的区分度和可比性,供评价和招生录取使用。同时,本科高校会提前公布相关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范围,不同的专业或大类对学生选报的等级性考试科目范围会不尽相同,这也有利于高中教育与大学招生改革的衔接。

从图2可见,实行“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这一“三位一体”的高考改革,将使分数不再成为高校录取的惟一依据,有助于坚持素质教育导向,破除“唯分数论”,促进高中和高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和选拔水平。

二、高考改革新方案对地理学科及教学的影响

高考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毋庸置疑,此次高考改革必将对中学各学科教育产生很大影响,地理学科更是首当其冲。

1.提升地理学科应有地位

在过去的高考中,地理是学生选科较少的学科之一,沦为地地道道的“小学科”。新的高考科目设置方案,明确恢复了地理与理、化、生、政、史等学科的平等地位,使之成为供学生选择的六大科目之一。这是尊重教育规律的重要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在上海的实施方案中,地理都是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的首批学科(2014届惟一等级性考试学科),从减轻高三学业负担的心理出发,地理无疑已成为学生选科的首选。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从目前选科情况来看,地理选修率近60%,这使地理在高考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2.对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的影响

(1)课时减少。高一地理课时,有些学校由原来3节变成2节;高二地理一般只有3~4节课,远少于原来的高三课时。课时减少必然会带来教学任务的加重。

(2)课堂容量加大。课时减少而教学内容没有减少,必然迫使教师要加大课堂容量以完成进度。与此同时,还要保证课堂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不能满堂灌。这都需要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以追求教学最大效益。

(3)教学难度增加。按照实施方案,高一地理合格考试只需合格即可,而高二地理等级考,按卷面成绩划分为11个等级,再依等级折算成相应分数计入秋季高考总成绩,总分为70分,其中40分为底分。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学校的教学管理更为重视语数外,在语数外上分配更多时间。这样的局面,给地理课堂留下太多难题:该怎样教?教什么?如何取舍?是否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等。

三、适应高考改革新方案的教育教学策略调整

面对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只有通过改变教育教学策略,才能适应高考对人才选拔的要求。这就要求地理教育必须适应高考改革的变化,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须做出相应调整。

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环境和人类活动,研究内容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人与地之间的各种关系。课程内容不仅包括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还包括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题材,更多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地域空间紧密联系。如果学生仍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状况,他们对所学内容则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无疑将很难适应新高考的能力要求。因此,地理教师首先定位自己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制定适当学习目标,并确定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把握学习策略。同时,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前高一地理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是“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地理实验不受重视,关键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认识到地理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揭示地理现象及地理事物的规律、原理,绝不能忽视实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还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实施方案学业科目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艰苦的学业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