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让社会和谐坚如磐石——记兵团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八师一四三团

2015-08-15 00:47林东风
兵团工运 2015年6期
关键词:二连连队民族团结

□ 林东风

6月2日,在八师一四三团十九连哈萨克职工努尔兰的果园里,藏族职工阿英得给努尔兰讲解管理葡萄知识。

三连哈萨克族职工达力肯激动地说,我们哈萨克族以游牧为生,不太会种地、种菜,是汉族邻居们上门积极主动传授技术,才有了今年的好收成。他感慨地说:“我们各民族生活在一起,都是一家人,民族团结,是致富的基础。”

在这个团,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一四三团31556名各民族成员之间亲如一家,建设着美好家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之歌,用真情的汗水浇灌着民族团结花,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

政策扶持 带领少数民族职工走上致富路

一四三团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副渔、工交建商、文教卫生全面发展的国有大型现代化农场。

10年前,这个团的少数民族职工职均年收入 不到5000元。为帮助少数民族职工尽快走上富裕之路,一四三团党委尊重少数民族职工意愿,因势利导,从民族职工自身传统的养畜优势入手,在引导他们种好地的同时,采取优惠措施,帮助少数民族职工发展养殖业。为了发展高产奶牛,团党委还加快品种改良,为养牛户提供防疫治病等技术服务;挤出部分耕地种植玉米,解决养殖户的饲草饲料;母牛产仔后,每头牛给予少数民族职工补贴120元现金,或免费供应1000块红砖建牛舍;该团还为三连、十三连两个少数民族连队投资新建了挤奶站,增设了牛奶收购点,解决了交售鲜奶的困难;给予紫泥泉种羊场的二连、三连两个少数民族单位民族牧工政策倾斜,把当时市场价格380元的生产母羊,以每只180元价格转让给少数民族职工,让利于民。短短几年时间内,使两个连队的120户少数民族职工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

少数民族职工靠庭院养牛羊致了富。2013年,全团少数民族牧工户均收入达到8.6万元以上,职均纯收入4.1万元,人均收入1.9万元。这也带动了汉族职工的养牛热,目前,该团共养奶牛6700头,羊10.6万只,年总产奶1.1万吨。养牛养羊户年均收入在2.5万元以上。

在生活保障方面,团党委也给少数民族职工吃政策“偏饭”。原一五一团是一个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团,2006年合并到一四三团。由于种种原因,有231名哈萨克族职工未缴纳养老统筹金,造成了养老保险中断,到了退休年龄不能享受退休待遇。一四三团党委高度重视,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由团场承担并补缴清了养老金及利息254万元,使231名少数民族牧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少数民族居民生活有困难的,只要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条件,团民政科的同志主动上门给予办理低保手续,做到了应保尽保。为解决原一五一团1400多名少数民族职工工资偏低问题,自2006年合并到一四三团以来,团党委在研究调升工资时,每次给他们都要多调1-3级工资,让他们感受到团党委的关心和关爱。

近年来,一四三团投资1953万元,在4个少数民族连队新建276套游牧民定居房,使少数民族职工告别了几十年的窑洞和地窝子。与此同时,团场还从帮助解决少数民族连队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着手,投资190多万元,改造畜群进山道路近30公里,在天山深处修建铁桥19座,彻底解决了近5万头(只)牛羊进、出山转场难题。2010年至2014年,团场给全团3569名少数民族居民发放各种救助资金200万元。投资170万元,改造有线电视线路45公里,把光缆信号送到紫泥泉少数民族牧工的每家每户,解决了牧区少数民族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

互帮互助 民族团结之花开在天山下

现年73岁的兵团劳模、一四三团二连退休工人李国信有5个子女,而他最疼爱的还是哈萨克族儿子阿洪·毛拉。

1982年夏日的一天,李国信和往常一样,到连队剪毛站去工作。休息时,人们聚在一块闲聊。“前不久,我们连来了一位叫库斯满的哈萨克族牧民,这家人真可怜,老婆去世了,留下11个娃娃,最小的才3岁……”下班后,李国信来到库斯满家。他看见在简陋的房屋里,一群孩子衣衫褴褛,穿的鞋子有的张开了大嘴,有的光脚丫。库斯满告诉李国信:“娃娃太多了,经常是吃了这顿没下顿。要是谁能帮我抚养几个娃娃就好了。”李国信说:“把你的孩子给我一个。”库斯满听了非常高兴,便把7岁的毛拉交给了李国信。当李国信把毛拉领回家时,老伴张翠芝确实有点想不通,家庭经济本不宽裕,自己也有4个儿女,现在再添一个孩子,生活负担太重了。但当她听完毛拉家的家庭境况后,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心地善良的张翠芝什么也不说了,马上烧水,让毛拉洗了热水澡,把儿子的衣服、鞋子找给毛拉穿上,做好饭让毛拉吃了顿饱饭。这一养就是30多年,如今,阿洪·毛拉已成家立业,对汉族父亲李国信非常孝顺。

这一段不同民族的亲情,在当地一直被传为佳话,也是民族团结的典范。而像这样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故事,在一四三团还有很多很多。

热情服务 连续54年为周边少数民族群众送医送药

“一四三团医院佳克斯,医护人员佳克斯。”沙湾县乌兰乌苏镇65岁的哈萨克老人拜合依旦和沙湾县东湾镇68岁的哈萨克老人卡依玛尔旦逢人就这么说。

一四三团所处的沙湾县乌兰乌苏境内,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周围生活着1万多名哈萨克、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同胞。少数民族同志多以牧业为主,驻地比较分散,牧场离镇200多公里,牧民平时看病就医十分困难。

一四三团医院自1961年起,就承担起了为周边乡镇农牧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陆续为他们培养出了村卫生员。每年5月,团医院都派出医务人员,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深入到牧场巡回医疗,为牧民检查身体,免费送药,54年来从末间断过。

今年,一四三团医院制定了民族团结公约。其中有一条规定:地方少数民族同志前来团医院看病、治病,实行优先的原则,即: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优先。每年的五月民族团结月,凡是来院住院的少数民族患者都给予一定优惠。

据统计,54年来该团医院共接待少数民族病人23.52万人次,住院治疗33426人次,抢救危重病人3657人次,共治愈包虫病患者1654人次。

天山脚下“双二连”的故事

一四三团紫泥泉种羊场二连有人口300多人,是由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组成的牧业连队,其中哈萨克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这个连地处天山北坡深山区,牧民依山而居,和解放军某部通讯二连相隔不到百米。十几年来,这两个连队共修一条路,共建一片林,共筑一座桥,共饮一井水。连队官兵和二连牧工群众用真情演绎出一篇篇民族团结的诗章,久久地在草原上传颂。

紫泥泉种羊场二连地处偏远,连队干部职工有了难事、险事,首先想到的就是部队官兵。有一次,牧工达吾列提突然昏倒,他的家人慌慌张张跑到连队找领导。山沟里没车,没电话,连队领导带着他的家人去通讯连请求帮助。通讯连张连长了解情况后,忙说:“救人要紧!”立刻安排司机发动车辆组织营救,不到5分钟时间,大家就把达吾列提抬上车送往紫泥泉医院。由于抢救及时,达吾列提得救了。事后,达吾列提带领全家人把杀好的羊送到部队,以表他的感激之情。部队领导盛情难却,收下羊肉的同时把600元羊钱硬塞到达吾列提家人的手中。

2006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一场狂风暴雪袭击着紫泥泉草原,家住在碱水沟的阿斯白克和哈孜汗,在家急得团团转,羊饿得不停地扒着圈门,来回地跑着、叫着,但是由于积雪太厚,草料无法送上山去。部队官兵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出人出车帮助阿斯白克和哈孜汗装送草料,解决了两位牧工的燃眉之急。

“解放军战士来到我们家,帮我家接通了电缆线。我们终于用上了电灯和电器,这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句话说出了托乎达汗对解放军官兵真情的感激。原来托乎达汗家住在偏远的小黑沟草场,一直没能通上照明电。通讯二连官兵知道后,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挖坑、立柱、填土、架线,为这几家牧工接通电。部队为牧工免费安装电线杆18根,供电线2公里多长。

连队牧工家的牲畜丢了,通讯二连解放军官兵得知后主动帮助去找。连队谁家经济困难,战士们就主动去帮助。冬天,下大雪时牧工的孩子上学有困难,部队就出车接送。连队老牧工去世,部队派人慰问,谁家有了喜事,部队也派人参加。不管谁家的电器坏了,部队的维修能手经常上门免费维修。

这一件件的好事温暖着干部群众的心。连队的干部群众也打听着部队的困难,听说部队官兵为了改善生活、解决蔬菜问题,自己动手开荒种菜,连队干部群众就拿着铁锹帮助解放军挖地开荒、打菜畦,牧工们还把自己家的羊粪、牛粪送到部队菜地头。

紫泥泉种羊场二连和通讯二连军民建设了“军民共建桥”、“军民共建路”、“军民共建井”、“军民共建林”。它们成为军民团结鱼水情的历史见证者。紫泥泉种羊场二连和通讯二连被国家民政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军民共建“天山脚下双二连”,被兵团党委评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党是阳光我是花,民族团结是一家……”在一四三团,说起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各民族职工如数家珍般道来。

长期以来,一四三团党委结合这里的民族结构、民族特点,通过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分裂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每年5月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坚持把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教育结合起来,以活动为载体,力争做到年年有新的内容,年年有新的办法,年年有新的成效。这个团开展“桃花节”、“草原文化节暨阿肯弹唱会”、“百日广场文化”、“荷花节”、“蟠桃节”、“春节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都有民族团结的故事编排的节目,寓教于乐。特别是近两年,团场每年举办“草原文化节暨阿肯弹唱会”,民族传统文体活动赛马、叼羊、摔跤、姑娘追、阿肯弹唱深受少数民族喜欢,增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和兵地团结,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互帮互助、互亲互爱。□

猜你喜欢
二连连队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之歌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一只羊腿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
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的由来
这里的连队和《军事历史》结为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