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多样化军事任务保障的战备物资储备建设

2015-08-15 00:52李勤真徐君旗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战备军事行动后勤

郭 凯,李勤真,徐君旗

(1.军事交通学院汽车指挥系,天津300161;2.军事交通学院训练部,天津300161)

战备物资储备,是为保障战备需要而进行的物资储备[1],主要用于保障作战行动,也用于保障其他各种军事行动任务的需要。军队要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需要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着眼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保障需求,加强战备物资储备建设,这对于加快推进现代后勤建设,保障军队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战备物资储备建设对保障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意义

1.1 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其他安全都面临更多新的挑战。一方面,我国长期面对国际敌对势力的战略遏制,国家周边的地缘战略环境错综复杂,领土主权争端、资源争执、发展竞争及民族宗教矛盾等因素重叠交织,在境外敌对势力支持和纵容下,各种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对国家主权、统一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通道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因生态、环境等问题引发的安全问题也频繁发生。因此,多样化军事任务对物资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仅在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行动中,军队后勤共保障救灾物资150多万t。战备物资储备是生成和维系军队作战能力的基础,也是军队遂行军事行动任务的重要保障,加强战备物资储备,是新形势下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1.2 增强多样化军事任务物资保障效益的客观要求

军队完成多样化任务,特别是在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中,无论是保障执行任务部队,还是保障救灾群众,大量消耗的是通用物资。而目前战备物资储备体系中的通用物资,基本是按照应对主要方向作战样式的需要建立的。因此,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物资储备不能仅仅依靠军队的物资储备体系,必须根据不同样式军事行动的特点,建立军地联合的多样化军事行动任务的物资储备体系。这样,既可以发挥军队作战物资储备体系点多面广、应急性强的保障优势,又有利于依托国家财力雄厚、资源丰富的保障基础。通过军民联储的发展路子,减少重复建设和储备浪费,发挥规模效益,提高保障水平。

1.3 促进军队后勤整体保障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

充足的战备物资储备是形成后勤保障能力的物质基础。在多样化军事行动日益成为我军力量运用的重要形式的情况下,战备物资储备被赋予新的要求和内容,正确把握各类军事行动的性质与特点,从战略全局统筹规划,是搞好战备物资储备建设的重要前提。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物资储备建设,对于做好保障准备、提升后勤整体保障能力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在谋划物资储备和建设上,必须从战略全局出发,正确处理作战物资储备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物资储备的关系,使二者协调推进,整体提升后勤保障能力。

2 不同样式军事行动的特点及对物资保障的需求

2.1 作战行动的特点及对物资保障的需求

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我军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首要任务,也是军事斗争准备的根本着眼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仍然是我军的主要任务。未来主要方向的作战行动,将是信息化条件下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作战规模大、持续时间较长、战场环境复杂,在其他战略方向,也可能产生突发事件或连锁反应,这都对物资储备和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主要是物资需求数量大、品种多、技术含量高、保障时间长,尤其是对高技术装备器材、油料等特殊物资需求量大。要求物资储备必须以保障主战军兵种和主要作战部队为重点,以保障高技术装备器材、弹药、油料为重点,调整储备结构,加强在一线作战地区的物资预置。

2.2 反恐维稳军事行动特点及对物资保障的需求

反恐维稳军事行动,部队行动区域通常在中心城市和边远地区,行动特点是就近用兵,迅速控制局面,通常优先使用特种作战力量,快速投入后续力量;局势控制后,部队可能转入较长时间的维稳行动。对物资保障的要求是先期要求急、后期规模大、持续时间长。近年来,反恐维稳军事行动区域地理环境复杂,交通运输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物资筹措困难。组织边境封控行动时,点多线长,部队部署多变,机动频繁,这些都对物资储备和快速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物资储备数量上,不但要考虑保障反恐维稳部队行动,还要考虑到保障武警、公安等其他力量;在物资需求上,除一般物资外,还需要大量的头盔、盾牌等防暴器材,保障高原高寒地区行动的特种物资,尤其是在高寒缺氧地区长期执行边境封控任务时的野营器材。

2.3 抢险救灾军事行动特点及对物资保障的需求

抢险救灾军事行动主要包括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扑灭森林火灾等。部队参加抢险救灾行动,通常用兵多、规模大,跨区立体机动,多梯次、多方式紧急开进,昼夜奋战,行动强度高,对各类物资需求大。要求物资储备要留有余地,既要考虑保障救灾部队行动的需要,还要考虑保障抢险救灾前期灾区群众的应急生活需要;既要重点考虑军需和野营等军民通用物资的储备和保障,还要针对不同救灾行动的特殊性,储备必要的特殊物资器材。例如,抗震救灾急需的拆破工具和工程机械,抗洪抢险必需的救生衣、冲锋舟,以及其他救灾行动时的灭火、道路抢修等专用特种器材。

2.4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涉外军事行动的特点及对物资保障的需求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及涉外军事行动,其目的是确保国家利益、保持经济发展、扩大军事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主要行动特点是境外用兵和依法行动,中外联合军事演习与国际维和行动还涉及到多方的配合问题。物资保障的重点是油料、给养,以及特种机械和特殊器材,由于物资补给距离远、筹措难,给物资储备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解决境外储备基地和海上预置储备问题。

2.5 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及对物资保障的需求

军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核生化医学等救援行动,主要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防止引发社会动荡。物资保障的突出特点是科学性强、技术要求高、组织协调难度大,保障的重点是医疗器械、药材和消毒防疫、特种防护器材。一些物资(如抗病毒疫苗等)针对性、周期性强,难以预先大量储备,对紧急筹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做好技术储备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3 战备物资储备建设的对策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物资储备应急管理机制

(1)建立高效的军地物资应急管理机制。多样化军事任务既包含作战行动,又包含非战争军事行动。作战行动需要由诸军兵种联合行动,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除军队力量外,还需要由国家、军队、武警和地方等有关部门,多种力量共同参加,涉及单位多,保障任务重,各项行动相互交织,协调难度大,对物资应急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建立高效的军地物资应急管理机制。可考虑依托军队现有的物资储备领导管理体系,吸收政府有关部门参加,进一步完善物资应急管理机制,明确军地各级的职能,规范物资储备和应急保障的程序和方法,确保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实施高效、快速、灵敏的物资保障。

(2)明确储备标准,加强储备规划。要依据多样化军事任务物资保障需求,作战物资储备标准和国家有关储备要求,认真研究近几年军事斗争准备和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物资消耗的特点与规律,科学制订不同样式军事行动的各类物资储备标准。在此基础上,依据军队后勤建设总体规划,制订多样化任务的物资储备规划和不同样式、不同战略方向军事行动物资储备的具体计划,进一步调整物资储备品种目录、数量规模和布局,确立各类物资的储备方式,为搞好战备物资储备奠定坚实基础[4]。

(3)完善物资应急保障方案。要与国家应急预案体系相衔接,与军队多样化军事行动任务相适应,以重点保障主要方向作战、反恐维稳、抢险救灾、边境封控和涉外军事行动等,建立融国家、军队和地方于一体,战略、战役和部队后勤相配套的后勤物资保障预案体系[5]。要科学预测,增强预案的适应性。根据军事行动的性质,可能发生的地域环境、社情及保障对象可能担负的任务,科学预测、超前谋划,突出物资保障预案的适应性和时效性,把握主动权。要多手准备,增强预案的完整性[6]。着眼最困难、最复杂的环境,把各类情况预测准,把任务需求梳理清,把各种应对措施考虑全,做到既有基本方案又有预备方案,既有保障部队的方案又有保障灾区群众的方案,确保后勤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3.2 调整改革物资储备方式,搞好军民联储

(1)充分利用经费储备和技术储备方式。为提高多样化军事行动战备物资储备效益,可按照实物储备与经费储备、技术储备相结合的思路,调整物资储备的方式。对生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市场紧缺、难以紧急筹措的重要物资,可进行实物储备。对货源充足、生产周期短、市场供应量大、筹措方便快捷的被装装具、食品等军需物资,常用药材和帐篷等野营器材,可在一定实物储备的基础上,重点采取经费储备和技术储备的方式,与供应商、生产商以供应合同的形式明确下来,定项目、定数量、定要求,确保一旦需要,就能够及时供应。

(2)探索军民联储机制,发挥军地保障优势。文中所指的军民联储,是指对军民通用的主要物资,利用军队现有的战储体系,由国家投入经费,军队负责具体储备管理和组织保障。建立军民联储的保障机制,既是落实走军民融合保障路子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搞好多样化军事行动物资保障的迫切需要。军队目前的战备物资储备体系,遍布各个战略方向,数百个储备仓库,基本覆盖了军事行动的各个地区,应急指挥机制健全,保障预案完整,同时具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物资管理人才队伍。由国家投入经费,军队具体组织物资储备管理和保障,有利于充分发挥军队储备体系组织物资应急保障的优势,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组织军民联储,必须明确职责分工,联储物资的经费由国家投入,产权属于国家,动用必须由国家批准,军队重点是搞好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7]。军民联储的通用物资,平时主要用于保障承担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部队及灾区群众的应急需要,战时也可用于作战保障。对特殊行动所需的特种机械、设备和器材,应有充分储备。

3.3 加强战略后方基地建设,形成对各战略方向物资支援保障的有力依托

大力加强战略腹地后方基地物资储备建设,便于形成对各战略方向支援的依托,可在统筹物资配置与支援保障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1)着力加强战略后方基地的物资储备。在规模上,可考虑进一步缩小各战略方向的战役物资储备,集中加大战备后方基地物资储备规模,以利于统筹运用、节约资源。在储备结构上,突出高新技术器材和物资储备,加大“杀手锏”装备配套器材储备,做到应急反应快,持续保障能力强。在管理上,应建立储备轮换机制,综合运用多种储备方式,控制实物储备规模,缩短物资更新轮换周期,提高储备效益。

(2)加强战略后方基地的综合配套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仓库等后勤设施的现代化建设,提高战储物资装卸、搬运机械化作业能力,提高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结合国家“运输大通道、国道主干线”的建设规划,进一步扩充改善国防交通战略战役通道,建成由战略腹地通达陆海边疆的国防铁路、公路干线网。加大通向各战略方向一线地区的机动通道建设,从根本上提高从战略腹地向各个战略方向组织直达支援保障的能力。

(3)拓展战略后方基地的保障功能。按照保障高技术条件下诸军兵种作战和组织直达战略支援保障的要求,加强综合保障实体群建设,充实保障军兵种的要素,拓展保障功能,逐步更新后勤指挥装备、机动保障装备和野战作业装备,逐步提高组织战略综合支援保障的能力,充分发挥战略后方基地的保障功能。

3.4 建设军民一体的应急物流体系,提高物资快速保障能力

(1)加快完善军民一体的应急物流标准体系。当前,军队的物资编码编目工作虽然已经启动多年,也形成了一套标准,但并未得到实际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军事物流体系的建设。必须根据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物资保障需求,加快制订以物资编码编目为核心的物流标准。可考虑由总部组织军队和地方有关部门统一制订战备物资的编码编目标准,为推进军民一体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创造条件[8]。军用物资编目系统既要充分考虑战时从地方动员的物资,也要考虑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由国家统一保障的物资。

(2)应用地方物流体系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在物资配送模式上,可以借鉴地方物流体系的有效做法,部分软件系统可以直接运用或修改后运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编码编目的相关标准规范应尽可能与地方物流体系的相应标准规范接轨,以缩小投入成本,提高建设效益。

(3)加强物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完善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统和军地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加强自动监控手段,实现物资采购、收发、储存、运输的数字化和可视化,提高战储物资智能化管理程度;另一方面,加强仓库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卸、搬运机械化、自动化作业能力和水平。积极采用集装箱化、组合化储备的方法,利用规范化集装箱进行物资储备,实现储备物资,尤其是应急储备物资的整装整卸,实现物资储、运、装、卸快速一体化的精确保障。

4 结语

无论是社会危机还是突发自然灾害,其危害程度和影响都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第一时间控制局面对于取得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在部队紧急受领任务快速出动的情况下,后勤物资保障的应急性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加强战备物资储备建设,是完成多样化军事行动物资保障的重中之重。

[1] 全军军事术语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272-273.

[2] 马书铭.军事后勤学教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45-56.

[3] 黄本海.论全面建设现代后勤[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79-81.

[4] 曹延泽.军队后勤建设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44-45.

[5] 刘小平.对加强军队战备物资储备管理的几点思考[J].后勤学术,2009(增刊):8.

[6] 张连松.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103-105.

[7] 王新斌.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后勤保障基本历史经验[J].后勤学术,2009(10):32.

[8] 王志中.努力提升多样化军事任务后勤保障信息能力[J].后勤学术,2009(10):45.

猜你喜欢
战备军事行动后勤
本期导读
战备拉动考核
煤炭企业后勤创一流对标管理研究
美国国防战备体制特点浅析
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能力生成探究
浅析外军有限军事行动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概率论在军事上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