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内涵的历史演进

2015-08-15 00:45耿百峰史君红王晓梅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旗帜道路报告

耿百峰 史君红 王晓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一命题的提出及其内涵的拓展与深化,经历了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回顾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科学内涵,而自党的十二大以来,党的历次重大会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问题的阐述,则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内涵提供了重要遵循和重要依据。

一、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历史先导

从一定意义上讲,旗帜就是主义的指称和借代,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己所奉行的主义的公开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称和借代,是我们国家和中国共产党对自己所奉行的主义的宣示。

旗帜具有重要功能。对外,旗帜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国家、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性质和形象。1875年,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1]对内,旗帜能够指引方向、统一意志、凝聚力量、鼓舞士气。因此,旗帜问题至关紧要。苏东剧变和苏共垮台的历史事实从反面证明了旗帜问题的至关重要性。

在我们党的理论体系中,旗帜有着丰富的内涵。旗帜第一位的含义,是指党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总是在行动之前,为行动指明方向。列宁曾经明确指出:“只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工人阶级运动的旗帜。”[2]旗帜第二位的含义,是指实践道路。道路明确了,方向就清晰了。旗帜第三位的含义,是指社会制度。制度是道路实践的保障和理论成果的凝结。党的旗帜这三个方面的含义,即指导思想、实践道路、社会制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在不同的时期,我们党突出强调某一个方面的含义,往往是基于革命或建设事业的迫切需要。

旗帜问题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根本性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旗帜问题,特别是每到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党都要进一步明确旗帜道路,这也是党取得革命成功和执政的一条重要经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历史源头,而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思想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伟大历史先导。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由来和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报告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这段文字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经历了90多年的历程,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期。

1920年在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时候,毛泽东就把“旗帜”作为“主义”的指称和借代,提出:“要有一种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4]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就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了一面鲜红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旗帜。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越来越强大。

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是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党代会,也可以说是民主革命时期,党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因为七大距离六大召开已经有16年之久了,又面临着抗战胜利的前夕,迫切需要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思想,鼓舞士气。党的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把毛泽东思想写到党的旗帜上,当时,在七大主席台的正上方,悬挂着一条引人注目的横幅,写的就是“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这使得全党的认识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新中国,接着又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且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虽然总体上不那么成功,但它是新中国走自己的路的伟大历史起点,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前提、宝贵经验,奠定了重要基础,做了重要理论引导。可以说,没有毛泽东的探索,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是这样阐述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5]

二、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道路是指达到某种目标的途径,其功能是解决走什么路,即路径选择的问题。“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6]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道路的探索。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7]后来又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8]从这个意义上说,道路问题至关重要,它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独立探索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重大命题的提出,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现实需求。粉碎“四人帮”, 结束“文化大革命”以后, 我们党面临着走什么路的严峻问题。当时,有三条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一条是沿着“文化大革命”的老路继续走下去,这必然亡党亡国。一条是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走资本主义的邪路,这是一条改旗易帜的路,绝对不能走。邓小平曾经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不能丢。丢掉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9]“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10]一条是开拓一条“新路”,但这条新路是条什么样的路?应该怎么走?

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11]显然,在这里邓小平是从独立自主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道路这个角度,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尽管此时邓小平并没有明确地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一称谓,但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名词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同义语被提出来的。由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此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主题,这从此后包括十八大在内的连续六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中,可以看出来。但是每次党的代表大会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问题的阐述上各有不同,这既和当时的实践需要有关系,也和当时我们党的认识水平有关系。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要“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命题。报告指出:“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必须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2]报告还指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六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找到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13]在这里,十三大报告强调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两次飞跃的成果都是道路,其中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由十三大报告的标题和这些论述可见,十三大报告特别突出和强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主题,另外还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轮廓进行了初步阐述,强调这个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以后的发展规划了轨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划了我们前进的科学轨道。”[14]

尽管十三大报告也没有明确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一称谓,更没有明确地阐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的内涵,但第一次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指引我们的伟大旗帜,具有统一认识,增强团结的重要作用的思想。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统一认识、增强团结的思想基础,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15]

三、树立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没有指南,便会迷失方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史无前例的道路,在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实践中会遇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最终都要靠理论来解答、总结、指导,因此其地位和作用更加不可忽视。正是基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对理论的迫切需要,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回答了现实中困扰着人们的许多重大问题,为党的十四大在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做了充分的准备,也预示着新的理论成果问世。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第一次使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称谓,强调邓小平作为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报告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指出:“这次代表大会的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6]报告还从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这个理论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强调这个理论还需要在实践的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十四大报告仍然没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内涵作出阐述,但是报告明确提出了“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的思想,指出:“我们党举起了一面引导全国各族人民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伟大旗帜”,[17]并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朝着宏伟的目标奋勇前进”。[18]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 西方敌对势力非常希望中国也像苏联那样,改旗易帜。特别是邓小平逝世之后,有人认为中国要“非邓化”了,就是不再坚持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了。党再一次面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历史关头。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报告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称为“邓小平理论”, 并且明确提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强调,“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19]指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20]这些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从此又高举起了邓小平理论这面伟大旗帜,这不仅有力地回击了国内外各种西化、分化中国的企图,统一了思想,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发展。

与十三大报告相比较,同样是讲两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五大报告的论述明显不同。如前所述,十三大报告强调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是道路,更加凸显的是道路问题。而十五大报告则强调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理论,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21]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十五大报告更加凸显了理论的重要地位,这也反映出当时实践对理论的迫切需要和我们党对旗帜问题的认识程度。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强调,我们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22]报告还总结指出,“十五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开拓创新的五年,是我们……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的五年。”[23]虽然直到党的十六大我们党还没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基本内涵作出明确的阐述。但是可以看出,我们党对旗帜问题的认识程度在不断的提高。

四、将旗帜的内涵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

党的十六大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取得了辉煌成就,也造成一些问题。例如,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杂音和噪音:有的人否定改革开放,号召恢复“以阶级斗争为纲”,有的人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推崇和宣扬民主社会主义等,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再一次摆在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是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党代会,也是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后,以胡锦涛为核心的这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全面走上治国理政领导岗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十七大报告把邓小平理论旗帜扩展和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第一次明确提出和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一称谓,还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报告强调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4]报告还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25]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对其内涵进行了阐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26]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凸显了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成果的整体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第一次作出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7]

十七大报告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28]这一概括既体现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问题上的一脉相承,也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与时俱进,科学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十七大报告还特别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9]这一方面是立足于当时的现实需要和思想认识实际,另一方面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内涵的认识具体化了、深化了。

五、将旗帜的内涵拓展和深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同样是在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党代会,是一次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举什么旗仍然备受党内外、国内外关注。贯穿十八大报告全篇的灵魂就是“举旗”问题。报告强调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30]报告还强调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31]这就鲜明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思想理论指导实践、建立和完善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样一些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2]与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阐述相比较,党的十八大报告用十五句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阐述,更加科学全面,包含着依次递进的七个层次的内容:领导核心、历史方位、基本路线、根本任务、总体布局、价值目标和努力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3]还进一步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博大精深,它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方面,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从宏观上看,它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主题,就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第二个层次是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发展阶段理论、根本任务理论、发展动力理论、外部条件理论、政治保证理论、领导和依靠力量理论、发展战略理论等内容。

从十三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出初步概括,到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深刻阐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基本问题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也更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和规范性。党的十八大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写入党的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35]这一论述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套庞大的制度体系,这个体系中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以及法律体系。这些不同层面的制度虽然各有其独特的内涵,但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对旗帜基本内涵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新的拓展和升华,而且对旗帜的功能也作了明确阐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36]这些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从党的十二大开始,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内涵的认识在不断丰富和深化。道路拓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在路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新的更多的科学内容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5—326.

[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1.

[3][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10.

[4]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554.

[6][30][31][32][33][34][35][3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11.11.7.11.11—12.12.

[7][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39.

[9][1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8.291.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

[12][13][14][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文件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446.490.491.489—490.

[16][17][18]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6.55.

[19][20][21]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2.8.

[22][23]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2.

[24][25][26][27][28][2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11.11.10—11.11—12.

猜你喜欢
旗帜道路报告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心中的旗帜
一百年的旗帜
我愿是你旗帜上的星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旗帜颂
报告
报告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