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思考

2015-08-15 00:51王永平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侧重点领会创设

王永平

很多教育工作者都会研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方式,对于教学提问的侧重点,提问的模式也有很多探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知识掌握程度来进行教学提问,并且提问的内容要富有针对性。这样的提问模式才能够更好地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并且能够让学生透过问题的思考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

一、对知识内容的提问

课堂教学的提问可以有很多不同的侧重点,在文本教学中,教师首先很有必要从知识内容上进行提问,这将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文本教学的重点,并且促进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与认知。课本中选取的文章不少都是童话寓言类题材,很多文本也被演绎为各种影视或者动画作品。对于这些文章,学生们都非常熟悉,很多故事学生都已经听过与看过。对于这种类型的教学题材,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大家对于故事进行回顾,可以以知识内容为提问的重点来帮助大家对于文本进行梳理,这将会为课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嫦娥奔月》一文时,很多学生都听说过这个神话故事,对于课文的主角都略知一二,因此,上课时教师就可以这样提问:“是哪个神话英雄射下了九个太阳?谁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呢?吴刚为什么要砍伐桂树呢?”知识水平的提问实际上就是对基本事实的提问,在提问中这类问题所占的分量应处理得当。这类提问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的故事脉络与人物关系,并没有太多思维的激发,因此,这类问题不易过多。但另一方面,这类问题的思考又是帮助学生确认一些基本信息的过程,能够让大家对于故事的脉络有更好的掌握。这对于文本教学将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对学生领会程度的提问

教学提问的另一个侧重点可以针对学生对文本的领会程度。课本中的不少文章都具备一定的思维性,尤其是那些寓言类题材,这类文本的教学,需要学生对于文章想要表达的启示与精神有很好的获知。教师在教学提问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于学生的文本领会程度进行考察,同时,也可以透过提问来给予学生一些相应的教学引导。这样才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感受,并且促进学生对于文章有更深入的体会。

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思考问题:“课文写了三位靠‘滴水穿石’精神取得成功的中外名人,你们能具体介绍一下吗?从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中,我们领悟到了什么道理?”这类提问能促使学生去进一步明确所学的知识内容的丰富含义,较知识水平的提问前进了一步。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在问题的创设上一定要富有针对性,尤其是那些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文章,提问时一定要针对学生的领会程度进行设问。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更进一步体会文章,并且让文本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

三、对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问

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行提问,同样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提问的侧重点,这类提问方式在有些文本的教学中能够发挥很好的教学辅助功效。课本中选取的文章并不是所有的都是直线型文章,有的文本在学习时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并且透过有效的分析来进一步获知文意。对于这类文本教师在提问时可以侧重对于学生分析能力的考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大家展开对于文本的分析与探讨。这不仅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这也会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这样才能够为知识教学带来助力。

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课堂教学中我给学生们创设了如下问题: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怎样的横祸,讨论“横祸”,理解“酷刑”。可以这样问:“这场横祸是怎么引起的?什么是酷刑?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提问下,学生会学会分析课堂内容,从而归纳出要点,再进行分析总结才可以回答出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这种提问考查的是学生从整体出发去把握材料的组成要素及其彼此间的联系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深入获知文意将会很有帮助。

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合理的进行问题的创设才能够更好地凸显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教师要结合教学文本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来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的创设。无论是针对知识的提问,针对文本领会的提问还是针对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问,这些都是很好的提问形式。教师只有灵活应用这些提问模式才能够更好地为文本教学带来帮助,并且很好地提升学生在文本学习中的感受与体验。

猜你喜欢
侧重点领会创设
当代年轻人不能领会之痛
Online learning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认真领会全会精神 努力推动人大工作
浅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突破点和侧重点
浅论电视新闻报道角度选择
谈企业经济责任内部审计的风险识别
学习领会十八大报告“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