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

2015-08-15 00:51
语文天地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闭 鑫

阅读的重要性无可争议,但是,历年来大多数师生对初中语文阅读感到头疼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觉得语文阅读头绪多,没法教;而学生觉得语文阅读无从下手,没法学。要想改变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局面,就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探讨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的策略。在此,笔者谈几点肤浅的见解。

一、更新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理念

作为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不断自我完善,扩大阅读量,提高自身阅读水平,因为教师阅读能力的高低会直接作用于学生身上,对其影响深远。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有能力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辅导,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知识的渴求。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改变教学观念,尤其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重训练轻积累的观念,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变深入分析为整体感知。在传统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灌输,将知识点讲透彻,但也不要忽略学生是会思考的、有自我意识和兴趣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只会死记硬背。以教师为中心大搞题海战术,机械训练,学生缺乏主动性、思考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老师形成依赖性,成为应试的机器,缺乏阅读兴趣,甚至厌学。这是阅读教学的一大症结。

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亲其师而信其道”。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心理认可。

1.教学语言幽默风趣

要想激活课堂,就要把深邃的道理讲得显浅易懂,形象生动,因为有声有色的描绘,风趣的语言都可以感染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学生既学到知识,还能加深记忆,享受学习的快乐。

2.增强师生互动

教师为学生创设交流式、开放式、互动式的课堂,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参与课堂教学。例如,笔者在讲授《鱼我所欲也》时,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方法:

师:那位同学能翻译这句话:“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生甲:不仅仅是贤者有这样的心胸。

师:基本准确,只是对“心”的翻译有偏差,这里的“心”不是指心胸,而是思想的意思。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能否列举出我们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有关“心”的其他解释?

(学生各小组热烈讨论,翻阅词典和书籍)

生乙:文言文《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这里是指心胸的意思。

生丙:《岳阳楼记》中还有“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里指的是思想感情。

生丁:《醉翁亭记》中有“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里的“心”翻译为心里。

这样通过将新旧知识进行联想和整合,不仅可以更好地跟学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意识,还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堂阅读教育相辅相成,抓好课外阅读可以敦促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张志公先生认为:“课外阅读实践是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来源,课内阅读只占很少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尽可能多读一些知识类、传记类、文史类、文艺类、评析类的文章,慢慢品评、体味、鉴赏。

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阅读知识大赛,让知识渊博的学生大显身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知识;举办小型辩论赛,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爱好,促使学生大量阅读;教师还可以设置情景短剧,例如,课文《威尼斯商人》是一篇歌颂仁爱、爱情的著名喜剧,戏剧情节波澜起伏,戏剧冲突紧张激烈,塑造了夏洛克贪婪残忍、唯利是图、老于世故和鲍西亚聪明机智、行事果断、善良仁慈等典型形象。学生们可以在情景剧中,通过角色的扮演,深切体悟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累积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语文知识的积累是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活水之源,只有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给予学生阅读资源

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阅读资源,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杂志为日常读物,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各类经典美文,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积累语文知识,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精思、悟神、明白,阅读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哪一个学问大家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要做到这点需要教师做更细致的工作,在读书过程中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让他们勤于动笔,善于动笔。

3.引导学生质疑思考

读书贵在有疑。因此,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如思考《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题目中“消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社戏》中仅仅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罗汉豆,为什么作者却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并在教学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学生学会阅读必然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