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1954:老瓷厂上崛起文化新地标

2015-08-15 00:44闫盛霆仇慧清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5年9期
关键词:淄川淄川区瓷厂

闫盛霆 仇慧清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委宣传部 255100

高大的烟囱、破旧的厂房、锈迹斑驳的机器,走进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到处可见保存完好的老瓷厂遗迹。61年的风雨洗礼,在老建筑上刻下了浓重的陶瓷韵味。然而古朴中并不缺现代元素,大师村、手工体验区、酒吧餐厅……应有尽有。让历史和现代、传统和创新巧妙地结合,实现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已成为淄川文化的新地标。

保护:历史与现代相融合

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坐落在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前身是建于1954年的原国有重点陶瓷企业淄博瓷厂,现保留有烤花、雷礞机房等6个车间。淄博瓷厂曾是山东人的骄傲,更是全国陶瓷界瞩目的焦点。1982年,该厂生产的鲁青瓷刻瓷文具荣获德国慕尼黑第34届手工艺品博览会金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陶瓷艺术品在世界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鲁青瓷还数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政要。当时一提淄博陶瓷,人们立马想到淄博瓷厂。上世纪90年代,全国陶瓷业不景气,淄博瓷厂破产了。

时代在发展,承载了陶瓷文化根脉的老瓷厂何去何从?如果把那些见证了淄博陶瓷辉煌的窑址一拆了之,就等于把当地陶瓷文化连根拔起。“61年陶瓷文化积淀无法复制,可以持续发展。”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当家人任峰说。在多方考察后,他找到了文化接续发展的契合点:46米的烤花窑用来烤披萨、大碾盘可建广场、老厂房可建成陶瓷体验区、琉璃坊……2013年,华东地区最大的文化、教育、商业交流平台——淄川区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应运而生。创意园总投资7.5亿元,在老瓷厂的厂房原址进行新扩建, 以“修旧如旧、新旧结合”为理念,建设了大师工作室、陶瓷学院、工业旅游、历史博物馆及1954魔法餐厅、大碾音乐广场等,真正打造集陶瓷艺术、文化体验、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展现文化产业魅力。

传承:人才与发展相衔接

在一处陶瓷老作坊,记者看到4000多平方米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两层空间,30多户陶瓷大师工作室在此安营扎寨;呈E字结构的原艺术瓷车间已被德国标恒设计公司作为工作室。

陶瓷大师是整个创意园的灵魂, 一个大师刻瓷瓶的价值相当于过去一车陶瓷产品的钱,变“卖资源”为“卖文化”,可大大提升陶瓷附加值。为吸引大师入驻,淄川区给予政策扶持:每人每月国家级大师补贴2000元、省级大师1000元,连续执行6年;前3年全额补贴房租,后3年补贴50%。在优惠政策的影响下,王一君、孙兆宝、牛继伟等一批大师入驻。“山东省陶瓷界的国家级、省级大师几乎全部都在淄川,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些优秀人才,挖掘陶瓷文化内涵,为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植入文化元素,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淄川区政府区长李新胜说。继去年淄川区中华文化促进会进驻后,今年9月,山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正式落户1954,为更好地把淄博陶瓷文化推向世界搭建了新的平台。

创新:传统与时尚相碰撞

在创意园内,鲁青瓷馆、博物馆等各种陶瓷展厅一应俱全,展现的陶瓷、泥塑作品更是现代感十足。走进鲁青瓷馆,青青如玉的青瓷瓶,再加上艺术大师的精心雕琢,更显珍贵。记者发现,一件名为“大圆口瓶”的作品,竟标价120万元。据介绍,鲁青瓷烧制成品率极低,近10年来仅烧制成4个。具有浓厚历史的鲁青瓷,代表着陶瓷工艺的一种极致,着实让人惊叹。

在昆仑瓷器彩色瓷展厅内,记者看到新研发的“色控”系列产品。此产品一改白瓷青花的传统,以五颜六色的颜色釉为主,造型新颖别致,具有国际时尚感。目前,已进入青岛利群、济南银座、潍坊中百、大润发等超市,有200余家实体店,填补了中国日用颜色瓷实体店销售空白。一套8个大小不一的碗,却有着黄、红、绿、蓝、白、黑、枣红、奶黄等8种不同的颜色,美食再配上如此美的餐具,不仅增进食欲,更引领了现代时尚新生活。

据了解,依托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昆仑镇正深入挖掘陶瓷文化,高标准编制规划,努力打造陶瓷风情小镇,真正擦亮“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名片。

猜你喜欢
淄川淄川区瓷厂
景德镇“十大瓷厂”产品特色研究
淄博少儿美术中心淄川校区刘亚群老师辅导的学生作品
淄川区封山育林成效分析
余效开藏品精选
五六七瓷 时代的印记
淄川区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浅谈国有林场现状及对策建议
淄川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对策
宋代淄川名人王樵与奂山
大国工匠与历史的“对话”
——走进景德镇 “皇家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