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三阶段技术比较分析①
——以2015年乒乓球世锦赛女单决赛为例

2015-08-11 05:27熊平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06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3期
关键词:刘诗雯丁宁接发球

熊平(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6)

乒乓球三阶段技术比较分析①
——以2015年乒乓球世锦赛女单决赛为例

熊平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中国乒乓球运动多年来长盛不衰,始终在世界保持整体领先的地位,这也引得众多乒乓球研究者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心理等多方面进行研究。该文采用文献法、录像观察法、数理分析法,利用乒乓球的“三阶段”等研究方法对2015年乒乓球世锦赛女单决赛运动员的发抢球段、接发球段、相持段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阶段各有所别,其效用各有不同,其技术结构优势各有差别。该文以乒乓球技术作为研究基点,意在比较透彻地当今乒乓球技术发展的趋势,为乒乓球运动员进一步的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乒乓球技术三阶段结构

由20世纪90年代速度与旋转、速度与速度、旋转与旋转的激烈较量,快得让人们看不清技术动作,旋转的变化让观众看不懂它的奥秘,回合量的减少影响力观赏度,降低了观众兴趣。到21世纪的规则演变:增大球体、改变材质、浓缩11分赛制、发球无遮挡式,这些举措意在放慢击球速度、降低旋转强度、增加击球回合数,使人们更真切地感受乒乓球的魅力,提高乒乓球项目的观赏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这一运动项目。而怎样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增强竞赛能力,将乒乓球推向世界成为了乒乓球研究的重点。乒乓球赛事将乒乓球技术展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主办的世界性高水准的乒乓球比赛,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世界杯乒乓球比赛构成了世界乒乓球比赛的三大主流,人们对于乒乓球的观赏也主要在这三大赛事。该文以代表世界乒乓球最高水平的丁宁和刘诗雯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两人发球抢攻技术、接发球和相持阶段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并在知网上查阅大量关于乒乓球技战术、乒乓球比赛心理、评判方法的文献资料,查阅体育统计学、体育学刊物上有关乒乓球的文献和报道,对所有文献进行整理并归纳综合分析,为该文提供理论依据,旨在透彻了解当今乒乓球技术结构的发展趋势,为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照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该文以2015年世乒赛女单决赛录像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乒乓球组吴焕群的三段指标评估法对丁宁和刘诗雯在比赛中的发抢段、接发段与相持段的技术使用和得分情况加以统计和分析,比较差异。三段指标法的计算方式如下:三段指标法的计算方式如下:

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总得分+总失分)×100%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吴焕群、张晓鹏两位老师对单打比赛三段技战术评估的标准(如表1)。

表1 三阶段技战术评估标准

表2 丁宁、刘诗雯发球效果对比分析

表3 丁宁、刘诗雯发抢段效果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丁宁、刘诗雯发球与发抢段效果对比分析

发抢段是乒乓球中的第一板和第三板,其主要技术包括发球、挑打、弹击、扣杀、快拉、快带、暴冲等。发抢段是乒乓球技术中尤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是否能争取到主动、争占先机的关机因素。

乒乓球技术中,发球时唯一不受对方来球制约的技术,它具有极强的主动性,可以悬着最适合自己的站位,按照自己的意图把球发到对方球台的任何位置。一个高质量的发球,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从表2可以看出在发球阶段丁宁以明显优势强于刘诗雯,并且7个发球得分中有5个是下蹲发球。这也是丁宁在关键时刻能力挽狂澜、战胜刘诗雯的关键。

虽然从发球来看,刘诗雯明显不如丁宁,但从表3发球抢攻技术统计来看,刘诗雯的使用率比丁宁高1.9%,得分率高3.8%,刘诗雯在抢攻段优于丁宁,稍微弥补发球的不足。刘诗雯在第三板抢攻直接得分19分,而丁宁为9分。

由此可见在发抢阶段,丁宁有发球直接得分的优势,而刘诗雯利用第三板技术弥补自己发球不足。但由于两人都十分熟悉彼此打法,能控制对方,使其打不出高质量的发球抢攻,所以在发抢接段难分伯仲。在发球中刘诗雯人应根据自身特点对发球落点、旋转加强训练,使发球更具变化性。在抢攻段丁宁应更积极主动,训练第三板技术。

2.2丁宁、刘诗雯接发阶段效果对比分析

接发阶段是乒乓球中的第二板和第四板,主要是对对方发球的直接抢攻和接发球后对对方回球的抢攻,要求在最短时间,判断对方来球的旋转、速度、落点进行回击。是比赛中由防转攻、攻防转换的最常用的阶段。

从表4可以看出,丁宁在接发球阶段的技术较为突出,为自己在接发阶段处于主动地位,使得对方陷入被动的局面接连失利,是赢得比赛的主要技术。而且,丁宁接发球抢攻的稳定性和成功率较高,在比赛中处于主动进攻状态,丁宁还通过接发球的落点变化牵制刘诗雯,使刘诗雯绝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防御状态,为自己创造了更多更好的进攻机会,从而为自己建立了极大优势,也为自己获得比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整场比赛中除第五场接发球抢攻使用率偏低,其他六场使用率还不错,其中第三场得分率达到优秀,第四场达到良好的水平。

而刘诗雯在接发球阶相比丁宁稍有逊色。主要是因为丁宁的下蹲发球是世界级乒乓球运动员中为数不多的一位,其发球优势对刘诗雯来说还是有些威慑。在第二、四板中,丁宁得分12分,刘诗雯得分13分,无明显差别。而且从表4中也可看出,刘诗雯的接发球阶段相对丁宁来说不稳定,在第二、三、四、七局中接发球的得分率明显低于丁宁。

2.3丁宁、刘诗雯相持阶段效果对比分析

相持阶段是指一方发球抢攻或接发球抢攻后未能结束一分的争夺,而进入与对手对攻、对冲等相持时的制胜阶段。

从表5可以看出,丁宁和刘诗雯在相持阶段的使用率都是14.3%,得分率稍有差别,在第一、二局两人相差不大,第三、四、五局刘诗雯得分率明显落后于丁宁,但在第六局,刘诗雯上升趋势很大,比丁宁高了55.6%,在相持阶段刘诗雯的来势汹涌,以速度快、但丁宁故意放慢节奏,加转旋转,造高弧线,若刘诗雯速度加快、力量加大则引起失误,所以丁宁很好地制约了刘诗雯的快。但在第六局,刘诗雯变积极,主动掌握球的控制权,使自己的速度快、力量大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观众认为刘诗雯胜卷在握时,由于丁宁赛中脚踝扭伤,暂停比赛近10分钟后,刘诗雯的连连失误,丁宁不急不慢,以左右开弓代替侧身拉的战术减少脚的移动。但在相持阶段丁宁的线路较单一,拉球力量过大,导致还原速度慢造成自己失误较多。

3 结语

乒乓球技术结构的分析是乒乓球技术分析的核心,同之,乒乓球运动员提高乒乓球技术结构是提高乒乓球技术的重中之重。

(1)抢发球阶段,乒乓球运动员要根据自身特点,掌握发挥富有自我风格的高质量发球,建立新的发球套路、发球手段要多变化、增加抢攻的范围,培养前三板快、准、狠,外加增强球的旋转。

(2)接发球阶段,训练对来球旋转、力量、速度的快速判断并快速做出对策反应,根据策略对球的弧线、力量、速度、落点进行合理运用,处理好接发球的控制性和凶狠性的关系,强调快速、凶狠、主动地接发球意识,变中求主。

(3)相持阶段,建立主动相持的意识,加强击球的落点意识,加强训练运动员的持进攻能力和稳定性,培养快速攻防转换的意识和能力。

(4)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应全面、系统,将身体素质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

表4 丁宁、刘诗雯接发段效果对比分析

表5 丁宁、刘诗雯相持段效果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吴焕群,张晓蓬.乒乓球竞技研究中定量方法的开发及效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57-126.

[2]张晓蓬.中国乒乓球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61-93.

[3]伍方佳,阳海青,孙群群.张继科与马龙技战术比较分析——以2014年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5,34(3):255-257.

[4]佘竞妍.乒乓球技术体系的分类及效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16-37.

[5]李荣芝.乒乓球运动的历史演进及跨文化传播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20-146.

[6]张红玲.当今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发展趋势[D].北京体育大学,2006:10-32.

[7]唐建军.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技术文化分析[J].体育科学,2005,25(7):79-83.

[8]张经慧,陈时强,刘旭光.中国乒乓球运动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7(2):77-78.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b)-0203-02

作者简介:①熊平(1990,1—),女,汉,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方向:小球。

猜你喜欢
刘诗雯丁宁接发球
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刘诗雯比赛技战术与比分走势相关性分析
刘诗雯5冠王 超越王楠、张怡宁成为世界杯“历史第一人”
天津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中丁宁的技战术分析
刘诗雯 从乒乓世家到世界冠军的
刘诗雯 从乒乓世家到世界冠军的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第52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前3名选手接发球技术分析
有友谊,才会有胜利
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直板和横板选手接发球技战术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