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2015-08-15 00:51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成语课文探究

景 莉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提升学生知识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在各个环节的节点科学地安排相关的问题,则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主动地找寻到知识探究的方向。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理解能力以及学习的自律性不强,如果教师只能从自我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提问,其问题的指引效果并不会达到理想的程度,所以,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对于提问策略的探究,寻找最适合小学生实际的提问方式与提问内容,进而保障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设立相关的引导性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线的语文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做深入的探究,将教材知识与课程教学标准相对照,进而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有效的问题指引学生知识探究的方向,保障问题的有效性以及教学目标的准确性。而这些问题的设置需要教师能够在语文课程备课的过程中加强知识点的探究与分析,为有效提问做好充足的准备。

例如在《庐山的云雾》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写景成语进行有效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在课文开展的过程中,以“课文中有哪些成语”这一问题让学生先主动找寻所要学习的成语知识,并在成语汇总后以“这些成语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这一问题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对成语进行深入理解,最后再以“谁能用某某成语进行造句”这一问题,来指引学生对成语进行初步的应用。在这些引导式问题的帮助下,学生会逐渐掌握对一个生字或者单词进行学习的主要步骤,进而使小学阶段的学生就能够在问题的帮助下强化知识点学习的效果,并逐步获得语文学习方法。

二、挖掘通俗的教学资源

在语文备课的过程中,一线语文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或者是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来充实语文课堂问题的素材,进而以有趣、生动、贴近实际的问题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做出合理的指导。

例如在《剪枝的学问》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进行趣味问题的设立,进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常识的积累,进而以有效的知识拓展来强化语文教学的效果。课文主要以王爷爷对桃树进行剪枝管理来提升桃子的产量和质量的故事来进行剪枝学问的阐述,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参考,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向种植桃树的农户进行询问,丰富一些桃树培养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网络上查找相关的桃树培育信息,丰富整个备课的素材。在这两方面材料的补充下,教师就可以在课程的开展之前先设定好知识小抢答,以桃树的种植方式、桃树剪枝时应该去掉那一部分、如何判断桃子成熟等选择性问题来激发学生对于课文学习的兴趣,进而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语文课文的学习,以问题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进而再加强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

应试教育法往往会给小学语文教学造成一种误解,认为语文知识只有简单的单词和文章写作,其整个教学的目的也只是在于获得更高的分数,强化学生的升学质量。其实,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整个教材中的语文知识除了具备极强的基础性,来提升小学生文化储备外,更多的知识往往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对学生为人处世、生活技能等方面的提升提供非常直观的帮助。因此,教师在语文提问的过程中,可以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用问题指引学生对生活事物进行判断,强化语文知识的应用性。

例如《揠苗助长》这一则语言故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过于急躁,对知识死记硬背的情况来让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探讨,而教师就可以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结合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来引导学生探究出良好的知识学习方法,例如理解记忆法、团结合作法等,进而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的心态,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小学语文提问的有效性对于在开放教学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帮助,在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下,小学阶段传统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按照原有的应试教育,还应当采用有效的措施以提问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因此,一线语文教师要多进行教学方式在探究,以有效的措施促进语文课程提问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为指导,设立相关的引导性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挖掘通俗的教学资源,开展启发式提问教学;最后,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以问题的有效性促进语文知识的应用性。在多种措施的帮助下,小学语文提问将变得更有效,语文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猜你喜欢
成语课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背课文
拼成语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