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赏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催化剂

2015-08-15 00:51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黄羊评语课文

汪 玲

赏识在语文课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到老师对自己的表扬。教师应充分调动赏识的积极因素,努力给予学生最大的肯定,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催化功能”,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经验,仅供参考。

一、言语的赏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主体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对于学生问题的回答,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加以表扬,给答题的学生树立信心,使其再接再厉。更重要的是当学生的答案不准确时,比较肤浅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时候,也要给予热情地鼓励,耐心地引导,细心地呵护,不让学生因为一次不当的回答而丧失积极性。

如《祁黄羊》一课,高度赞扬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高尚品质,但是在教学中却出现了意外。课堂讨论祁黄羊是怎样的一个人时,多数学生能够回答,负责任、大公无私、了不起等正常答案,老师都给予了肯定。这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其实,我并不欣赏祁黄羊!为什么呢?老师追问,学生接着大声说,他其实是很有心计的人。作为中军尉,他肯定知道解狐大病在身,就先推荐了解狐,实际是为了推荐自己的儿子。听着这一番话,教室里的师生都大吃一惊!而且似乎有些认同。短暂的沉默之后,老师建议大家再读课文并讨论。当然,反复读课文之后,最后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祁黄羊是没有私心的人。关键是对于这个与大家想法不一致的同学,老师千万不能打击,相反,还要充分地肯定这位同学的思考,他确实是经过了深入的思考,想法很独到,新颖,标新立异。所以尽管这位同学的想法没有得到师生的赞同,但是也不会有心理影响。如果我们老师一直坚持这样做,一定会使学生具备传统教学所培养不出来的素养。

二、批语的赏识

有这样一位语文老师,不太会用激情飞扬的话语表扬学生,但是每周一次的作文课,有一个雷打不动的教学环节,就是公布上一次作文的优秀名单。就为了这个时刻,学生每次作文都非常用心,改了又改,直到满意为止。可见,期望受到赞赏,是很多人的共同心态,而且在这样的心态下,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为语文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除了借用前辈的种种优秀做法外,我还特别重视作文的评语。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习作的,而且特别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坚持以正面评价为主,大多数作文里写着老师的期望方向,真心希望学生读了每一次的作文评语之后,能够暗生一种向上的力量,学习劲头倍增,作文水平逐渐上升。

例如要求学生写作《我的自画像》,有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我特别喜欢读书写作。将来我要找一个稍微轻松的工作,这样就可以兼职写作。我想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写身边美好的人和事,成为一名大家喜欢的作家!”看着学生稚嫩的笔触,发自内心的想法,我笑了:“努力吧,你会是一名出色的作家!别忘了给老师看你的大作呀!”

也许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作文评语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一定坚信积少成多,汇溪水成大海。通过语文老师积极的作文赞赏态度,感染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体验自己被肯定、被认可的感觉,激发他们的兴奋点,引导他们倍加的努力。

三、无语的赏识

所说的“无语的赏识”指的是教师通过动作、表情、眼神等无声的肢体语言,如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鼓掌等来鼓励学生。无声胜有声,虽然无声,但是丰富的情感在内心暗涌。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也一样可以达到表扬的目的,从而促进师生的愉快交往,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如教学《掌声》一课,在课文学习结束时,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你想把掌声送给谁?为什么?你送出的掌声表达什么情感?几分钟后,好多学生主动发言。其中有一学生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我想把掌声送给教室里的所有人,因为我和文中的英子一样是个残疾人,但是老师和同学们都没有小看我,还给了我好多关照!我嘴上不说,但是我心里会一直记得。谢谢大家!那孩子鞠了一躬下去了。我没有说话,红着眼睛竖起了大拇指,然后走到那孩子跟前拥抱了他一下,并且带头鼓起了掌,班里响起了长久的掌声。在这里,竖起大拇指、拥抱和掌声更直观地表达了教师的意图和情感,同学们都读懂了老师的态势语,课堂教学实现了高效、和谐。

总之,赏识教育是教师对学生行为进行积极地反馈,赏识教育有诸多益处,我们要有效运用,正确把握赏识的“度”,让我们的课堂充满充满向上的力量。

猜你喜欢
黄羊评语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周克芹语录及诸家评语
母黄羊之死
教师评语
背课文
怎样为作文写评语
沙漠向导
母黄羊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