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感恩

2015-08-14 18:48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老师

感恩是一种认同,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师长,你将不再辜负他们的期望;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你会尽力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感恩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感恩人生,你将笑对生活的狂风暴雨,笑迎天边那道彩虹。常怀感恩之心,我们将会收获别样的人生!

我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感动,往往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每天的生活细节,总认为那些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用心思考,也许一声招呼、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里面就包含了深深的爱意或感念,我们要学会捕捉感恩的素材,在生活中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作文时,我们要认真审视自我生活,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细心寻找承载感恩主题的事件和亲身经历,尤其在关爱瞬间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和自己的切身感受,及时抒情,借以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在选材上,可直接对所选取的事例进行评论,通过正反对比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或从正面切入,采取分论点式结构,从不同角度论述知恩图报是做人的良知;也可从反面现象入手,列举与原材料相近的事例,再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而规劝诱导,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还可以逆向解读,规避常规性的视角和观点,提出全新的看法。

名家美文

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希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父亲的鞋子

李汉荣

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50来斤,面条有30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100华里路,父亲也是快80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父亲看着我们刚刚人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片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儿心,也没帮衬过一文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想多了。

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性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坐车上又不好意思脱下鞋抖一抖,这会儿还有点儿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包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沾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来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来,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儿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中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个百草园吗?

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

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

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

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

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全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来,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全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

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了我们。

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那么,我们这些自以为是活着的人们,又能给世界留下什么呢?我们敢于践踏一切的鞋子里,除了欲望的钉子和冷酷的铁掌,还有别的可以发芽开花的种子吗?

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学生例文

因为你,我不再寂寞

长春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初三 王艺澄

池上红雨,催得涟漪泛生,水雾四起,菡萏消香。遥忆往昔,掠起无限寂寥,环波漾开,荡于池沿之上,却触痛了那些徘徊在遗忘边缘的记忆……

那年红尘陌路,那年秋霜清冽。那年,我只身沉没在喧嚣的人群中。一片片湛蓝的附中校服,就像远方沉静的天空,虽置身其中却只可远观。嘈杂的走廊上,我仓皇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教室,慌乱的脚步声胡乱地拨着我的心……我知道,这无助叫寂寞。一个人游荡在这陌生大楼里的时候,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却独独寄情于窗外的草木,草木无情,却是我最忠实的老友。

寂寞年华,沉醉的痴迷寄于翠林青虹。

那年杏雨梨云,那年晨雾散去。那年,我独自徜徉在绿柳氤氲的小径。路尽头,忽见你穿着烈焰般的红裳,盈盈而来。你看见了我,跳着使劲挥舞着手,笑着叫我的名字,真如火一样热情。你狂奔到我面前,亲热地拉起我的手,让我一下子不知所措、呆若木鸡。

其实,你我同班,却没说过几句话,你总是被一大群好朋友包围着,而我却形单影只。“想什么呢这么出神?走,咱们假山上玩去!”没等我回过神来,你早已拉着我飞也似的跑起来。很快,我就形象全无地和你一样,假小子似的在假山上爬上爬下,然后捂着肚子蹲下来龇牙笑到岔气……光影斑驳地洒在夏日的柏油路上,恍然发现你洒下的一汪清辉,已掩埋了我寂寞光阴的轮辙。

明媚年华,暗香存于耀目笑容。

那年一波碧绿,那年远山苍翠。那年,你我旖旎在和风细雨的校园。餐桌上,我们一同说说笑笑,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体育课上,碰上测长跑,我跑不下来,你硬是又拉又扯又拽地跟我跑完全程;最欣慰的是放学路上,我再不是一人落寞离开,而是与你并肩共看夕阳西下,带着满脸笑意说再见。忽然明白,世界最好的美景,不是多么绚烂的草木,而是两个人灯下的身影。

多彩年华,青春的记忆铭刻心弦。

流年碎影的寂寞倏忽不再,春秋代序有你在,柳絮青蝶伴!

(选自《作文通讯》初中版2014年7-8合刊)

有你,才好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初三 钟江雨

指导教师 陈建春

不知道多少次凝视你的睡颜,疲惫的眼眸如今安详地闭上,有点儿凌乱的发丝轻轻垂下。岁月,使你的发丝显得有些枯黄干燥。均匀的呼吸,让我知道,你累了,睡了……

门外,电视机还开着,弟弟妹妹的嬉闹声不断传来,脸色红得不正常的你皱了皱沉睡的眉。我悄悄起身,打开门,对他们说:“别吵,妈妈在睡觉。”你发烧了,红红的脸颊刻着岁月的痕迹,微微侧过去的脸上,有我不熟悉的无力。就这样,看着看着

记得我十岁时,一次感冒特别严重,发着高烧的我,睡了一天一夜,可在蒙眬中觉得,一旁有人摸着我的脸,那只手抚过的地方被磨得生疼……醒来,我看见你双眼通红憔悴地望着我,那是我第一次看见你的无助,你的心里正遭受着怎样痛苦的煎熬?

“水——”一声无力的呻吟,把我的思绪扯回来,我连忙起身,笨拙、生疏地喂你喝水,竟手忙脚乱地洒在了床上,若喝水的是我,喂水的是你,想必是不会这样笨手笨脚……你接着又昏昏地睡了,望着你婴孩般的睡颜,我不禁笑了,原来你也有这样宁静可爱的时候。

我小时候,你需要上班,所以,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伴我成长的是高山流水,陪我欢笑的是树林小鸟,这培养了我现在浓浓的乡村情结,大大咧咧,不好读书,玩儿心重。你的学历不高,一心希望我考上好的大学,每次拿来分数不堪入目的考卷,你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然后成堆的习题压弯了我的腰,那时是有点儿讨厌你,可我能够理解你的苦心。

房间外弟弟妹妹的嬉闹声再次传来,将我从记忆中扯回。我又悄悄打开房门,叮嘱他们。当我再次坐在床前,才发现你已经醒了,用有点儿充血的眼睛看着我,我笑着说:“怎么不多睡一会儿,到午饭的时间了吗?那我去做饭,你歇着。”你笑了笑,用你因感冒变得沙哑的嗓音对我轻轻地说:“有你,真好。”我看见你那一如既往的笑,带着些疲惫,带着些无力……

我也慢慢地说:“有你,才好。”

是啊,有你,才好。有你才有美好的回忆,有你才有醒来时温暖的笑容,有你才有失望时责备的语气,有你才有现在的我……

所以,有你,才好……

(选自《作文通讯》初中版2013年7-8合刊)

因为有了你

江苏溧水县高级中学初三 顾小田

已经很久没有翻开过的速写本,在某一天,突然射进些阳光,空气里弥散着细小的尘埃,仿佛童话故事的开始,总要制造出古朴的氛围,比如:在很久很久以前……

可惜,这不是童话,更不会久远。

同学录上留下的最后一个句点,终结了童年。你单薄的背影,还有嘴角常扬起的娇嫩弧线,都留给了过去。

快被遗忘的曾经,如今又重新拾起。为什么,过去我从不知道?

西瓜太郎的画板,已不知被我遗忘到哪个角落,也不知道,你的那个是否还在?那个脑袋秃秃的西瓜太郎,仿佛在回忆的星空下,微微地张着嘴,笑着。

无论是故意涂染在窗帘上的颜料,还是无意问涂抹在脸颊的墨汁,都在时间里淡去,你,是否还记得?

一起被老师选去到学校的砖墙上画画,宽大的砖墙,两人多高,一排教室的长度。砖墙前,除了摊开得像野炊画面的工具,还有一些高的矮的码放在一起的凳子,我们在凳子问穿梭,或坐或站,描画天地。有时候也故意涂鸦,居然被表扬成创意萌芽。用不算太大的排笔在砖墙上涂抹的快感,现在已不能重新记起了,只有偷懒时,在草地里捉蝴蝶,或谎称画画,逃避做操,这些顽皮的小伎俩,还依稀记得。

现在的你呢?是否还如我一样记起?

你妈妈曾经对我妈妈说过,你从小的梦在中央美院!那是个对我来说太遥远的地方。所以,为了梦想,请你加油!

皖南,其实我们都未去过。我们只是在老师摄下的黑白相片里写生。曾经一起想象游走在深深的雨巷,看着古朴的青瓦白墙,坐在青石板铺就的小道旁,用黑色的笔描绘久远的石门,细致得连每一个缝隙都不放过。有路人经过,向我们投来善意的微笑:哦,也是来画画的女孩子!

我喜欢用墨笔在白纸上涂抹,因为干净而纯粹。而你,却喜欢用绚烂的色调,绘出你心里彩色的世界。你送给我的那一沓厚重的白色卡纸,我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因为实在不舍得用幼稚的笔去画什么。

素描,是我笔底的伤,因为不努力,我至今也描不出那个球体逼真的光和影。老师说:“你是画给猫玩的吧!”可是,同样的2B铅笔,记录的曾经的往昔,一切美好,却又是那么神奇。

还有用毛笔落款时,刻意留下的飞白,枯槁的、沧桑的、深邃而悠远又夸张的字。

我故意把你的名字绰号念成一阕长短句,像一只蝴蝶夹在写生本里。

画笔,白纸,枯萎的芭蕉,飘飞的苇絮,还有倒挂的菜籽秸,我们曾经那么熟悉的东西,如今已不再触碰。我只想问,现在的你,还好吗?

因为有了你,我最初的生命在斑斓中激荡,不断地变幻出不同的色泽,再闪闪地发着亮光。就算逆着光,也能找到通往出口的方向。

雨水打湿未来,风沙抹去过往。

或许在哪一天,我甚至把你忘了,可是,

我会记得——

因为有了你,在启程的路上,我的生命有了色彩——

因为有了你,即使速写本里还有大片的空白,我依然会用暖色的回忆,将它填满。

(选自《作文通讯》初中版2009年第2期)

因为你,我不再寂寞

长春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初三 吴春阳

流光很容易把人抛弃,跟时间赛跑,想赢总是很不容易。即便如此,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点滴回忆中,有的人,有些事,依旧让光阴明媚,让岁月温暖。

按北京话讲,你是我“发小”。从小在一处长大,都梳着短发,都喜欢在小区里大汗淋漓地飞跑,都要等到母亲召唤回家的喊声“震天动地”时才带着懊恼的表情不知从哪片花丛中钻出毛茸茸的脑袋来。

小区里长椅上纳凉的老人们都认识我们,却总也记不清模样。他们区别两个孩子的办法就是:“那个外向的,是六楼那家的;那个不吭声儿的,是新搬来那家的。”

“那个不吭声儿的”自然是我,内向,安静,老实。来到新的幼儿园,也不主动和别人讲话,因此成了“受欺负还不告状”的一个。而你,活泼大方,完完全全的“孩子王”,看到我又被别的孩子扯了头发或是被人抢了画册而无声地眼圈泛红时,你总是用独特的大嗓门说:“又哭,又哭!他们欺负你,你怎么不告诉老师?”说完,很豪迈地一转身,怒气冲冲地每一步都重重地跺着脚地走向那个捉弄我的孩子,狠狠地用尽力气把他推倒,小小的拳头捶了又捶,直到那个孩子哇哇大哭,她仍叉着腰,瞪着本就大而亮的眼睛喊:“她是我的朋友,不许你们欺负她!不然的话,俺老孙饶不了你!”

那个时候的小孩子们都爱看《西游记》,于是,强势的你便将我与那句台词都“占为己有”。不过,在五岁的我眼里,那个时候的你,竟真的像一个仗义勇敢的神话英雄。

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如我一般老老实实,挨了打也无人知晓。那个孩子呜咽着断断续续地向老师告状,幼儿园的老师便罚我们在班级门外站了一个午休的时间。你却悄悄地拉着我,在园内的小游乐场里尽情地玩起来。“这下好了,不用排队,就咱俩,你不许大声说话,不然让老师听到了,俺老孙饶不了你!”我点点头,因打破幼儿园的规矩而紧张,却暗自窃喜。

从农村来到这样的大城市,面对从未听说过的幼儿园,小小的我,寂寞而又不安,因害怕而拒绝与别人接触。而你,却以你的方式,轻柔而急切地替我推开了内心封闭的天窗,领略了童年中所有的风和日丽。

(选自《作文通讯》初中版2014年7-8合刊)

片段一

生活给了我太多太多,热血的心灵让我学会去感恩生活,健康的躯体让我有能力装点生活……我深知生活不是华丽到令人望尘莫及的杂志封面,而是一扇窗,先是让你放眼观望,接着打开门让你融入它。生活水平够不够高并不是最重要的,最终每个人都应该懂得自己不仅仅是活着,而是生活着。幸好,生活让我学会了感恩——心中存放着感恩,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活着。我感恩生活,它让我感受了世间万物,让我生活着。

——佚名《感恩生活》

片段二

感恩老师,并不需要我们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表现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课堂上,一道坚定自信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便可以证明我们全身心地投入,我们在专心地听课;课间休息时,在走廊里看到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加上一声礼貌的“老师好”,便可让老师从心里感觉到温暖:放学后,向老师招招手,说上一句“老师再见”,便可体现出我们对老师的尊敬。

这些虽是小事,但也是我们应该做而且能做到的,这是我们对老师的尊重和肯定。老师——耕耘在教育园圃中的园丁,为我们的茁壮成长挥洒自己的汗水,这份恩情我们无以为报,更应永久铭记,他们是我们最可亲、最可敬的人。

——佚名《感恩老师》

素材一

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师勘弥在一部戏里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说:“师傅,你的草鞋带松了。”他回了一声“谢谢你”,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又蹲下来,把刚刚系紧的鞋带弄松。显然他想以松垮的草鞋带子来表现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惫。有位记者到后台采访,亲眼看到了这一幕,就问勘弥:“您为什么不当场教那位门生呢?他还不懂演戏的真谛。”勘弥答道:“要教导门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的是。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教导他学会感激别人对自己的关心。”

素材二

在一次学术报告会结束后,一位女记者登上讲台,在表达了对霍金的景仰之情后,尤显突兀和尖锐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使你永远地固定在了轮椅上,你不觉得命运让你失去了很多东西吗?”全场一片寂静。霍金微笑依旧,用手指敲击几下键盘,在屏幕上出现了那么一句话:“我有我始终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全场掌声不息。生命是一种奇迹,拥有生命是一种福泽。

素材三

一个年轻人在沙漠里旅行,发现了一股水晶般清澈的泉水。泉水如此甘甜,年轻人立即装满了他的皮囊。这样,他能带回一些给一位部落长老——他的老师。

四天的旅途结束了,年轻人把水献给了老人。老人深深地喝了一口,温和地笑了,他由衷地感谢他的学生带来的甘泉。年轻人兴高采烈地回到了自己的村庄。

此后,另一个学生也想要尝一下泉水,老师同意了。这位学生刚喝了一口,就把水吐了出来,说水是臭的。很明显,水因长时间装在旧皮囊里而变质了。学生愤怒地问老师:“老师,水是臭的,您为什么假装喜欢喝?”

老师回答:“你只品尝了水,而我品尝了礼物。这泉水正是恩情的表达,没有什么比它更甘甜。”

写作训练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狭隘,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远铭记在心。

请以“感恩”为主题或以“常怀感恩之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猜你喜欢
老师
老师,我总是想起你
好特别的老师
“制定”和“制订”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