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作文教学及高考应试技巧

2015-08-15 00:51陆振球
语文天地 2015年16期
关键词:文辞选材青春

陆振球

一篇优秀的作文一定是中心明确、结构清晰、文辞优美的。换言之,学生想要写出一篇好作文,主题、结构和文辞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但当前高中学生的作文往往会出现中心不明、结构混乱、文辞干瘪等现象。如此,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作文分数,也很难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指导,让学生正确把握材料,选对主题,分层叙述,或论述、或描写,辅以修辞的应用,则能让学生作文水平更上一层楼。

一、联系实际,选好材料,突出中心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很好地道出了中心对一篇文章的重要性。中心即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主旨。作文是主体借事件、情境而表达自己观点或情感的一种方式,那么,在行文的过程中,主体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必须是明确的。否则,哪怕文辞优美,文章也会失去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贯彻全文的主线,是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的基本出发点。但从当前高中生作文的立意来看,一是没有选好材料,二是脱离实际。

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只有新、奇、美的材料才能让中心变得更加吸引人。正因如此,很多学生在选材时为了突出其新、其奇而忽视了材料本身的价值,导致立意偏向。以2014 年高考以“青春”为主题的作文为例,写作要求突出哲理性,要“明理”,如此,在选择材料时,就需以浅显易懂的材料让理凸显出来,这里的“理”即中心,青春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是短暂的,但又是不朽的,青春是迷茫的,但又是值得我们去回忆的,如此,青春不朽,青春永不褪色等主题也就凸显出来了。围绕这一主题从生活中去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可记叙、可抒情、可议论,自然能做到中心明确。

在立意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学生容易脱离生活而走“高、大、上”的路线,但却往往出现文和意不合的现象。其实,学生在选材的时候往往会忽视生活这一要素,没有结合生活生成自己的体验,从而导致作文中出现大话、空话。作文是为生活服务的,是为主体抒发情感、表达观点服务的,而这些都是以生活为基础的,无论是写青春也好,写人生也罢,这些都需学生从生活中去感悟和体验,然后再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否则,作文立意脱离了生活,自然会显得空洞。故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来选择和自己最贴近的材料,围绕最熟悉的人、事、物来立意。

二、抓住重点,逐层展开,明确结构

结构是一篇作文的骨架,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写作主体思路的归宿。我们平常所说的段落、层次、结尾、照应等都是文章结构。一般而言,在写作中有了好的思路,结构才会变得清晰。而结构清晰与否也是评判一篇作文优劣的核心标准。

从当前高中生在作文中安排结构的情况来看:一是容易撇开中心,随意为之,即线索不清,没有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表达,即在作文中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二是层次不清,层次段落间没有相应的衔接。往往是层次和层次之间杂糅交错,甚至在同一个层次内生出几层意思来,从而破坏了层次的独立性。三是缺乏过渡和呼应,在内容转化中没有过渡句或段,前后段之间没有起承转合,没有照应,作文显得凌乱,重点不够突出。四是剪裁不当,容易出现“头重脚轻”或“头轻脚重”的现象,在作文中表现为主次不分、力量不匀。

教师要让学生在写作中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以结构来突出中心,做到头尾呼应、自然过渡,教学中就需让学生围绕主要事件、人物、情境来展开记叙、描写或议论。换言之,在写作中,确定好了主题,接下来就要选择好自己所要写的主要事件或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然后列出提纲。

以上海卷材料作文“穿越沙漠和自由”为例,它以“自由”为主题,围绕“选择”和“必须”展开,如果学生在写作中确定了“人生需要自己主宰”的主题,然后紧扣“人生是自由的,因为我们有选择”“人生需要承担责任,因为很多事情必须要我们去完成”来展开论述,那么,在结构安排上就可采用“三段式”,即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层论述,最后总结。

同样,在记叙文中,要把一件事写完整,那么,在结构上就要围绕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采用顺叙或倒叙的方式进行,其间也可插叙。尤其是在安排议论文结构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握好段落和层次间的过渡,如从第一分论点过渡到第二分论点,其间就需要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来承接,在拟定提纲时需要引导学生提前构思过渡段或过渡句。

三、注重修改,善用修辞,美化文辞

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十载增删五次,最终让《红楼梦》成为千古名作;贾岛修改“僧推月下门”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绿”也曾选用过“到”“过”“入”“满”等字,最后才选择了“绿”。可见修改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我们甚至可以说,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的确,学生在写作时更多是即兴抒发,在文辞选用上自然会存在一些不足,这就需要写完作文后进行修改。

但从当前高中生的写作来看,很多学生不喜欢修改,认为作文写完就完了,从而导致作文虽然主题明确了,结构有了,但却因文辞不够优美而影响整体水平。文辞是作文的外衣,是让作文增色的基本保障。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叙述清楚、描写得当,议论深刻,更要文辞优美。故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引导,促使学生主动修改作文。

在作文修改中,修辞方法的应用是较为关键的。虽然很多学生也会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但落实到写作中不够灵活,从而导致文章显得枯燥和干瘪。在对作文进行修改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尽可能美化。以2014年高考四川卷的“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作文为例,有的学生写道:“人,只有站起来之后,才能如释重负,轻松前行,把梦拥抱,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其实这句话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能善用排比,改为:“人,只有站起来之后,才能如释重负,轻松前行,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才能去拥抱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才能无知无畏,披荆斩棘,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不悔。”如此,气势有了,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作文分数自然会大幅提升。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一些学生的作文在选材上也较为得当,但因结构安排不当,而且有的学生虽然在用词上较为讲究,但因没有明确主题,作文就成为辞藻的堆砌,从而导致作文分数不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结构和文辞来审视自己的作文,从中查找自己的不足,然后改进,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文辞选材青春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环己烷冷液倾析器腐蚀与选材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浅谈对国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写作教学方面的几点认识
咬嚼:让课堂建构更灵动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论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建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