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通俗音乐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2015-08-15 00:44王海敏
新课程(中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长恨歌通俗流行歌曲

王海敏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教育局教研室)

“伯牙子期”是我们自小就耳熟能详的故事,他们正是因为音乐成为知己,成为生死之交,子期去世,伯牙弃琴。可以说,音乐是无国界的通用语言,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与积淀。然而音乐教育却成为教育界的弱势,由于普通高考中音乐并不是一门应考科目,自然也就成了不被重视的学科,成为名副其实的“副科”,随着音乐教育的弱化,学生自然缺少了学习音乐的动机和兴趣,更谈不上通过音乐达到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新课程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大背景下,这种音乐教学的尴尬处境是许多音乐教师所面临的困境。笔者认为,高中音乐是培养学生情操,提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应该转变观念,创新教育,而充分利用通俗音乐便是很好的方式方法。

一、正确认识通俗音乐对高中生的影响力量

我们常常会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流行歌手,例如热门歌手邓紫棋、张杰、陈奕迅、王菲、少年偶像组合TFBOYS、韩国偶像团体及一些小众音乐歌手等等,尤其是近几年歌手海选的节目层出不穷,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梦之声”等比赛节目博得众多眼球,可以说通俗音乐对大众的影响势不可挡。通俗音乐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以表达情感为主,比如描写爱情、友情、亲情和人生感悟、社会伦理、黑色幽默、暗讽社会现象等,其表现手法往往多样化、生活化,易打动人心,形成共鸣,其中也不乏一些粗制滥造的口水歌,在这种铺天盖地的流行音乐市场下,十六七岁的高中生往往容易被流行音乐中或喜或忧的情感表达所吸引,并在聆听的过程中受到感动,激起共鸣。然而通俗音乐的本质是具有商品化与艺术化的,在审美品位不一的情况下,学生常常被动地接受着这些良莠不齐的音乐,呈现出“被商品化”,特别是价值观及人生观,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不可不说的是,通俗音乐的确有着巨大的能够改变人情感与意识的力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身为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通俗音乐的力量引导学生,抓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力,并通过通俗音乐的选择与施教,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择优而选,雅俗共赏

通俗音乐轻松易懂,不同于严肃音乐,它具有广大的听众,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日常生活的压力、学习考试的负重下,常常让人疲惫不堪,通俗音乐不拘一格的特性已成为大家发泄愤懑、填补空虚、反叛社会的情感宣泄途径,但也不乏充斥着众多低俗的劣质音乐。身为高中音乐教师,需要从良莠不齐的通俗音乐中挑选出适合学生的音乐,要知道,学生虽然自己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毕竟有限,在纷杂的音乐世界里,他们往往也能陶醉在某些粗俗但自身觉得过瘾的音乐中。

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1)谨慎地选择一些通俗歌曲作为引导学生的突破点。课堂上选择一些优秀的,表达正能量的流行歌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歌曲体现的价值,比如五月天的《倔强》里的“我如果对自己妥协,如果对自己说谎,即使别人原谅,我也不能原谅……就算失望不能绝望”,信乐团《海阔天空》里的“海阔天空在勇敢以后,要拿执着将命运的锁打破。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精彩的活”等等。通过教师引导,提升学生的价值认识,在学业上、生活上,要有积极向上、坚强乐观的精神。(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精髓,利用流行歌曲深化教材的价值内涵,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内在理解。例如,教材的清唱剧《长恨歌》,是黄自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唐明皇与杨玉环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君王贪慕女色而国破家亡的历史教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以《长恨歌》为主题的流行歌曲进行导入,让学生参与讨论,再结合白居易的《长恨歌》诗词朗诵,对清唱剧《长恨歌》进行逐步赏析,引导学生对《长恨歌》的词意及时代背景深入了解,让学生认识到清唱剧《长恨歌》所揭示出的深刻含义,作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部这种体裁的作品,充分展现了腐败的政治必然会导致民族的灾难。(3)丰富学生的文化涵养,培养其鉴赏音乐的能力。对于流行音乐的喜爱,不少学生说不出所以然来,究其原因还是文化素养的欠缺,这就需要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艺术审美,让学生对流行音乐产生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不但要认识到其艺术性的一面,也要知道其商品化的特征,对其也有取有舍,并反观民族音乐、严肃音乐,充分认识其内涵与意义。

三、通过通俗歌曲中的民歌元素赏析提升对民歌的认识

民歌的赏析与认识是高中音乐课本中的重要部分,如西北民歌、内蒙古民歌、西藏民歌、新疆民歌、河北民歌等,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地的歌曲题材多样,表达方法丰富,音乐极具鲜明性,面对如此繁多的音乐,如何能让学生沉下心来细细品味,感受其中的魅力呢?尤其是民歌,对于十几岁的中学生来讲,似乎接触并不是很多,很难快速融入民歌审美的意境中,如果单纯地讲解民歌的特点,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通俗歌曲中的民歌元素着手,对此类流行音乐进行梳理,将歌曲中不同的民歌元素分门别类。在进行不同地区民歌讲解时,先来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导入,让学生由对歌曲的熟悉感逐渐带入教学场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两类歌曲的对比分析,凸显出民歌的魅力。如,几年前的“快乐女声”获奖者黄英唱红了一曲《映山红》,她运用的是山歌的唱法,将民族与流行融合起来,诠释出原生态的清新味道,这里大家对歌手海选节目“快乐女声”并不陌生,借此切入点,便是很好的导入方式。又如,乌兰托娅的《套马杆》《我要去西藏》,腾格尔的《天堂》,韩红的《天路》等,都融入了西藏、内蒙古的民歌风格。此外,在教授京剧的时候,例如《贵妃醉酒》桥段,我们可以引用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后者是对前者唱法的改编,这首歌既有京剧的唱法,也有时下流行的RAP 唱法,可以让学生收获不同的审美体验。可以说,民歌有着浓厚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对歌曲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编民歌的唱法,是对民歌唱法的继承。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音乐也有了新的需求,需要有新的民族风格的作品来满足人们的情感诉诸,改编民歌的流行歌曲是民歌的一种创新,音乐教师在讲解这些富于民歌元素的流行歌曲时,不仅能让学生领悟到民歌浓厚的民族性,也能体会到民歌所具有的时代性,在声乐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民歌感受能力、民族声乐技巧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

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里不断成长的年龄,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成形的阶段,对所谓的喜好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而通俗音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亲民性,以至于出现众多盲目追随音乐潮流的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正视通俗音乐对学生以及对教学的影响,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要因势利导,树立学生对通俗音乐、传统音乐的正确认识,将通俗音乐融于音乐教学中,兼顾现代审美意向,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及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长恨歌通俗流行歌曲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物化爱情——用马克思“交换—消费”系统解读
长恨歌
——笔画设计
长恨歌
组工干部之歌(民族通俗版)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兰峪水,长恨歌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