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区滨水植物材料应用现状调查

2015-08-14 09:41张欣荣俞文娟王雪芬卢毅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滨水样地乡土

张欣荣,俞文娟,陆 瑛 ,王雪芬,胡 中 ,王 挺 ,卢毅军*

(1.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浙江杭州 310007;2.爱立特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5;3.杭州市河道整治建设中心,浙江杭州 310009;4.杭州植物园,浙江杭州 310007)

杭州是一座亲水型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西湖和西溪是杭州城市的“灵魂”,城市河道是杭州城市的“血脉”。市区河网密布,主城区共有1 100多条河道,总长度约3 500 km,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滨水植物是指适宜滨水绿地种植,能绿化景观、柔化水岸、美化水体的水生、湿生及中生植物[1]。它既是构成滨水景观的基础,又是发挥滨水带生态效益的决定因素[2]。如何结合不同滨水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观赏价值,营造科学合理的滨水景观,同时满足生态环境保护和观赏效果是目前滨水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多数的滨水景观规划中由于缺乏对滨水植物的了解,在植物选择方面出现一定的问题。很多城市滨水绿化中仅仅局限于应用黄菖蒲、水生美人蕉等少数植物种类,因此,有必要对滨水植物进行较系统的调查和统计分析,总结出适合杭州市区滨水条件下应用的植物种类,分析杭州市区滨水植物材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杭州市区滨水区域景观规划和滨水植物材料的应用提出更好的指导意见。

1 样地选择

此次调查根据杭州城市水域分布与建设现状,以杭州最具代表性的5个水域类型(河流、湿地、湖泊、溪流、池塘)为研究对象,对杭州城市水系滨水区域植物材料应用的情况开展实地调查。分别选择西溪湿地公园、五常港、余杭塘河、电厂热水河、东河、长桥溪、杭州花圃、珊瑚沙河、西湖北里湖9个调查点的10个样地进行滨水植物种类调查,记录应用形式,并对其生长和应用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

2 滨水植物种类统计

结果表明,目前杭州市滨水区域绿化中已应用的滨水植物共103种,分别隶属于51科,82属(表1);其中禾本科最多,为12种,其次为天南星科,6种,鸢尾科、睡莲科、蓼科和莎草科各4种,美人蕉科和杨柳科各3种,金鱼藻科、狸藻科、菱科等29个科仅1种。

3 滨水植物生活型分析

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几类。沉水植物能扎根在水下泥土中,全部茎叶沉没在水中,可以直接吸收水中的营养盐,抑制浮游藻类生长,有效防止二次污染。在调查记录的滨水植物中,沉水植物8种,包括金鱼藻、黑藻、苦草、菹草、尖叶眼子菜、穗花狐尾藻、轮叶狐尾藻,黄花狸藻。漂浮植物根系悬浮于水中,茎叶能漂浮在水面上,喜肥耐污,有较好的净化水质效果,调查发现有3种,分别为菱、水鳖、凤眼莲。浮叶植物能扎根于水下泥土中,叶片自然漂浮于水面,一般分布于水深不超过5 m的沿岸带。杭州滨水区域应用的浮叶植物主要有中华萍蓬草、睡莲、芡实、荇菜、蘋、粉绿狐尾藻、黄花水龙7种。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为主要的滨水植物景观配置应用材料,调查发现杭州滨水区的挺水植物有34种,主要有荷花、芦竹、再力花、黄菖蒲、水葱、风车草、千屈菜、梭鱼草、香蒲等;湿生植物有51种,其中湿生草本30种,主要有水鬼蕉、美人蕉、斑茅、蒲苇、姜花、虎耳草等;湿生木本21种,主要有垂柳、南川柳、枫杨、云南黄馨、池杉、水杉、木芙蓉、香樟、乌桕、无刺枸骨等。

4 杭州市滨水植物材料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杭州市从2002年开始进行西湖综合保护和提升,2007年开始进行市区河道综合保护工程,在一系列的城市水域改造和提升后,滨水区域的绿化面积大量增加。样地调查过程中发现,杭州滨水区域无论是绿化面积,还是绿化质量均得到较大提升,植物数量相对丰富,物种较多,植物景观营造效果好,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4.1 植物材料应用不合理 滨水区域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众多,如水质、水位、驳岸形式、光照等因素。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了解生态与植物的双向选择在植物配置中至关重要,如垂柳耐水湿,可种植在近水区域;香樟幼树耐阴,在庇荫下生长比在全光下好,但5~6年树龄的香樟好强光,应根据树龄进行调整。在电厂热水河样地调查发现,部分红花檵木、茶梅、南天竺等一些不耐水湿的植物种植在水域边,受雨季水位上升的影响,水淹后,这些植物均受到淹害而死亡,严重破坏景观效果;此外,很多水生植物生长节奏不同,如果一组植物景观中某种植物生长过快,会影响邻近植物的生长,进而破坏景观的整体效果,严重时甚至造成二次污染。珊瑚沙河样地两侧驳岸配置了香菇草和紫芋,但香菇草的生长势明显强于紫芋,而且没有进行有效管理,造成香菇草大量繁殖,而紫芋只有零星分布。

表1 杭州市区常见滨水植物种类

4.2 群落结构不够稳定 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人工营造的植物群落如果植物配置不够合理,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造成群落结构破坏,自我修复能力大大降低[3]。在西溪湿地样地,芦竹被大量应用且生长势强,其他物种,如黄菖蒲受其挤压,仅有少量存活,景观单调且群落结构简单。杭州花圃样地大量利用水葱和香蒲,两种植物在水体内生长非常快,迅速占满了几乎整个水面,造成样地内物种相对单一,严重影响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和水体的自我修复功能。

水生植物中很多种类对水中的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如凤眼莲、菱、芦苇、蒲苇等能从水中吸收金、银、汞、铅、铬等重金属[3],所以通过模拟自然群落配置丰富的植物种类,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特性,营造结构稳定、功能性强的滨水植物群落,对滨水区生态修复功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3 乡土植物应用偏少 一处成功的植物景观可以通过人工营造的具有乡土特色的植物群落来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与可自我调节。滨水区植物景观的营造也可以尽量利用乡土植物,模拟当地自然群落进行植物配置。调查发现,常见水生植物中,虽然乡土植物较多,但是应用非常少,很多植物材料只在样地内偶尔出现,如薏苡、金线草、半枝莲、水蕨等,应用更多的常常是少量的外来的,具有较好观赏性的种类,如粉绿狐尾藻、路易斯安娜鸢尾、梭鱼草、再力花等。乡土植物材料因其在原生境经过长时间的生态选择,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抗性,而且乡土植物具有繁殖容易、生长快、安全、价廉、养护成本低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3]。因此,加强乡土植物的筛选、开发和利用,对推进城市滨水区域景观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陈波.杭州滨水植物造景分析[J].现代园林,2008(1):14 -19.

[2]郭春华,李宏彬.滨水植物景观建设初探[J].中国园林,2005(4):59-62.

[3]金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4-95.

[4]吴彩芸,夏宜平.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生态配置研究[J].广东园林,2006(8):28-40.

[5]王开利.下渚湖湿地植物景观多样性研究[D].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3.

[6]赵文董,双林,申屠青春,等.盐碱池塘水生大型植物的研究[J].植物研究,2001(1):140-146.

[7]赵可新,钱萍.水生、湿生植物在湖西综合保护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5(7):7-8.

猜你喜欢
滨水样地乡土
额尔古纳市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植被碳储量研究
昆明市主要绿化树种阈值测定与分析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乡土中国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广西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样地的土壤微生物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