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引导:提升阅读教学生成质量的途径

2015-08-15 00:51王金兰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艺术性文本素养

王金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一方面是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则是对阅读课文的语言特点、篇章结构、艺术特点和思想主题的学习。在强调人文性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使用中,我们老师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感受教材的人文性,在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提升中获得人文素养和思维品质提高。

一、预设中需要思考生成艺术性

我们的教案是教学预设,设计了教学的流程,一般会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导入、教学步骤。其中教学步骤实施中,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如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的组织与调度,以及艺术性的呈现。

就《秦兵马俑》一课而言,课文中的景物实写与联想想象的虚写是学习的重点,如何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实写和虚写,虚实相结合有什么好处以及运用;如何让学生感受兵马俑描写的方法,如何对兵马俑的特点和传递的精神进行概括和归纳,获得民族自豪和对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喜爱、赞美的情感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设计教学环节,以调动学生参与并发挥主动性。

因此,预设中我们要思考师生互动如何有效开展,需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差异、接受能力与思维状况灵活引导。如《秦兵马俑》的景物实写与联想想象的有效掌握,我们可以通过重点阅读、提取关键词、读写相结合的策略运行,让学生自主发现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的内容和写的方法,然后思考作者是怎样去由实到虚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可以引导学生就文章省略的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尝试运用文中“有的……,好像……”合理续写与补全。这样,这一描写方法可以让学生有所认知、学习和感受。

在教学思路与方法的设计中要关注学情,针对问题特点采用可行的引导方法去让生成展现,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运用与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以及学习素养的提升。

二、课堂中生成质量需要艺术性

小学生语文知识面比较狭窄,思考问题的层面和深度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而只有我们老师注意他们情感与兴趣的激发点燃,才能让学生获得愉悦。

立足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得有趣味有效果。课堂学习需要师生、生生围绕教学经典范文进行互动学习与探讨。我们在教学中,也只要以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是如何看到学习问题,通过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文本与突破的情感、方法的桥梁。使得学习与探究有趣有感染力。

比如在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我让学生说说:对题目中“扫路人”是怎么理解的?通过学生课前预习了就知道是打扫路面的人,是环卫工人。之后,可让学生说说我们日常见到过的环卫工人是怎样工作的;因为贴近生活,学生们都能七嘴八舌的表达,然后我引导他们:扫山路的跟打扫马路可能不一样吧,“天游峰的扫路人”主要打扫的什么,会怎样扫呢?他又会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这时候,充分预习的学生就会争着作答,也激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候,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基础上去感受人物的品质与精神了。当然在人物品质理解是我们可引导思考:为什么穿插“游客”的情况呢?手法和意图是怎样的呢?这样,学生就能感受了运用对比写法在突出主要人物方面的好处,也能对怡然自乐工作、乐于奉献的老人肃然起敬。

紧扣文本广度深度解读,导得有思维有思想。语文学习是语文基本知识的学习,更是思维品质提升和人文素养提高的学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和个性阅读的训练引导,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与思维品质。如在《烟台的海》学习时,让学生先自主阅读,从结构安排和每一自然段写作顺序的角度去感受文本,引导他们去发现这篇课文写作的特色。于是,学生就能发现作者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那么,先写烟台冬天的海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先写呢?这样,我们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角度引导学生会发现冬天的烟台的海是雄浑壮阔,最具特点;从冬天写起能够将高潮部分呈献给读者,避免平铺与平淡,而且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生出对烟台的海的喜爱之情。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培养的重心转移,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让学生自己带着情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形成个性化且多维的阅读能力。只要我们老师关注学情,善于思考,用艺术性的引导推动他们进入文本,与文本内容、手法、艺术特点等对话,那么,我们教学效果的生成就有质量,就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猜你喜欢
艺术性文本素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融思想性新闻性艺术性为一体 “文编”+“美编”思维碰撞创出优秀漫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