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近岸海域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5-08-14 09:24吕洪涛
河南科技 2015年19期
关键词:陆源入海排污口

吕洪涛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16110161)

辽宁省近岸海域东起鸭绿江口(N39.9500°,E124.2800°),西止辽翼分界线绥中县西孟家屯海岸(N 39.9817°,E119.8200°),跨经度 4.4600°,纬度2.8892°,为沿岸低潮线向海一侧12nmile以内的海域。大陆岸线全长约2110km,海域总面积34784.18km2。全省共有海岛636个,面积大于500m2的海岛379个,海岛岸线总长约922km。

近年来,随着辽宁省经济的持续发展与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加快,大量污染物通过入海河流、工业企业直排口等途径进入海洋内,从而引发一系列海洋环境问题[1-3],如海洋水质恶化、自然岸线长度减小[4]、天然湿地面积萎缩、海洋生物生产力下降等。为有效遏制辽宁省近岸海域水质恶化趋势,解决辽宁省近岸海域环境污染问题,须针对全省海域水质情况及功能区污染分布情况进行系统调研,分析造成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污染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1 调查方法

文献调研。开展近岸海域相关材料收集整理。

现场调研。根据所收集资料,分赴沿海各市召开相关部门调查协调会。对陆源排污口、污水厂、港口等主要排污源进行现场调查,听取企业汇报。

沟通反馈。对需核实的陆源排污口、自然保护区等信息,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进行进一步沟通并修正。

2 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

2013年辽宁省近岸海域功能区总数86个,分四个类别,达标功能区82个,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5.3%。大连市、丹东市、葫芦岛市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锦州市达83.3%,营口市为66.7%,盘锦市功能区为33.3%。

不达标功能区集中于辽东湾顶部,包括锦州葫芦岛界河沿大凌河入海口至辽河口区域、大窑湾、登沙河口至青堆子湾海域,主要风险污染物为无机氮、石油类及重金属铅等。

图1 2013年辽宁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各类别比例

3 近岸海域污染原因分析

3.1 地理位置

部分污染较重海域受地理位置影响显著,如辽东湾顶部污染区域,该海区风场和海浪多为SSW向,海水交换能力较差,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3.2 陆源入海直排口

入海直排口包括企事业直排口和市政直排口。2013年企事业直排口排放废水115.0万t/日,全年共排放COD213万t,总氮2735t;市政直排口排放废水107.7万t/日,全年排放COD605.64万t,氨氮0.62万t。经调查沿海44陆源排污口中17个存在超标现象,包括6个企事业排污口和11个市政排污口,主要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等。

3.3 入海河流

辽宁省境内流域面积在500km2以上入海河流有19条,分别注入黄海和渤海。2013年19条河流入海口断面中,劣Ⅴ类水质比例15.8%,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全年污染物入海量为:高锰酸盐指数202317t、氨氮18 112t、总磷 4 502t、石油类 2 401t、总氮 195 301t。入海污染物以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生化需氧量为主,分别占污染物入海总量的33.3%、32.1%和28.6%。

3.4 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存在处理能力不足问题,部分污水厂出水口存在超标现象。另外沿海新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配套污水厂设计水质、水量与实际运行情况不符,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3.5 岸线大规模无序开发

近年来辽宁沿海填海区域较多,大规模的填海活动破坏了自然岸线,改变了局部海域岸线形态,增加了废水排放,对海洋环境产生严重影响。随着自然岸线的减少,海洋水体自净功能受到削弱。

4 对策建议

对陆源污染物入海实施总量控制。以大连湾、大窑湾、双岛湾污染防治为重点,将海域污染防治与沿海陆域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开展区域防治,削减主要污染物入海排放总量。

开展入海河流环境综合整治。以大旱河、五里河、连山河为整治重点,针对重点入河企业,实施排污管理;加大劣V类水体治理力度,通过采取截污纳管、雨污分流、亲水景观带等工程措施,对河流城区段实施综合治理;开展有机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入河量,减少非城区段河流水质污染。

确保沿海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对已建成的一级B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提高城市污水脱磷、脱氮能力;强化污水厂收集处理能力,完善企业与市政污水管网收集体系,实施管网截污,确保污水全部入污水处理厂,杜绝污水“跑冒滴漏”现象发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处理污水,实现污水达标排放。

加强自然岸线、海湾、湿地保护。严守海洋生态红线,限制破坏自然岸线围填海活动,禁止非临海产业项目占用海岸线资源;禁止一切改变海湾、河口等生态功能的开发活动;禁止在渤海沿岸新建石油化工、冶金等企业,严禁设立工业排污口,严格按照海洋功能区和海洋环保规划审批用海项目。

加强港口监督与管理,控制流动污染源。加强对陆源污染物的管理和控制,避免新的排海污染源产生。加强客货轮的管理力度,将生活垃圾、废油以及其他废弃物由专门机构统一收集处理。

[1]刘成,王兆印,何耘,等.环渤海湾诸河口底质现状的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3,23(1):58-63.

[2]赵章元,孔令辉.渤海海域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环境科学研究,2000,13(2)23-27.

[3]关春江,张帆,林勇,等.大连新港7.16溢油事件的公众问卷调查[J].海洋环境科学,2015,34(2):317-320.

[4]王建步,张杰,陈景云,等.近30余年辽河口海岸线遥感变迁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5,34(1):87-92.

猜你喜欢
陆源入海排污口
听“黄河入海”的故事
陆源有机碳对黄河口及周边近海4种常见鱼类的营养贡献
在塞班岛“上天入海”
陆源有机碳对莱州湾浮游动物能量贡献的初步研究
控制陆源污染,保护海洋环境
黔南州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上天入海我主沉浮
合理规划入河排污口布局 严格纳污总量控制
求友声的变奏
河南省2014年入河湖排污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