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①

2015-08-11 05:27刘鹰广东理工学院基础教学部广东肇庆52602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3期
关键词:肇庆市职业院校体育教师

刘鹰(广东理工学院基础教学部 广东肇庆 526020)

肇庆市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①

刘鹰
(广东理工学院基础教学部广东肇庆52602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稳步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口比例的降低,职业院校发展正步入高速阶段。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体育课程也在不断升温。高等体育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就需加强对高职体育教育关注度。当前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肇庆市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职业院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对策研究教学改革

在肇庆市职业教育发展总任务的倡导下,如何创新办学教学模式,改造、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如何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民办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正在成为肇庆市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该文使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肇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师资状况、体育课程教学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职业院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图1 体育教师年龄结构统计图(n=40)

图2 体育教学学历结构图

1 肇庆市职业院校师资情况分析

1.1教师年龄

教师年龄结构是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的真实反映。为了进一步对肇庆市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深入了解,该研究对其年龄特征进行了调查。问卷设计过程中将年龄阶段分为四个:20~29岁、30~39岁、40~49岁、50岁及以上。主要根据现有文献资料中的调查问卷设计进行年龄段划分。结果显示,肇庆市高职院校年青教师人数偏多,20~39岁中青年教师达到26位,所占比例为65%。20~29岁有11人,占27.5%;30~39岁有15人,占37.5%;40~49岁有8人,占20%;50岁及以上有6人,占15%。年青教师数量较多,说明学校发展较快,体育教师新进人数有所增加。年青教师教学经验有所欠缺,对教学认知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把握有待进一步增强。

图3 体育教师职称现状调查图

图4 体育教师周平均课时数(n=40)

1.2教师学历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全部调查的40名肇庆市高职体育教师中,具有高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人数没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28人,占到总人数的70%;具有本科学历的有10人,占到总调查数的25%,有专科学历的老教师有2人,占到总数的5%。体育教学是高职院校选修课程,对教学质量的把控缺少相应的学科体系完善。作为教育而言,长远发展对教师要求逐级递进加深,尤其是随着职业教育普遍专业化,教师学历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在未来的分量会有所加重。[1]现阶段教师学历是高质量体育教学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肇庆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高职体育教育的高素质人才还是严重缺乏。肇庆市高职体育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应当将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工作重点来抓。

表1 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情况调查(n=40)

表2 教学内容情况调查表(n=983)

表4 肇庆市职业院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影响因素(n=983)

1.3教师职称

调查显示肇庆市高职院校中,教授有2名,占总数的5%;副教授有8名,占到总数的20%;讲师人数最多,有16人,占到总数的40%;助教有14人,占到总数的35%。结果显示肇庆市体育教师在职业院校中的职称比例有待进一步合理化。讲师和助教所占比例普遍偏高,占到总调查教师人数的75%。这与教师年龄结构调查结果相一致,中青年教师是肇庆市职业院校的后起力量所在。具有高级职称人数偏低是肇庆市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普遍特点。职业院校对于高级职称数量分配普遍较少,这是不争的事实,体育教师和其它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师相比较而言科研水平相对较弱,成果创新程度低,职称晋级难度大。另一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本身教学改革相对滞后,教师发展空间受限,不少教师在职称态度上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见图3)

1.4体育教师教学课时情况

体育教师工作量大小主要是通过课时来体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班容量和课时数量给体育教师带来了不小工作量。[2]调查结果显示肇庆市职业院校每周上课10节以下的体育教师仅有10人,占比为25%,每周11~15节之间的教师有21人,占比为52.5%,每周课时量达到16节以上的体育教师有9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22.5%。(见图4)

肇庆市职业院校体育课教学课时数量偏多,教师每周每天都有体育课程,根据对教师进一步的问询,学校班容量多为50人以上。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并不具备条件,教师负担过重,工作压力普遍较大。此外教师科研量的考核同样在肇庆市职业院校中普遍开展,尤其是体育教师为了职称晋升被迫寻找其它途径。课时量过多,青年教师多为班主任或者辅导员,日常工作事物和教学工作之间存在矛盾。

2 肇庆市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情况分析

2.1理论课教学内容分析

理论和实践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单一因素不足以构成教学。但是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往往并不重视理论教学,而是完全以技术动作教学为主。[3]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讲授体育理论知识诸如运动前的准备工作、比赛前的准备活动和饮食知识等等,对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兴趣将有所帮助。[4]学校体育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健康第一”,本研究在调查过程中设计了相应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育竞赛知识、学校体育教学知识、常见运动损伤及处理、运动锻炼常识、体育保健、运动与营养。结果显示,“体育竞赛知识”教学内容相对于课程教学而言是教学内容开设最多的内容,有29名教师讲授,占比为72.5%。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排在第一位的是“学校体育教学知识”,主要是对本校体育课程开设内容按照理论课程的形式进行讲授,较为系统的对本学期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运动与营养”是体育运动或者比赛前后学生所需的体育知识,是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直接应用。[5]肇庆市职业院校对运动营养课程以及相关知识的教学仅有5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提及,这与职业院校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明显有所出入,需要在教学中有所加强。(见表1)

2.2实践课教学内容分析

体育课程技术教学内容是主干,体现出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内容的选取是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场地器材充足与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等方面决定。通过对肇庆市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查,选择人数最多的是篮球课程,有182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18.5%。篮球项目开展较为广泛,场地相对充足,器材可以自备,符合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和学生学习情况。参与人数可多可少,教学机动性较强,学生好学,教师方便。排在第二位的是健美操课程,肇庆市职业院校女生多选健美操课程,有138人,比例占到总调查人数的14%。整体而言,对于肇庆市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凸显为男生的篮球和女生健美操两家独大的局面。户外拓展项目是我国新型体育项目,肇庆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户外拓展项目,主要是在学校操场设置相应的场地和器械为学生上课所用。但是课程开设时间相对较短,且多为参与项目,学生对其了解程度不足,选择人数并不多。此外,肇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跆拳道课程和舞龙运动等社团活动项目,为职业院校体育活动的丰富性增添了色彩。(见表2)

2.3课外活动开展情况分析

课外体育活动是除去体育教学以外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方式。而体育课程教学是否对学生的体育活动有所帮助,学生是否掌握体育锻炼的技能都是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检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体育教学情况。通过对肇庆市职业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相关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并且形成习惯的人数有481人,所占比例为48.9%,没有形成锻炼习惯的人数为502人,占比达到51.1%。体育锻炼方法的掌握是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实现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条件,调查结果显示有362人有着自己的锻炼方法,有621人没有自己的锻炼方法,所占总调查人数比例的63.2%。调查发现学生并不是没有自己的锻炼方法,而是对锻炼方法的界定处在模糊阶段,影响学生对问题选择的可靠性。运动项目是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所参与的主要内容,调查显示有468人有着自己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有515人没有固定的参与项目。该部分选择人数中少数学生掌握多项运动技能,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并不确定。(见表3)

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肇庆市职业院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该研究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202人认为是缺少相应的组织形式,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缺少组织的情况下由于个体因素并不能很好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另外一个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学生并没有掌握相应的体育锻炼方法,而是在和同学一起的情况下才会去被动参与体育锻炼,选择这一项的人数有194人,占比达到了19.7%。同时有101名学生认为是自身没有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而没有进行体育锻炼或者参与积极性不高。对于“没有掌握方法”的同学而言10.3%的比例显得过高。排在最后的影响因素是缺少相应的指导,达到总人数比例的9.6%。学生在校参与体育锻炼受场地条件影响人数为99人,这一比例为10.1%。(见表4)

3 肇庆市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对策

3.1体育课程重视程度的改善

现代社会发展飞速,各行各业的人才更是竞争激烈,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高素质人才应必备的条件。[6]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是体现出社会全面发展对个人的尊重,体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心态。教学过程要紧密结合职业院校培养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复合型人的职业特点,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是在健康的基础上进一步成为今后体育锻炼的主要手段。

3.2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加深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教师专业化建设是长期建设项目。许多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特别是在新形势下的教师的科研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7]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并使培训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和学生专业有联系的相关知识更要加强。

3.3教学内容实用化,结合专业需求

职业院校学生对体育重视不足,难以适应将来的高强度工作。如果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合理讲授与其专业性质相关的体育活动进行锻炼、放松,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和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诸如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简单的户外活动知识和拓展训练以及简单的运动损伤与保护知识。

参考文献

[1]孙平.深化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沈阳: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12(3):60-62.

[2]李红军.安徽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J].武汉:湖北体育科技,2011,13(3):156-156.

[3]刘有志.试析“分层次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4(2):93-94.

[4]王鹏民.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J].天津: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22(2):125-127.

[5]江文丽.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因材施教探析[J].济南: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12(34):23-25.

[6]赵新正.高职院校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探究[J].漯河: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5):153-156.

[7]胡国平.职业院校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的路径探讨[J].哈尔滨:当代体育科技,2013,13(23):67-68.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b)-0228-03

作者简介:①刘鹰(1979—),男,汉,湖南安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

ZhaoqingVocational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Situationand Countermeasures

LiuYing
(GuangdongInstituteofTechnologyDepartmentofbasiceducation,ZhaoqingGuangdong,526020,China)

Abstract:WiththesteadyprogressofChina'seconomicconstruction,labor-intensiveindustriestoreducethedemographicdividend,developmentofvocationalcollegesareenteringthehigh-speedstage.Constantlyimprovethevocationaleducationsystem,teaching reformdeepening,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sportscoursesareconstantlyheatingup.HigherSportsvocationaleducationisan importantpartofhighereducation,weshouldvigorouslydevelopvocationaleducationontheneedtostrengthenthesportsattention HigherEducation.Thecurrentrapiddevelopmentofvocationalcolleges,hasbecomeanimportantpartofhighereducation.Through literature,questionnaires,interviewsandothermethodsofstatusquoZhaoqingVocational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toinvestigateandproposeappropriatemeasuresinordertoprovideatheoreticalreferenceforthereformandinnovationofteaching vocationalcolleges.

KeyWords:VocationalSchools;PhysicalEducation;Countermeasures;TeachingReform

猜你喜欢
肇庆市职业院校体育教师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第二小学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