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大学生体育锻炼选择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①

2015-08-11 05:27宾金生胡峻榕韦朝贵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广西桂林541004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3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实验组强度

宾金生 胡峻榕 韦朝贵(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广西桂林 541004)

“90后”女大学生体育锻炼选择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①

宾金生胡峻榕韦朝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950位“90后”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选择现状调查,以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频度、持续时间、强度、环境为切入点,对实验组的女大学生进行一年的体育锻炼指导。把实验组女学生与其他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结果实验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要优于全国常模,同时还要优于一般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在女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中实验组女大学生明显优于其他女大学生。女大学生体育锻炼选择对学校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90后”女大学生体育锻炼选择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 “90后”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

1.1“90后”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目的

据调查显示,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修满体育课程学分、合格“达标”的女大学生有98.5%,65.4%的女大学生是为了减肥或保持更好身材,25.5%的女大学生是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10.5%的女大学生为了交友或保持朋友情、同学情、爱情等参与体育锻炼。

1.2“9 0后”女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次数与每次参与体育锻炼时间

“90后”女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次数与每次参与体育锻炼时间见表1。

1.3“9 0后”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

我国对参与体育锻炼的普通高校女大学生的运动强度划分还没有统一标准,体育工作者基本默认划分,大强度、较大强度、中等强度、一般强度和小强度,分别表现为:心率160次/min、140~160 次/min、120~140次/min、100~120次/min和120/min。

调查结果表明,开展学校体育运动项目过程中,普通高校要对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需求重点考虑。

1.4选择“9 0后”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所需的环境

由调查结果发现,和男生相比,“90后”女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环境选择有较高的要求。首选择室内环境锻炼比例很高,占98.5%;选择同性结伴参与体育锻炼女生较多,占92.3%;36.55%的在参加体育锻炼时会选择和男生同练;有0.2%的选择去校外较高级的社会体育场馆进行锻炼;11.8%的会选择校内收费场馆进行锻炼。比较发现,女大学体育锻炼环境选择主要选择室内环境的比较多,女大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时喜欢结伴而行的氛围,有很大部分女大学生喜欢和男生一同锻炼。

1.5“9 0”后女大学生在特殊时期体育锻炼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在例假期间87.5%人是不参与任何体育锻炼的,12.7%女大学生参与小强度体育锻炼,0.05%女大学生参与较大强度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她们多数来自学校代表队的女大学。根据运动生理学理论知识,女生在例假期间适当地参与体育锻炼有利于月经排通,至于选择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还要根据个人体质状况和习惯来决定。

表1 “9 0”后女大学每周参与体育锻炼次数和每次持续时间

表2 “9 0后”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项目、学生来源

表3 “90后”女大学生SCL-90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X(—)±S)(n=800)

表4 实验组“90后”女大学生SCL-90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X(—)±S)(n=150)

2 “90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进行调查,采用SPSS11.0对全部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检验。发放800份调查问卷,并全部收回,有效率100%。

由表3可以看出,“90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与国内大学生常模相比一般。部分心理测试因子有问题,如“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与大学生常模比较,有极显著差异性和差异性。该结果和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

3 实验组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实验前,实验组对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由指导老师对她们进行一年的体育锻炼指导,随后再次测试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采用SPSS12.0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检验。发放150份调查问卷,收回150份,有效率100%。

女大学生实验组心理健康测试结果见表4,与大学生常模及表1结果比较,多个因子发生变化,如“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只有差异性,与常模比较,只有“人际敏感”和“强迫”因子存在差异性,可能存在要求集体统一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参加体育锻炼原因。这就表明,与大学生常模相比,实验组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也就是说,实验组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比对照组的要好。“90后”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结果现状说明了,女大学生通过指导老师一年的体育锻炼的指导后,能更好地促进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4 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目的不明确的女大学生有98.5%;每周锻炼频率低;每次锻炼强度小;每次锻炼时间短;锻炼的项目多数是非器械性;锻炼环境选择室内多、喜欢与同学结伴锻炼、相当题部分女大学生喜欢和男生体育锻炼。实验组女大学生一年的体育锻炼过程中,指导老师以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下指导女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对锻炼的目的、锻炼强度、锻炼环境、锻炼的频度与持续时间等实施干预,一年后其心理健康状态明显改观。

心理学理论指出,25岁以前心理因子很不稳定,受人与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成长环境,身体健康为心理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同年龄的大学生他们生活环境基本相似,体育锻炼是改变心理健康因子的重要手段。“90后”女大学生在高考指挥棒指挥下,只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中学时代体育锻炼别无选择,只有在大学期间加以弥补,实验证明,通过一年体育锻炼指导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理健康有明显改善。可见研究“90后”高校女大学生体育教育、体育锻炼和培养模式朝一个新的方向发展。

5 结语

实验证明,课外体育锻炼方式不能完全是开放式,显然实验组女大学生在指导老师的一年指导下,其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明显改善,且心理健康优于大学生常模和对照组女大学生。

建议:一是文化课程的安排一定要保证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尤其是理工科大学;二是加强课外高校体育教师课外体育锻炼指导员培训工作,适当增加体育老师的编制;三是增设和改善学校运动场地,尤其是室内运动场馆,这直接影响女大学体育锻炼场地需求;四是加强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和吃苦耐劳精神。

参考文献

[1]陈莲珍,朱华.普通高校“90后”大学生体育行为调查研究[J].体育文献通报,2012(7):113.

[2]王洪博.秦皇岛市普通高校学生体育人口现状调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3]刘艳艳.“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成功:教育版,2010(2):174.

[4]杨娜.山东省普通高校女大学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胡峻榕(1974,10-),男,汉,湖南永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b)-0061-02

课题来源:①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教改课题(编号:LS11042Y)。

作者简介:宾金生(1963,10-),男,汉,广西全州人,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实验组强度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更 正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