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2015-08-15 00:51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文意趣味文本

刘 巧

审美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课程的教学重点,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也能够很明显地找到美育的踪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重要的启蒙时期,教师要从这个时候深化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构建,并且通过文本阅读以及各种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语文功底,并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明确审美教育的目标

审美教育在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审美教育的目标,这样才能够让教学过程更富针对性。很多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都较为盲目,不仅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于相关教学过程的设计也不够深入,在这样的前提下,很难让实际教学过程收获好的成效。教师要制定明确的审美教育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要对教学文本有深入剖析,并且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选取更为合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让课堂教学节奏更加紧凑,这也是让审美教育更好地发挥功效的途径。

例如,教学《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教师就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在把握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的基础只上,获得对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的一些认识,从而在感受香港的美丽与繁华中,生出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便是这篇课文在教学时应当达到的效果,培养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二、激发学生的审美趣味

小学生对于审美能力还不具备太清晰的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要透过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内心的审美趣味,这对于学生审美情感的产生往往很有帮助。教师可以结合多样化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并且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走入教学情境中。这不仅能够极大地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与感知,这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获知文章的内涵,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趣味的形成与深化。

如《长城与运河》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说说对一些代表性的自然景观的感受,让他们回忆自己旅游过的地方。如此,他们在阅读中就能够激起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当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赶海》教学时,我用海浪的视频导入,让他们感受大海的辽阔与神奇,从而激发他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感受自然的伟大。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模式,透过这些教学辅助方式不仅有效地为文本教学形成了铺垫,随着这些内容的呈现,学生也会走入教学情境中,内心的审美趣味也会逐渐得到激发。

三、增强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

随着学生基础知识的不断积累,审美趣味的逐渐形成,教师可以进一步展开对于学生审美感悟能力的培养。课本中的有些文章需要学生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来获知深层次的文本含义,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审美感悟的过程。这些文本都是很有价值的教学素材,透过这些文章的学习,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良好锻炼。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与激发,要引导学生不断剖析文章中的人物或者挖掘事件后的成因。这不仅是进一步领会文意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也能够很好地得到培养与深化。

比如在结束《狐狸与乌鸦》的学习之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从“狐狸”的角度看,我们能发现什么样的好品质,从“乌鸦”的角度,我们能发现人性中什么样的不足?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提高学生对这篇寓言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拓展,通过联系生活的想象形成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便是非常典型的对于学生审美感悟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有效的训练,学生对于文意的体会也会更深。当然,优秀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景色美、人物美进行挖掘,更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在广泛的阅读中提高审美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当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这也是语文课程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教学而言,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十分牢固,也应当透过有效的教学引导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要在明确审美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审美趣味,并且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要让学生不断剖析文章中的人物或者挖掘事件后的成因,这不仅是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文意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素养也能够很好地得到培养与深化。

猜你喜欢
文意趣味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参考答案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