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要提高趣味性

2015-08-15 00:51袁允娟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神舟表演者

袁允娟

新的阅读观认为,阅读不仅可以积累知识,更是陶冶情操,提升修养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为了改变传统的枯燥的阅读教学,必须提升阅读的趣味性,有效提高阅读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兴趣之下接受知识,我们的教学活动便自然而然地会获得极大的成功。

以《蚕姑娘》教学为例,课堂开始,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蚕”的生长过程的动画,动画将蚕从卵中孵化,到最后羽化为娥,动态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视频播放结束后,学生仍沉浸于蚕的一生,笔者适时地说:“我们刚才所看到的是可爱的蚕,如果用笔来描写,又会是怎样的呢?”之后笔者范读课文。然后,讲解“蚕”字的结构,上“天”下“虫”,提问:“显然我们讲到的是一种虫子,那么文中为何称之为姑娘呢?”最后,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在课后布置“画画自己眼中的蚕”。

通过播放动画,带领学生进入蚕的世界,学生们对蚕萌生很大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笔者带领学生阅读。学生带着对蚕的好奇,对接下来要自己动手画蚕的兴奋,很快进入角色,他们认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将兴趣不仅停留在视频中,更是把它融入到了课文阅读中。

二、角色扮演,提升主动

低年级学生对于幼时的“过家家”还情有独钟,他们通过在“过家家”中扮演不同的喜欢的角色得到满足,而“角色扮演”是这种喜闻乐见的游戏在课堂上的一种表现形式。角色扮演小品、短剧等是学生更乐于接受的形式,这能让他们无论是从准备到表演,还是从观看到提问都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例如《英英学古诗》使用“文包诗”的手法,通过两个主人公“英英”和“奶奶”的对话来实现《静夜思》的教学。结合课文特点,笔者安排不同学生扮演文中主人公进行阅读教学。

先是预习课文,在对文中生字生词认识的基础上熟读课文。第一课时安排班级五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们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英英”和“奶奶”的语气心情,在准备时间内,积极互相讨论自己对于所扮演角色的理解,在不懂的地方更是大胆主动询问老师,比如诗人李白的一些简介和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意思。然后,五组学生依次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朗读课文,剩下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提问,观看表演的学生也可以提出与表演者不同的角色解读。例如学生浩然认为文中最后一句“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表演者应读出自豪的感情,而不是平淡的读出。

角色扮演,不仅让扮演者参与其中,也让观众参与其中,表演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表演欲及自豪感,必将主动阅读以便理解课文,而观众为了更好地互动也将主动阅读课文。通过这节课,学生们的主动阅读课文使《静夜思》的背诵记忆也变得轻而易举。

三、课外拓展,开发想象

知识的积累需要通过不断的大量的阅读来实现,我们应从小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在不断发展,教材本身的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好课堂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我叫“神舟号”》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学习,认识课文中的字词,在学生能够独自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做如下安排:

播放宇宙飞船的图片,让学生可以通过图片认识多种多样的宇宙飞船。然后,简单讲解:“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到13年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我国利用14年的时间,成功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接着,请学生课后搜集更多的有关神舟系列的知识和故事,并对课文最后一段“嫦娥姐姐想回家看看”展开想象,想象嫦娥回家后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笔者给出示例“嫦娥姐姐随着‘神舟号’回到地球发现,自己原来的家乡早已没有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高楼大厦。”

通过对宇宙飞船知识的拓展,学生们不仅开阔了眼界,更激发了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更多贡献的想法与激情,而通过对“嫦娥回到家乡”的想象,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老师所给出的示例,他们充分发挥自主想象力,让学习、阅读成为乐于为之的事情。

教学无法,贵在有法,阅读教学的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奋力前行,时刻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才能让学习充满快乐。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神舟表演者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充分重视独立阅读课文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舞蹈表演者在表演中的作者诠释
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
神舟十一号与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论表演者权体系*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