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5-08-15 00:51尤爱萍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坐飞机青蛙课文

尤爱萍

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学习能力,迁移能力是重要的学习能力。下面我们以《青蛙看海》为例,说明迁移理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应用。

一、交流引入话题,引起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一般是怎么去海边的呢?

生:坐火车、坐飞机。

师:同学们通过坐飞机或者坐火车的话,就能够很快达到海边。但是如果让同学们自己走到海边的话,那么同学们还想去看海吗?

生1:走到海边?那也太远了,要是这样的话,那我就不去看海了,要是走过去,那我就累死了。

生2:是啊,走过去的话那怎么可能?

师:走到海边看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是在我们今天要讲的课文里面,这只小青蛙却能够靠自己的努力走到海边,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小青蛙是如何走的?

生:想。

在课堂引入的时候,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教师通过生活化的例子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过程中。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的时候,就能够将课文的内容迁移到生活化的例子中,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时候,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了解,更学会了一种能力和思考的方式。

二、探究文章主旨,迁移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接下来看看《青蛙看海》中的青蛙是如何走到海边的,首先默读文章,读完之后,思考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学生默读文章)

师:同学们看完文章了,哪个同学说一说青蛙究竟是如何走到海边的。

生1:青蛙是一步一步沿台阶走到海边的。

生2:青蛙是跳着到海边的。

师:没错,青蛙就是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跳上一级又一级的台阶到海边的。那么同学们,要是这样的台阶放在同学们的面前,同学们能够做到吗?

生1:不能吧?跳到海边实在是太恐怖了。

生2:能坐飞机,为什么要跳着去海边呢?

师:同学们这样想可不正确,要是有一天所有的交通工具都不能用了,同学们想要去看海,该怎么做呢?

生1:要是没有交通工具,看海还真是不方便呢!

师:是啊,尽管现代交通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我们却不能够完全依赖于交通工具。这就像同学们的学习,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尽管计算器能够帮助同学很快算出答案,但是同学们还需要自己去笔算、去口算,那么同学们能说计算器就没有意义了吗?

生1:没错,我们应该独立来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不应该过于依赖外界的事物。

师:是的,我们看文中的青蛙,刚开始也不相信自己能够走到海边,但是最后还是坚持走到了海边,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同学们学习吗?

生1:青蛙真的很厉害,靠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走到了海边,以后遇到困难,我们也应该向青蛙学习。

师:同学们,要记住,我们在学习语文课文的时候,并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更多地要去思考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应该从课文中学习怎样的一种品质和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和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同学们才是真正掌握文章的内容。

这一阶段的教学,首先就是让学生自己来梳理课本的内容,在梳理过程来对文章的主旨来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将文章中体现的品质和能力迁移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掌握一种自学能力,在以后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自主来进行能力迁移。

三、延伸课堂所学,促进自主反思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对文章的主旨进行了分析,这就是说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主要坚持不懈,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就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那么接下来同学们就来谈一谈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想放弃的时候,最终又是如何来解决的?

生1:记得有一次在做数学卷子的时候,看到很多的题目,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完,所以就没有完成作业,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我一定要学习小青蛙的精神,坚持不懈做下去。

师:说的非常好,同学们对自己的反思都很深刻,我们都需要学习青蛙的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事情做成功。下课!

在课堂结束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想一想在自己的性格中缺少什么,这样学生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将课文的内容迁移出去。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有这样的反思过程,有反思迁移的能力,能够经常总结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坐飞机青蛙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快递如何坐飞机?
小青蛙捉虫
背课文
航航带你坐飞机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
坐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