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话剧阅读策略初探

2015-08-15 00:51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廉颇蔺相如话剧

胡 月

话剧剧本以人物语言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形象。人物语言的表现有对白、独白和旁白,人物语言或简洁、或幽默、或尖锐等,都比较鲜活地表现出一个个剧中人物的形象,给读者以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一、让学生角色朗读演绎精彩活剧

《负荆请罪》中的廉颇和蔺相如以及韩勃,尤其是廉颇和蔺相如,一个是战国时期的上卿,一个是同时期的将军;一个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一个是少有战功的文将。剧中所发生的一切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一是立下赫赫战功将军廉颇的负荆请罪,一是蔺相如的宽豁大度。从剧目的开端到结局,剧中人物性格尤其是廉颇的性格发生明显变化,负荆前后可以说是判若两人。这可以从韩勃与蔺相如和廉颇与蔺相如的对白中发现。

所以,学习《负荆请罪》的剧本首先就得让学生去读好这剧本中的对白。如让学生读好韩勃与蔺相如的对白,可以发现廉颇当时的目中无人,是根本看不起蔺相如的,而蔺相如的避让则发现他是那样的宽豁大度。再让学生去读好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对白,可以发现廉颇作为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具有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更可以发现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学生如果读好这剧本中的对白,这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则会跃然于纸上。阅读教学需要这样的效果,话剧剧本教学则更需要这样的效果。

二、让学生感悟提示语言演绎精彩活剧

剧本是表演的脚本,不但有剧本人物的语言表白,而且都有非语言的提示,这提示的内容一般都以括号的形式予以标注。如《负荆请罪》的幕启,括号中有这样的话:蔺相如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旁边站着的韩勃气呼呼的,好像受了许多委屈。在韩勃开始与蔺相如对白之前用括弧括上“气愤地”三个字。学生在阅读感悟人物之间的对白抑或就是独白和旁白,离开了对这些非对话性语言的提示,是不可能读好人物语言的。

因此,在教学话剧剧本过程中,让学生去阅读,不仅要让学生去阅读人物之间的对话,更要让学生用心去读诸多括号中的非对话语言,这种处于比较特殊地位的提示语,学生真正读懂或者就是读透,那阅读话剧剧本内容的效果会更佳。譬如韩勃在与蔺相如的对白前都有括弧将“气愤地”“不满地”“不解地”“若有所悟”括上,前后连贯起来看,韩勃的情感在逐步地发生着惟妙惟肖的变化,看着韩勃的变化可以理解蔺相如的为人,看着韩勃的变化可以读懂蔺相如的用心,看着韩勃的变化可以悟出蔺相如对韩勃的影响,看着韩勃的变化也才可以比较准确地读出韩勃与蔺相如之对话的味道。韩勃之所以能够发生这样的变化,完全是蔺相如语言启迪的效果,也完全是蔺相如心系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的宽广胸怀的感染效果。在第二幕一开始,韩勃对白于蔺相如的是:大人!大人!提示语前的是“紧张地”,没有这样的提示或学生置这样的提示于不顾,那学生就读不准这样的呼唤。

三、让学生表演剧本人物演绎精彩活剧

一般说来,语文阅读教学的感悟,尤其是故事性较强的文本,作为教学活动我们老师大都要让学生扮演角色去进行表演,比较简单的表演是分角色进行朗读,也有的老师完全让小学生也去表演话剧。但有时却有点粗制滥造,达不到应有的表达效果。我以为凡做一桩事情,就要力求去做好和做精。虽然,学生学习课本剧,没有任何什么表演方面的目的和要求,但适当让学生去表演甚至就是连道具都到位的表演,可以增加学生阅读课本剧的兴趣,可以增强学生感悟课本剧的能力。

譬如让学生表演《负荆请罪》,表演前需要做的事情还是比较多的,一是让学生去反复欣赏《负荆请罪》的视频,既看道具服饰,也看表演的动作和行为,还听相互之间的对白;二是筛选符合一定角色的“演员”;三是进行语言和动作的训练,这是为学生也能够去像模像样地表演做基础的;四是力求能够多让学生进行表演,如让有兴趣和有爱好的学生去自由结对,形成“剧组”。在做了如此的动员和准备以后,孩子们的积极性就会变高,他们三个成群、四个一组,一个个互助性地进行语言对白,一个个去思考独白时所必须完成的动作,相互之间还去进行切磋,怎样的动作行为才可以表现出人物特征。

为了让学生能够理想地展示,我将元旦的庆祝活动改为《负荆请罪》的话剧汇演,那一天同学们把教室当舞台,我还为学生特地准备好音响设备。从一组组学生所表演的情形看,虽然语言的表达还不是那么完全的到位,虽然他们的动作、行为还显得比较幼稚、普通,但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学生不断有创造性的动作。

猜你喜欢
廉颇蔺相如话剧
将相和
话剧《二月》海报
我是话剧小演员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负荆请罪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负荆请罪
廉颇并非真英雄
一台引人深省的话剧——观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