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诗境:让古文教学活起来

2015-08-15 00:51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古文古诗文文言文

王 丽

古文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奇葩,中小学生学习古文,对感知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来说意义重大。小学语文每一册教材,古文都占有一席之地。分析古文教学的现状,我们有必要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古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分析现状,利于“对症下药”

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影响论”、“难学论”往往左右文言文的教学,成为文言文教学的瓶颈问题。教师们认为小学一年级以拼音识字为主,二三年级以字、词、句为主,中高年级偏重于阅读和作文教学。对于古诗词如《悯农》、《静夜思》等把他们当做语文教学的调味剂,课之余简单背诵,不做重点教学,其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古诗词最多考填空,讲了也不懂”,最多教教生字的做法是普遍现象。显然,应试观念仍根深蒂固。

实践证明,“影响论”、“难学论”是站不住脚的。负面影响基本没有,但正面影响深远,通过阅读文言文和古诗文,学生认识了更多的生字、生词,实验表明,文言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小学语文的学习,通过诵读大量的古诗文,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并维持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进行文言文教学,更有实际意义。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周背诵一篇,那么,六年可以背诵300多篇古诗文,如果持之以恒,小学毕业,文言文就可以超过高中生的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好文言文和学习白话文和英语一样,只要思想上重视、教学上有法,目标得当、措施得力,文言文教学定会见效。

二、思想重视,实现“药到病除”

1.情境感知,理解诗意

小学语文对于古文的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段的古诗词教学多是读读、背背等肤浅做法,而导致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缺失。孩子们多是古诗词背诵许多首,而对其大意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写作的历史背景,反映的社会问题,抒发的感情色彩了,使古诗词教学做表面文章,教学没有深入,与教材的编写意图相去甚远。

如果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诗境出发,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诗意、明诗理,情境法是可行办法。

如学习《锄禾》,展示农民在烈日炎炎下在地里锄草,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落到泥土里等情境,“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意思不用多说,通过情境完全可以感知,而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同样可以给出情境:学生们在食堂就餐的画面,57人,全部吃光的只有18人,有几个就吃一点点而倒掉,餐桌上米粒到处都是,再开展“送小小米粒回家”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情境的感知,活动的开展,对诗大意基本把握,收到不错的效果。

至于诗词所反映的历史现实,或者说是主题揭示,情境的给出更见其重要性。如农民们辛辛苦苦收下来的粮食被官兵们全部强行拉走的视频画面,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可能会问“他们凭什么抢粮食啊?”孩子们幼稚的问题,恰是问到了点上,教师引导他们思考、讨论而寻找答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留给他们思维的空间,也是“留白”的艺术。

2.成语故事法,徐徐引导

小学生通过文言文学习,尤其是一些古诗词的学习,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了肤浅的文言文知识,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成语故事,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滥竽充数》、《亡羊补牢》等,在学习这些文言文的成语故事时,为了减轻孩子们阅读文言文的障碍,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把握故事情节,降低了阅读的难度。

如学习《亡羊补牢》时,先通过故事法导读,可以让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讲,也可以教师讲,并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故事的寓意,可以提出问题:农夫的一只羊跑了,他要是修补羊圈的话,那么,还会再跑一只羊吗?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故事的寓意也就浮出了水面。

3.抓朗读,夯实基础

小学生刚接触古诗文,由于文言文知识的缺乏,文字生疏、没有形成语感,不能根据古诗文的节奏朗读,并且一些字、词的意义也发生了转移,和现代语言不同。因此,读准、读通是古诗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比如《敕勒歌》是要求孩子们课外背诵的一首古诗,应让学生们清楚“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学生一读,一律是见jiàn,而在这里同“现”。另外,读古诗文需要狠抓,可以放录音,让学生反复听,也可以教师一遍遍范读,让学生反复模仿,让学生单独读,其他学生说出优缺点;齐读、自由读、小组竞赛读等,直到学生读出之乎者也的味来,读到自然上口,甚至能脱口而出,才算基本达标。

猜你喜欢
古文古诗文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