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式法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5-07-31 23:36唐毓胜周正东唐任光
当代医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卡式微柱溶血性

唐毓胜 周正东 唐任光

卡式法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唐毓胜 周正东 唐任光

目的 探讨卡式法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需输血的3823例患者采用卡式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再将阳性血清使用谱细胞鉴定其抗体类型。结果 3823例患者中13例患者显阳性,阳性率为0.34%,阳性患者均存在妊娠史或输血史。结论 卡式法在输血前筛查不规则抗体具有重复性强、标本用量较少、标准化程度较高、结果可靠明确、保存时间长的特点。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同时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再选择输注不含有相应抗原的血液,可避免发生溶血性反应,对保证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卡式法;不规则抗体;筛查;输血安全

不规则抗体是指除抗-A、抗-B外的抗体[1]。不规则抗体可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及其交叉配血困难反应,少数还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输血放样,导致无尿、少尿、肾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时可导致死亡[2]。不规则抗体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型免疫反应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外在输血前普遍使用卡式法筛查不规则抗体。本研究选取需输血的3823例患者,采用卡式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旨在探讨卡式法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7月广西百色市中心血站需输血的3823例患者,其中男2376例,女1447例,年龄2~75岁,平均年龄(42.1±5.2)岁。

1.2 仪器与试剂 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安迪博特专用标本孵育器和离心机;上海血液生物制品筛选红细胞、谱细胞。

1.3 方法 输血前抽取患者2 mL静脉血,在EDTA抗凝室温下19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往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的Ⅰ、Ⅱ、Ⅲ三号孔各加入50 μL 0.8%的筛选细胞,同时向微孔柱内加入25 μL离心好的血浆,置于孵育器中孵育10 min,后在离心机下离心10 min,红细胞未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凝集反应,红细胞可通过凝胶至微柱底部,为阴性;红细胞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凝集反应,红细胞不可通过凝胶,挡在微柱的上端,为阳性。判定结果后,再将阳性血清使用谱细胞鉴定其抗体类型。

2 结果

3823例患者中13例患者显阳性,阳性率为0.34%,经使用谱细胞鉴定其抗体类型,其中抗-D 1例,抗-E 4例,抗-C 2例,抗-Ce 1例,抗-Ec 3例,抗-Lea 1例,抗-Leb 1例。其中男8例,女5例。经询问了解:8例男性患者均有输血史,2例女性患者只存在妊娠史,3例女性患者既有输血史又有妊娠史。见表1。

表1 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结果(n)

3 讨论

随着输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较少发生因血型不合而导致的溶血反应,而目前引起溶血反应主要由于血型的不规则抗体[3]。不规则抗体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型免疫反应的主要原因。但因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较低,在临床上易被忽视,尤其是多次输血的患者、孕妇、严重消耗性疾病患者、肿瘤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不规则抗体的高危携带者[4],为保证输血的安全和有效,应作为重点筛查对象。不规则抗体的质量、数量与抗原、T细胞、B细胞及其附属细胞等密切相关[5]。当抗原刺激机体后,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或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其细胞膜表达相应的抗原,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可发生免疫反应。输血时,特别是多次输血,红细胞表面的少见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当再次输血时,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及

MHCII分子调节T细胞的反应,从而调控机体的抗体反应,且在细胞因子、B细胞免疫耐受、神经内分泌作用等作用下,多次输血的患者、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孕妇、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严重消耗性疾病患者、肿瘤患者、肺结核、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血液中IgM、IgG抗体会增加[6]。

传统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方法为使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筛查,可解决部分抗体的剂量效应,但该方法耗时较长,不利于常规检测[7]。基于传统的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卡式法可避免试管液体介质Coombs试验需多次清洗费时、繁琐的缺点。卡式法是利用微柱凝胶免疫抗体抗原的特异性反应和微孔过滤作用,微柱孔隙只允许通过1个红细胞,红细胞若未遇见相应的抗体或被致敏,则离心后可被离心至凝胶底部,说明被筛查的血清中不存在相应的抗体和致敏红细胞[8]。若被筛查的血清存在特异性抗体,如IgM抗体,可与红细胞结合直接形成可见的复合物,若是IgG抗体,该复合物可与抗球蛋白结合形成可见的复合物,复合物被挡在凝胶的上部,故筛查不规则抗体的特点有:(1)具有重复性强、标本用量较少、标准化程度较高、结果可靠明确,保存时间长;(2)可克服传统抗人球蛋白试验的费时、烦琐的缺点,不需洗涤,快捷简便;(3)标本使用量较少,减少操作过程带来的污染;(4)可摄像拷贝,提供永久性的记录。

本研究结果显示,3823例患者中13例患者显阳性,阳性率为0.34%,与报道的0.3%~2%的相符,但阳性患者一旦宿主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与体内的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可运用于在医院输血科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交叉配血、输血反应、溶血性贫血等血清学检验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综上所述,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同时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再选择输注不含有相应抗原的血液,可避免发生溶血性反应,对保证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曹荣袆,刘凤华,于洪敏.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2(2):149-151.

[2] 黄丽雅,孙爱农,陈勇高,等.中山地区万例患者不规则抗体微柱凝胶筛查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16(6):1319-1321.

[3] 石兴景.临床输血现状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6):331-332.

[4] 张晨光,张倩倩,庞桂芝,等.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方法学评价[J].检验医学,2010,25(12):929-933.

[5] 樊凤艳,王洪波,魏少平,等.不规则抗体导致ABO正反定型不符处理探讨[J].检验医学,2012,27(10):822-824.

[6] 李燕琼.2360例有妊娠史女性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调查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1):68.

[7] 毛娟,吴大洲,王满妮,等.凝聚胺漏检抗Lea致溶血性输血反应一例[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2):178-179.

[8] 王玲,刘毅,吴敏慧.抗-Jka免疫性抗体致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4(2):168-17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5.044

广西 533000 广西百色市中心血站 (唐毓胜 周正东 唐任光)

猜你喜欢
卡式微柱溶血性
STATIM5000S型卡式蒸汽灭菌器故障分析
磁性微柱阵列制备及驱动研究*
高精度镍微柱阵列模具的制造*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数字实验“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采用超疏水微柱阵列模板法制备多糖凝胶微米颗粒
用于细胞三维培养的集成微柱阵列的微流控芯片设计与验证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
养血益气胶囊联合泼尼松片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