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电工课堂活力

2015-07-28 09:57吉九莲
亚太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楞次定律单的感应电流

文/吉九莲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又一次吹响,课堂改革之风刮遍全国。我市在综合各地课改的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推出了“活动单导学”模式。我校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上也进行了推广,从一段时间的实践来看,新的教学模式是成功的。在新的模式下,原本枯燥沉闷的电工专业理论教学课堂变得热闹了很多,原本不爱学习的技工院校学生也能积极地参加讨论和交流,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但美中不足的是仍有一些课堂不太成功,主要原因是活动单的内容设计过于简单,形式过于单一,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活动单变成了知识点与练习题的简单堆砌。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发挥活动单的功效,在活动单的设计上,教师应更多创设难度上适合学生、内容上贴近生活、结构上层层递进、功效上培养情感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并有效地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养成。

下面笔者结合《电工基础》中“楞次定律”的教学实际,谈谈在电子电工专业理论教学“活动单”中的情境创设的思考和做法。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在引人入胜的“导入情境”中开始学习 (活动前引入)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巧妙的导入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因此,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教师切忌一开始就直接让学生进行活动——开展讨论,而应充分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用生动有趣的“导入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学生能投入到后面的活动中去。

比如《楞次定律》教学的导入上我创设了如下游戏情境。

游戏准备:一只“布老鼠”、一只“小仓库”和电流表等

游戏过程:教师提出问题:“现在我手中的‘布老鼠’想进仓库偷食物,仓库有两个洞口,如果我用纸板挡住大家的视线,同学能否知道老鼠是从哪个洞口进去的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兴趣,都说不能。我说:“如果是同学们操作我来猜,我能”。学生觉得很惊讶,于是我请了两位同学帮助做游戏,其中一位同学可以任选洞口让布老鼠进去,另一位同学观察我的判断是否与事实吻合。经过几轮猜测,我都答对了。同学都迫不及待的问我为什么?我解释说:“其实仓库里边有一个线圈,布老鼠的内部安装了一块磁铁,线圈通过导线与一个放在远处的电流表相连,老鼠进出洞时,磁铁使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了感应电流。同时,感应电流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方向,我就是利用放在黑板上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来确定的。”学生欣喜而又疑惑地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于是我趁势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当然导入新课情境种类有很多,只要教师精心准备,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学习兴趣上来了,很快便能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在简单易行的“实践情境”中形成理性认识 (活动一)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活动单”活动一的设计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利用实验、游戏、比赛等各种活动的方法来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做”的乐趣,在“做”的过程中将对实验感性认识转变为知识理性思考。

比如《楞次定律》活动单中的活动一,我创设了如下的实验情境:

实验准备:线圈,条形磁铁,电流计,导线各五套

实验规则:学生分成六人一组进行实验,将线圈和电流计用导线连成最简单的闭合回路,然后将条形磁铁插入和抽出线圈,观察并记录当条形磁铁N极或S极插入和抽出线圈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并将实验结果填入下面表格中。

磁铁的运动现象N极 S极插入 停止 抽出 插入 停止 抽出原磁场的方向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的方向B感与B 原的方向关系

实验结论:(小组实验结束后,结合上面的实验过程写出实验结论。)

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实验,对楞次定律内容的形成过程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后面活动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递进情境”中掌握深层知识 (活动二)

活动单上的活动在总体上应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上升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单情境创设上也要呈递进关系,要体现出层次性。因此活动二要以递进情境为主,且递进情境要注重设问,挖掘问题本质。

楞次定律提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磁通的变化”。它的核心思想是“阻碍”,只有深刻理解了“阻碍”的含义,才能准确地把握定律的实质。因此在《楞次定律》活动单的活动二中,我创设了如下的问题递进情境:

学生先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

①“阻碍”等于“阻止”吗?

②“阻碍”就是“相反”吗?

③“阻碍”什么?

④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的关系是什么?

上述问题情境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提炼后,学生对楞次定律的实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过程中,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了再现、理解、创造和应用。

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生在激发自信的“拓展情境”中享受成功喜悦 (活动三或课堂检测)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学会了理论知识后,都有急着应用和表现的欲望,因此,当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应用拓展问题。

如《楞次定律》的活动三,我创设了如下的拓展情境:

在右图中A为圆柱空芯线圈,B为绕在U字形铁芯上的线圈,C为与A同骨架的通电螺线管,当将条铁块向下移动时,小磁针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请:(1)在圆柱形空芯线圈两端的括号内标出感应电动势的极性。(2)在图中标出电源的极性。

通过前面的情境导学,此时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也变的如有神助了。随着问题的成功解决,学生也进一步感受到理论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以上是笔者在《楞次定律》教学中活动单情境活动的设计。总之,技工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动力上都比较欠缺。因此在活动单的设计上,教师要善于创设引人入胜的“导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善于创设简易直观的“实践情境”,让学生主动操作体验或亲自演示,进而产生对概念、定理的感性认识,理性思考后深刻理解概念、定理的本质特征;要善于创设层层深入的“递进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弄清知识深层联系;要善于创设激发自信的“拓展情境”,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感觉,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操。当然也不是情境越多越好,情境的创设要细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能贴近学生的实际。只有这样,原本枯燥的专业理论学习才能生动有趣有效的展开,技工院校的电工专业理论的课堂也才能真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楞次定律单的感应电流
楞次定律推论的巧妙应用
金属轨道的形状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吗
第23和24太阳活动周高纬地磁感应电流分布特性
科学思维方式引领下的“楞次定律”教学创新设计
异频法线路参数测试中工频感应电流的影响分析
临床日常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门诊医嘱管理系统中医瞩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
基层医院ICU医嘱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体会
电磁感应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