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出口商定价行为、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的局部均衡

2015-08-07 14:48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本币收支汇率

陈 萍

(中国人民银行 厦门市中心支行,福建 厦门 361004)

我国进出口商定价行为、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的局部均衡

陈 萍

(中国人民银行 厦门市中心支行,福建 厦门 361004)

利用2000—2014年的数据,分析进出口商定价行为、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的局部均衡。实证结果显示:进出口商定价行为和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动态影响正相关,即本币定价能力的提升将导致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影响效应增强;脉冲响应函数显示定价行为冲击作用产生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00期左右。

进出口;定价行为;汇率变动;贸易;收支

一般地讲,国际贸易中的定价行为是指厂商或其他经济组织在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确定其产品或服务定价货币种类的相关行为。常见的定价方式包括生产者货币定价(Producer Currency Pricing,简称PCP)和当地货币定价(Local currency pricing,简称LCP)。定价行为通常反映了厂商转移汇率风险的能力。

理论认为,一国汇率升值能否减少贸易顺差要考虑三种效应:一是汇率变动导致的“价格效应”;二是价格变化导致的“数量效应”;三是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收支的“综合效应”。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演进,我国进出口商选择本币定价的能力不断提升。本文在三种效应的基础上引入进出口商定价行为因素,分析定价行为对价格和数量效应的影响,进而影响汇率变动改变贸易收支的效应。

一、文献回顾

为研究按市场定价是否影响汇率和国际宏观经济波动,Betts和Devereux[1]提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定价行为是否影响汇率和贸易收支,认为LCP的定价方法对汇率决定和贸易收支的影响较大,且LCP会对汇率波动起到显著的放大效应。Lu[2]研究盯市定价程度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发现,在两国规模一致且跨期替代弹性为0.75条件下,90%的企业采用LCP定价时,贸易收支盈余为0.1%,而10%的企业采用LCP定价时,贸易收支盈余约为0.005%。汇率对开放经济的作用体现于支出转换效应和支出变更效应。如果汇率对进出口价格是不完全传递,则如上效应会减弱。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同样的外生冲击导致的均衡偏离,汇率可能出现超调才能使经济回到均衡状态。

目前,国内关于定价行为对人民币升值经济效应影响的研究较少。黄志刚[3]在研究定价行为对人民币升值经济效应的影响时发现:在本币定价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本币升值在短期内才能够产生贸易逆差,但如果更多地采用外币定价,则本币升值就难以导致逆差。邢予青[4]的研究认为,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低,认为人民币适度升值对贸易顺差影响较小。

二、理论基础

理论认为,一国汇率升值能否减少贸易顺差要考虑三种效应:一是汇率变动导致的“价格效应”,即汇率升值是否导致了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和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二是价格变化导致的“数量效应”,即进出口价格的变化是否导致进口和出口数量的变化;三是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收支的“综合效应”及进出口价格变化和数量变化导致贸易收支的净额变化。

1.定价行为与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

在进出口均衡的情况下,出口额等于本币价格乘以出口量,即

式中:e表示直接标价法的汇率;Pex为本国出口市场均衡下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IM为出口量;代表本国出口市场均衡下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式(1)两边对汇率e求导得

参照Betts和Devereux提出的模型,得到

式中:f为选择本币(PCP)定价方式的比例;PPCP为以出口国货币定价的价格水平;PLCP为以进口国货币定价的价格水平;μ为商品之间的替代弹性;εex为本国出口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

代入式(2)得

表1 汇率升值和出口商本币定价能力f对出口的影响

2.定价行为与汇率变动对进口的影响

在进出口均衡的情况下,进口额等于进口本币价格乘以进口量,即

两边对e求导得

参照Betts和Devereux模型,得到

式中:f*为外国出口商选择本币(PCP)定价的比例;εex*为外国出口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εim为本国进口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PLCP*为以进口国货币定价的价格水平。

代入式(6)得

对f*求导得

由于εim<0,εex*>0,μ>1,所以本币定价能力对于汇率变动影响进口的效应取决于本国的进口弹性。如果-1<εim<0,则。即本国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很小,对价格不是很敏感时,外国出口商PCP定价能力f*增加,汇率升值促进进口减小的效应越大,进口量减小,汇率升值降低贸易顺差的作用不断增强。如果我国的进口需求价格富有弹性,即εim<-1时,则,外国出口商PCP定价能力f*增加,汇率升值促进进口减少的效应越小,进口量增加,汇率升值降低贸易顺差的作用不断减弱。见表2。

表2 汇率升值与出口商本币定价能力f*对进口的影响

三、实证研究

1.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及贸易差额的影响

上面从理论上分析了定价行为及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接下来进行实证分析。采取卢向前等[6]的做法,构建如下进出口需求的实证方程:

式(9)用以分析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式(10)用以分析汇率变动对进口的影响;式(11)用以分析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影响。

式中:ex为我国出口量;im为我国进口量;e为汇率;bp为贸易差额。此数据均来自CEIC。

影响出口的主要控制变量有:进口国需求fgdp,进口国国内商品价格fcpi与本国出口商品价格Pex之比(pfc)。fgdp的计算方法是以进口国的国民收入为基础,再用该进口国出口额占出口国总出口额的比例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来构造变量的指标数据。由于国民收入通常为季度数据,这里采用插值法处理成月度数据。由于我国贸易伙伴众多,本文选择美国、欧盟和日本三个出口量较多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代表,全部处理成以2000年1月为基期的标准化数据。fcpi取美国、欧盟、日本的国内物价指数的平均值,也以2000年1月为基期。数据均来自CEIC。出口价格水平Pex的计算,借鉴毕玉江等[7]的方法,根据主要商品出口数量和金额的月度数据构建出口价格水平指数

影响进口的主要控制变量有:本国国民收入GDP,用以反映本国的进口需求,进口商品价格Pim与国内商品价格CPI之比(pic)。GDP、CPI数据来自CEIC。进口价格水平Pim与出口价格水平Pex的计算方法类似,即:

crisis表示金融危机的虚拟变量,2008年7月—2010年6月取1,其他时期取0。

fcc为进口国国内商品价格FCPI与本国商品CPI之比。

样本期间为2000年1月—2014年12月。

理论上,e与ex为正相关,即汇率升值,将导致出口降低;进口国国民收入FGDP、进口国国内商品价格FCPI与本国出口商品价格Pex之比(pfc)与im为正相关,crisis与ex负相关,即金融危机会导致出口下降。

理论上,e与im为负相关,即汇率升值,将导致进口增加;本国国民收入GDP与im为正相关,即本国国民收入增加,进口将会增加;进口商品价格Pim与国内商品价格CPI之比(pic)、crisis与im为负相关。

对所有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变量,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1)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对式(9)进行回归得到

虽然调整的R2=0.92,残差项的ADF值是-5.31,是平稳的,不存在单位根,但是DW值只有0.90,表明存在较为严重的自相关现象,因此考虑引入ext的滞后项以消除自相关,得到如下方程:

调整的R2=0.96,DW值为2.2,残差项的ADF值是-2.47,是平稳的,因此可以判断回归方程是稳定的。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各变量的系数除了虚拟变量金融危机外,均是显著的,符号与前面的讨论一致。e的系数为正,说明汇率升值将导致出口下降;fgdp的系数为正,说明进口国的国民收入增加,出口量将增加;pfc的系数为正,即进口国国内商品价格与本国出口商品价格之比下降,本国出口额将下降。如果进口国物价指数增长率低于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增速时,出口商品实际价格将增大,导致出口的下降。但是虚拟变量金融危机对出口影响并不显著,可能是因为金融危机期间进口国的国民收入同期大幅下降,已经能够反映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影响。

为了研究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动态效应,采用递归回归对汇率传递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首先对2000年1月—2005年7月的样本期进行第一次回归,得到第一个汇率传递系数;接着对2000年1月—2005年8月的样本期进行第二次回归,得到第二个汇率传递系数。以此类推,直至对2001年1月—2014年12月的样本期进行回归。每次回归得到的系数组成递归传递系数序列,如图1。研究图1发现,汇率变动对出口的传递系数一直在稳步上升,说明汇率变动对出口的传递效应在增加。

图1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和贸易差额的递归传递系数

(2)汇率变动对进口的影响。对式(10)进行回归得到

虽然调整的R2=0.95,残差项的ADF值是-9.29,是平稳的,不存在单位根,但是DW值只有1.29,表明存在较为严重的自相关现象,因此考虑引入imt的滞后项以消除自相关,得到如下方程:

调整的R2=0.96,DW值为2.14,残差项的ADF值是-2.62,是平稳的,因此可以判断回归方程是稳定的。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e的系数为正,即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进口额的降低,说明我国进口需求缺乏弹性。这与张鲁青和王微微的研究结果一致。虽然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进口本币价的降低,增加我国进口需求,但是这种进口需求的数量效应小于汇率升值导致的价格效应,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进口额的降低。本国国民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增加,进口商品价格Pim与国内商品价格CPI之比(pic)与进口正相关,即进口商品价格增长率高于我国通货膨胀率时,进口商品实际价格将增大,导致进口下降。虚拟变量金融危机对进口影响显著,说明金融危机会降低进口。此处金融危机系数显著,说明进口的变化存在不能由名义有效汇率、本国国民收入、进口商品价格Pim与国内商品价格CPI之比解释的部分。从我国国民收入在金融危机时期下降较小也能部分反映金融危机有影响。

为了研究汇率变动对进口的动态效应,这里采用和上面类似的递归方法得到2005年7月—2014年12月间汇率对进口的传递系数,如图1。从图1看出,除了2005年个别时期外,汇率对进口的传递系数一直在下降,说明汇率变动对进口的传递效应在减弱。

(3)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对式(11)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调整的R2=0.14,残差项的ADF值是-5.25,是平稳的,不存在单位根,但是DW值只有1.09,表明存在较为严重的自相关现象,因此考虑引入bpt的滞后项以消除自相关,得到如下方程:

调整的R2=0.33,DW值为2.19,残差项的ADF值是-7.88,是平稳的,因此可以判断回归方程是稳定的。汇率e与贸易差额bp正相关,即汇率升值将导致贸易差额下降,与理论相符,但是系数并不显著,说明汇率对贸易差额的影响不显著。

为了研究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动态效应,采用和上面类似的递归方法得到汇率对贸易差额的传递系数,如图1。发现在2011年之前,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传递系数为负,即汇率升值反而导致贸易差额上升。这与理论相反,因为人民币汇率升值虽然导致我国总体出口的下降,但同时有如下情况:①我国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的下降将引致进口下降;②进口的需求弹性小,总体进口额也出现下降。当进口额的下降幅度大于出口额下降幅度时,我国贸易差额将出现增长现象。2011年之后,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传递系数为正,并且逐步上升,说明影响效应增强。

2.定价行为和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影响的局部均衡

上面理论分析中认为,出口商定价行为选择将对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影响效应产生影响。接下来选择PCP定价指数[8]和上面得到的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动态传递系数RBP,对两者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定价行为对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动态影响的影响效应。

表3 定价行为(PCP)和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动态影响(RBP)的Grange因果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从滞后1期到2期,定价行为(PCP)是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动态影响(RBP)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亦是;而滞后3期时,两者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可以确认,定价行为(PCP)和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动态影响(RBP)之间存在稳定关系。建立VAR模型得到

调整的R2=0.94,定价行为(PCP)和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动态影响(RBP)之间存在正相关,即本币定价能力的提升将导致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影响效应增强。滞后两期的定价行为的影响强于滞后一期的定价行为的影响,但是系数都不显著。从图2看出,VAR模型所有根模的倒数都小于1,都在单位圆内,因此可以判断该模型是稳定的。

接下来观察PCP对RBP变动的正的冲击的响应,如图3所示。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纵轴表示RBP,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两条虚线分别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从脉冲响应函数来看,给PCP一个正的冲击后,RBP会持续上升,且这个冲击效应是持续的,滞后10期左右影响最大,之后慢慢下降收敛于0,持续效应可达100期左右。

图2 模型根模的倒数

图3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从而给出模型中的变量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动项的相对重要性的信息。通过方差分解得到图4,RBP对其自身的贡献率很大,在70%左右,如图4a所示。PCP对RBP波动的贡献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上升,在20期左右达到最高,为30%左右,说明长期内PCP对RBP的影响更为显著,如图4b所示。

图4 方差分解

四、结 论

本文借鉴相应的模型研究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2000—2014年的实证结果显示,汇率升值将导致进出口额和贸易差额的下降。为了分析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及贸易差额的动态传递效应,采用递归回归对汇率传递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汇率变动对出口的传递效应在增加,对进口的传递效应在减弱;在2011年之前,汇率升值反而导致贸易差额上升;2011年之后,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传递系数为正,并且逐步上升,说明影响效应增强。

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定价行为(PCP)和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动态影响(RBP)之间存在正相关,即本币定价能力的提升将导致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影响效应增强,脉冲响应函数显示定价行为冲击作用产生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00期左右。

[1]BETTS C,DEVEREUX M B.Exchange rate dynamics in a model of pricing-to-marke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0,50(1):215-244.

[2]Min Lu.Does the optimal monetary policy matter for the current account dynamics[Z].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Working Paper,2005.

[3]黄志刚.加工贸易经济中的汇率传递:一个DSGE模型分析[J].金融研究,2009,353(11):32-48.

[4]邢予青.人民币汇率及其对日本美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J].金融研究,2010(7):45-58.

[5]MAGEE S P,RAO R K S.Vehicle and nonvehicle currenci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0,70(2):368-373.

[6]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2005(5):31-39.

[7]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商品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J].世界经济,2007(5):3-15.

[8]陈萍.我国出口商PCP定价指数的构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中国商贸,2015(13):175—177.

【责任编辑 刘晓鸥】

Partial Equilibrium of Importers and Exporters’Pricing Behavior,Exchange Rate Movement and Trade Balance

Chen Ping

(Xiamen Central Sub-Branch,People’s Bank of China,Xiamen 361004,China)

The partial equilibrium of importers and exporters’pricing behavior,exchange rate movement and trade balance is analyzed using the data from 2000 to 2014.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the dynamic impacts of importers and exporters’pricing behavior and exchange rate movement on the trade balance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namely the enhancement of local currency pricing ability will cause the enhancement of the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on trade balance.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displays that,the impact effect of pricing behavior has long duration,which is up to about 100 terms.

imports and exports;pricing behavior;exchange rate movement;trade;revenue and expenditure

F 752

A

2095-5464(2015)06-0735-07

2015-08-11

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2014C037)。

陈 萍(1982-),女,福建莆田人,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经济师,博士。

猜你喜欢
本币收支汇率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进出口银行:将大力推动金砖国家本币使用
2016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货币汇率(年平均价)
“收支两条线”生与死
曾被寄予厚望的“收支两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