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市2005——2014年麻疹疫情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

2015-07-27 06:41金辉丁玉柱陈盼盼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6期
关键词:补种麻疹月龄

金辉,丁玉柱,陈盼盼

河北省任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任丘 062550

表1 2005—2014年任丘市麻疹发病率(1/10万)

表2 2005—2014年任丘市麻疹病例季节分布

表3 2005—2014年任丘市麻疹病例年龄分布[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疫情资料来自2005—2014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自任丘市统计局编发的《任丘市统计年鉴》。

1.2 病例定义

所有麻疹病例均为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病例诊断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3-1995)执行。

1.3 麻疹疫苗报告接种率

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历年的统计结果作为麻疹疫苗报告接种率。

1.4 方法

对2005—2014年任丘市的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

2005—2014年任丘市共报告麻疹病例517例,没有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14/10万,其中2010年发病率最高,达到了23.03/10万,发病数占到10年累计的36.10%。见表1。

2.2 季节分布

任丘市麻疹病例,主要集中于3、4、5三个月,所占构成比例均达20%以上,其次是1、2、6、12月相对较少,其中,9、10、11 月极其少。 见表 2。

2.3 年龄分布

2005~2014年任丘市麻疹病例的年龄分布状况,低于8月龄、8月龄~2岁、高于20岁,以上3个年龄区间所占病例数比例较高,均达20%以上,且以20岁以上的年龄段为最高。相较而言,其他几个年龄段的病例数所占比例较低,均低于20%。见表3。

2.4 麻疹疫苗免疫情况

资料显示,2005—2014年任丘市MV基础免疫分别达到 98.47%、98.01%、95.6%、96.32%、95.16%、98.50%、96.33%、96.87%、95.65%、95.86%。按照河北省和沧州市麻疹查漏补种方案要求,该市于2012年开始,分别在当年3月和10月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麻疹的查漏补种工作,查漏补种率均达到95%以上。

2.5 任丘市麻疹流行特点

2.5.1 麻疹发病呈明显的周期性 主要原因是由于易感者的累积使人群易感性增加,形成发病率每隔一段时间增高的现象。2005—2014年资料显示,任丘市麻疹发病周期为3~4年出现 1次(图1)。

图1 2005—2014年任丘市麻疹发病率

2.5.2 发病高峰年龄变化 于2005—2014期间,处于0~4岁年龄段的孩子麻疹发病率起伏较大,而>4岁的年龄段,其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见图2。

图2任丘市2005—2014麻疹年龄别发病率

2.5.3 0~15岁是麻疹发病高危人群 总体而言,男性麻疹抗体水平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麻疹免疫水平不断增长。见表4。

任丘市在1995年以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以后,2005—2014年全市基础免疫MV接种率分别为 98.47%、98.01%、95.6%、96.32%、95.16%、98.50%、96.33%、96.87%、95.65%、95.86%,MV 初次免疫接种率平均为95.70%。

表4 2014年任丘市不同特征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的比较

以8月龄~6岁年龄段为基准,未进行免疫的发病率高达76.05%,且占总比例的54.02%,一次免疫的发病率为13.45%,且占总比例的6.77%,而2次及其以上的发病率为6.72%,占总比例的3.48%。针对免疫史不明确的发病率为3.78%,占总比例的25.73。见表5。

表5 2005—2014年任丘市麻疹病例免疫史

在2010年年龄别发病率曲线中,第1个高峰年龄为1岁内婴儿,发病率491/10万,1岁儿童发病率开始下降,5~7岁趋向平稳,9~10岁出现第2个高峰,发病率26/10万,20~30岁出现第 3个小高峰,25岁发病率为16.9/10万。

3 讨论

任丘麻疹发病率3~4年出现1次与浙江省1951~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一致[1]。根据概率的乘法法则,以90%的初免保护率进行估算[2],实际人群儿童有86.13%获得免疫,10年累计将有2.2万人应初免儿童未获得免疫。流行或爆发时,这部分儿童随着机会性感染麻疹病毒将发病。任丘市执行河北省MV免疫程序,8月龄基础免疫,1.5~2岁增加1次。近几年来,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和基础免疫工作加重,基层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缺乏以及免疫资料上报有所忽视,使得基层麻疹的免疫工作质量有所下降;又因基础免疫后因免疫间隔时间过长导致家长对预防接种的依从性降低,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是减少儿童获得免疫的原因。这部分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大,感染麻疹的机会随之增多。2010年和2014年8个月~2周岁儿童的麻疹病例分别占全年病例数的35.29%和30.10%,除了易感人群的累积外,说明除MV第1、2剂次接种率较低外,接种的及时率也存在问题。20岁以上麻疹病例增多,提示麻疹抗体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在加强儿童免疫的同时,成人的麻疹防控也不应忽视[3]。

保持和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的过程中,加强免疫不能忽视8月龄基础免疫是控制麻疹的第1步,应巩固基础免疫,在保持较高免疫接种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第1剂次MV的接种及时率。抓好1.5~2岁的加强免疫,时间少易感人群累积的一项关键措施。加强免疫维持在较高的接种率水平,对控制麻疹的爆发和流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4]。

与消灭脊灰的措施类似,将MV查漏补种工作列入常态化管理,对消除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的累积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现阶段一项有力的举措。自2012年开始,任丘市开展每年两次的MV查漏补种工作以来,连续2年没有麻疹病例的报告,2014年的麻疹发病数较2010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3.4.3 加强大年龄组的MV强化免疫 大年龄组的MV强化免疫应尽早提上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根据具体的物力、财力对15周岁以上的人群每隔5年进行最少2次的强化免疫[5]。

综上所述,面对麻疹疫情,我们需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从中挖掘出最具有效力的防控对策。如此,方可降低麻疹的发病率,减轻麻疹爆发后对人体及社会造成的危害。另外,针对已经出现麻疹的患者,临床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并全面落实院内感染防控、病例管理以及免疫接种这三方面的工作,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1]詹思延,叶冬青,谭红专.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张丽红.内蒙古通辽市2013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5,9(3):177-178.

[3]贾秀岩,林茜,赵大磊,等.大连市消除麻疹现状与策略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67-68.

[4]王玉美.临淄区4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3(20):9-10,11.

[5]李艳,张尔康.112例婴儿麻疹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2):197.

猜你喜欢
补种麻疹月龄
烤烟漂浮育苗精准补种器的设计
儿童计划免疫行查漏补种对接种率的作用评价
舍饲西门塔尔母牛育成期和青年期养殖模式分析
小于胎龄儿0~24月龄体格生长状况分析
北方玉米地补种豆角技术
美国新增60例麻疹病例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引入河曲马改良建昌马杂交效果
周围的人没有患麻疹,为什么还要给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呢?
如果接种了涉案疫苗,要补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