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研究

2015-08-15 00:51朱月玲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司马迁文本课文

朱月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们掌握一些好的文本阅读的方法非常重要,这是决定学生理解与吸收程度的关键所在。在有些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很有必要让学生们对于文本略读的方法有一定认识,并且能够正确地展开课文略读,从略读中有所收获。教师可以透过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范例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将会很有帮助。

一、迅速获知阅读文本大意

文本略读绝不是简单的对于文章泛泛读一遍,略读时也应当有相关的过程与目标,这样才能够让文本略读效率更高。略读中的第一个过程在于让学生们透过文本略读迅速获知文本大意,这是让后面的程序能够良好展开的基础。教师应当强调,文本略读和文本精读有着本质区别,略读的主要目标在于获知文章的主旨,对于文章中讲述的故事情节或者人物特征等有良好的体会。这是文本略读中学生首先要找到的关键所在。

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为例。这是一篇较为典型的人物传记类文章,记叙了司马迁决定写史记的整个过程。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文本略读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大家粗读文本并且迅速获知文意,这是文本略读的第一个环节。一个学生在略读后总结道:该事件发生的时间在汉朝;地点发生在汉朝的宫廷中;故事的主人公为司马迁;事件为司马迁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决定写史书,可是天降横祸,因为他给一位将军说情,所以汉武帝对他施以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曾经想过去自杀,可是由于他想到自己立下的志向没有完成,因此不愿意轻易去死。司马迁决定排除万难一定要写完这本史书,于是他又花费了十八年的时间写史书,终于写下史书巨著《史记》。学生的总结非常准确也十分全面,这便是略读中首先要达到的目标,只有获知文意,后面的环节才能够更好地展开。

二、对于阅读内容展开交流探讨

略读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对于文章展开交流探讨,教师要让学生们在获知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文本的理解与体会。可以针对文章所描写的人物性格特点展开探讨,也可以让学生们就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展开探究。无论探讨的内容是什么,探讨的过程都能够让大家对于阅读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这也是让略读课文教学能够进一步深化的途径。

仍然以上篇课文的略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这篇文章真正的涵义等。学生在与其他的同学共同讨论的时候,可以了解到别人是怎么抓住这篇文章的要点的、别人是怎么看待这篇文章的,别人的想法对自己有什么启示作用等。有了这个探讨过程后,大家对于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与内涵才会有更好的获知,这也是深化文本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三、对于阅读知识展开灵活应用

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与主旨进行相关探讨,这并不是略读教学的完结,教师应当进一步引导大家展开对于阅读知识的有效应用的思考,这同样是深化文本教学的一种途径。经过了文章大意的获知以及文本情感内涵的体验后,学生们对于阅读文本已经有了较深的感受,对于文章中的情感也有了进一步的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抓住这些内容来灵活的进行知识的应用。无论是读后感的撰写还是整理自己在和其他同学交流沟通时的心得,这些都会是对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的一种灵活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展与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在略读的过程中吸收知识,学生完成小组交流的学习过程以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学生在写读后感的时候,能够用文字整理出自己今天学习过的知识,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很好地得到了锻炼。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略读教学中不仅要考察学生文本大意的获知能力,也要考察学生对于文本情感与主旨的领会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从略读教学中有更多收获。

新课程标准下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要透过多样化的阅读教学形式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在略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大家具备文本大意的获知能力,也要让大家对于文章中的情感内涵有更深的体验,并且能够灵活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这才是高效略读教学应当有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够带给学生更多成长与收获。

猜你喜欢
司马迁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