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将人文教育渗入高中生物教学之中

2015-08-05 16:12刘艳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生物教学高中

刘艳明

【摘 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论述了将人文教育渗入高中生物教学之中的必要性,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将人文教育渗入高中生物教学之中的途径。

【关键词】人文教育;高中;生物教学;途径

引言

目前,由于高考的压力,高中教育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成为了“考试机器”,学习书本上传授的知识,忽视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社会上出现了高中生打架斗殴、沉迷于网络游戏、自杀事件等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将人文教育深入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文教育渗入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

人文教育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为核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把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生物科学作为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展等规律,研究生命活动的学科。人文教育渗入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一)高中学校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1999年,我国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在高中教育中,受高考的压力,空有素质教育的外壳,所有的生物教学基本沿着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学以传授为主,学生间接、被动的获得知识,根据考试大纲,背诵考试要点,忽视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情感的培养。此外教育方式单一,基本沿着讲授知识点、做试卷、订正试卷的路线,完全忽略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发展人文教育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性,提高自身的精神水平。

(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党的是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国际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交流与合作中对我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面向国际化的人才,因此必须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高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机器人给我们带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基因突变、价值观扭曲等一系列的社会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教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只有融入人文教育的生物科学才能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个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仅仅具有基本知识的单面人才,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上需要知识、能力、情商、智商全具备的人才,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对各种突发问题都能灵活驾驭。在高中生物教育中,通过生物学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坚忍不拔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社会、人的独特情感,能够为学生人生的发展找到方向,做一个真人。

二、人文教育摄入高中生物教学的途径

高中课程改革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在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发展人文精神。因此,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渗透人文精神,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起来。

(一)透过生物教学知识,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

首先,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高中生因不能承受高考的压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完全忽视了父母。在生物教学中“受精作用、减数分裂”一节中,了解精子与卵子是如何结合的以及精子与卵子的分裂,通过学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人的生命从精子与卵子的分裂再到重新组合,慢慢成长,激发学生的敬畏心理,感恩父母。

其次,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在学习“人类遗传病”一节中,了解遗传病的类型以及各自发生的原因,鼓励学生进行遗传病的检测与预防,在这一节中开展一次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活动,以班为单位,教师规划整个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小组,分配不同的调查内容。通过调查,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数据以及团体合作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幸福感,作为一个健康的学生,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哲学教育的观念

哲学上倡导事物是辩证的、矛盾的、不断向前发展。在生物学教学中同样孕育着哲学的观念。生物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存在负面影响,违背社会伦理。

比如,将克隆技术应用到医学,通过克隆技术,实现器官移植,拯救人的生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羊以此联想到克隆人,但这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体现。国内外一致反对克隆人;此外,在“分子与细胞”一节中,细胞从繁殖、分化直到衰老,说明事物是发展的,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在生物学中存在许多对立统一的哲学观念。比如在新陈代谢中的同化与异化作用,同化主要是把外界的营养物质通过重组变成自己的物质进行储存能量的过程,异化主要是把自己的物质进行分解,释放能量,把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的过程。同化与异化是相互存在的过程,一个储存能量一个释放能量,表面上是对立的,但就是因为两者的合作才使整个新陈代谢过程顺利进行。

(三)展现生物学中的美,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

美育教育是我国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在学习“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一节中将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与某些化学试剂相结合将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学生在操作中将感受到美;此外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机构,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等,将观察到细胞不断的流动。在讲授“生态系统的保护”一章中,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神奇现象,比如海市蜃楼、蓝天白云、波澜壮阔的大海等图片,让学生领略到生物界的美丽。

(四)通过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生物学知识的诞生都是进过科学家不懈的努力与坚持。通过向学生讲授生物学相关科学家的历史,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发挥探索精神、艰苦奋斗的欲望。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进过三个阶段的努力,生产出了超级杂交水稻,每亩产量攻破了900公斤,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得到了世界人民的称赞。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物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加生物文化的活动与社会实践,渗透人文教育。校园生物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课堂生活的重要补充。

首先,在校园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可以举办一次生物学的知识竞赛,也可以举办科技文化节,展示自己的小发明、小创作。

其次,在校园里,加强宣传教育。鼓励高中生将生物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进社区宣传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比如让人们积极保护环境,自主进行遗传病的预防等。

最后,组织高中生开展研究性的课题。利用节假日或者寒暑假期开展本地生态系统保护方面的现状调查、实际操作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等,在课题的研究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科学能力,为以后开展研究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新技术的革新要求教师不仅仅向高中生传授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同时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将人文教育渗入高中生物教学之中,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江船.浅谈高中生物 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10).

[2]谭艳秋.谈在生物课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J].教育探索,2012(3).

[3]李东平.浅谈将人文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生物教学高中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