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5-08-15 00:54徐敏珊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岗位

徐敏珊

(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广东湛江 524048)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领头羊,是未来祖国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素质的党员,能积极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然而,不少学生加入党组织的动机并不纯正,对组织和党员身份的认识很肤浅,入党前后两种态度,思想上尚未真正入党。因此,我们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必须严把质量关,切实抓好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与管理工作,帮助学生党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坚定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

一、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与管理的现状及原因

当前,党的事业在蓬勃发展,党建工作在不断向前推进。从总体而言,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应该看到高校在学生党员后续教育与管理工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学生党员后续教育与管理的现状

1.数量与质量不同步

近几年,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党员发展比例和发展速度也有所提升,这就必然会使得积极分子的考察期和培养期被缩短,再加上党建工作人手不足,且考察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也有待增强,以至于所发展的学生党员质量有所下降。

2.前培养与后教育不连贯

为了确保新党员质量的基础,高校在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工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一方面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结合他们的思想、学习和工作表现做好引导,力图使被发展对象以较优状态进入党组织。然而,入党后,新党员除接受一次新党员培训后,其他的教育工作几乎都交由党支部来负责,学生支部的支委绝大多数都是由学生担任,在时间、经历和经验上都难以胜任组织的要求,以至于出现教育断层现象。

3.个人思想认识不到位

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虽比非学生党员的较为先进,但不少党员在入党前自我约束自我提升就是为了入党,有些人甚至把党员身份视为就业资本,加入党组织的目标实现后,就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学习工作积极性都有所下降,思想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日渐暴露,学生党员的身份受到了质疑。因此,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必须经常性地接受党内的各种理论学习和政治学习,没有经受组织的锤炼,其思想就会容易产生偏离。

(二)原因分析

1.基层党组织准入门槛有所降低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党员的发展比例也在提升,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考察对象不断增加,特别是考察对象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给组织上对其考察带来了极大压力,也使得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工作上显得任务重、工作量大、人手少,因此很难进行全面深入和细致的调查;而且为了完成发展任务指标,对发展对象的考察往往重学习成绩、学生工作任职情况、群众基础等硬性指标,而对其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思想觉悟等考察不够,在“入口关”问题上把关不严,门槛有所降低,从而导致部分入党动机不良、思想觉悟不高的学生也进入到党组织中来。

2.高校基层党组织缺乏对学生党员教育的连续性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往往只重视发展前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入党积极分子预备期满后只要没有触犯什么原则性问题,几乎都能如期转正。对于发展的批次和数量,上到学校下到院系都是有计划的,因此为了完成既定计划和目标,在完成一批党员的发展后,组织的精力又转移到下一批正在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上,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后续教育和管理,致使个别党员萌发“革命到头”的心理。同时,由于缺乏上层的指导和监督,各学生党支部对于新党员的教育学习也流于形式,缺乏对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系统的长效机制,其结果也造成了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思想觉悟不高、政治敏锐性不强等局面的出现。

3.先进学生党员群体影响尚未形成辐射作用

学生党员队伍总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他们积极进取,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从工作对象及工作内容上,学生党支部与其他学生机构(组织)具有很大的区别。党支部的工作侧重点就在于发展党员和对现有党员的教育管理,而学生机构的工作对象是全院甚至是全校学生,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由于党支部工作内容比较单一,往往也忽略了对先进党员事迹和支部活动的宣传,优秀学生党员的影响力尚未形成辐射作用。此外,部分学生党员没有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加之党龄短、党性修养欠缺,在群众中未能树立起党员的正面形象。

4.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机制不完善

许多学生党支部对党员的后续教育往往局限于看文件、读文章、解政策、表感言等方式,大多数是照本宣科,没有结合支部的实际和党员的年龄及专业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步骤也千篇一律,几乎都是集体学习、分散讨论、结束总结等几个环节,丝毫没有新意,活动气氛严肃、沉闷。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个性化教育较少,不能满足党员的心理需求,教育效果不明显。

5.学生党建投入不足,教育管理工作开展难

一方面,党建人力不足。目前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几乎都是由辅导员轮流兼任,党员教育工作队伍稳定性差,整体素质尚有待提高。再加上这些辅导员平时还身兼数职,对于党建教育工作研究精力不足,经验欠缺,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几乎处于放任自管状态,导致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另一方面,党建经费投入不足。基层党组织的教育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开展党组织活动所需经费得不到充分保证,活动的形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影响和制约了党员教育及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与管理的对策

大学生入党后,高校各级党组织如果不继续对其进行严格、深入、细致的培养、教育和管理,他们就有可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思想懈怠,在实际行动中就会产生较入党前积极性下降、进取心减退、前进动力不足、组织纪律观念松懈及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自我要求不严等消极现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和培养管理。

(一)开拓创新,增强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活力

1.注重教育内容的创新

加强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纪律教育、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党务工作教育等理论学习外,还应结合时代特色和学校发展积极开展类似于“我为党旗添光彩”“我为评估做贡献”等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要精心挑选,题材要尽可能新颖。

2.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

在教育方法的选取上,应根据教育的目标、内容及预期效果来确定。如在开展党课主题讨论活动时,可以选择几个时下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由党支部自行选定,并围绕选定的主题进行讲解、开展讨论,最后总结归纳,统一认识。这种教育形式时间不长、参与面广、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相较于集中灌输式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

3.注重教育途径的创新

首先,在宣传方式上,可以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加强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及政策,以及先进典型的事迹宣传。其次,要加强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一方面,通过担任一定的干部职务或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可以以党小组或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共建、学生党员“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党员深入了解社会,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又能增长才干。

4.注重教育载体的创新

党总支可结合工作实际和党员教育需要,建设党员活动区,如制度区、讨论区、阅览区等,为学生党员提供学习园地和活动阵地;也可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成立党建工作机构,如党建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下设若干部门,配备若干党员骨干,在党总支的指导下开展党建工作。

(二)建立健全机制,规范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管理

党员管理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项根本举措。在工作实践中,对党员继续教育的管理主要从完善机制入手,引导、约束和规范党员的行为。具体措施如下:

1.结合年度民主评议,建立“学生党员管理量化标准”

开展党员达标活动。考核指标主要有政治思想、社会工作,学习状况等方面,以此达到强化学生的自觉意识,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的目的。

2.实行党员岗位责任制,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

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岗位的设置,是按需设定,人人各定其岗,各司其职,岗位职责明确,以便做到岗位优化。由于党建工作与学生工作、就业工作等均有密切关系,因此在设定具体岗位时,可进行统筹规划。如:可设定思政类岗位,专门负责信息传递、民意调查、权益维护、心理辅导等工作;可设定学习类岗位,专门负责组织各类兴趣学习小组或实施帮扶行动,提高支部成员的学习水平和党支部的影响力;可设定监管类岗位,负责对全院学生的学习行为、公共行为、舍区行为等进行监管;可设定干部类岗位,由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学生机构或组织(如团委、学生会、党建办、就业办、勤工助学办、社团)的干部。每一个岗位就是一个平台,学生党员在具体岗位中认真履行职责,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3.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党员挂牌活动

挂牌活动有利于强化党员的角色意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给每位党员制作一个标牌,每个标牌里都标注好具体任务或目标,并挂在宿舍或被帮扶对象最显眼的地方,旨在增强学生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角色意识”牢牢定格在思想和意识中。实践证明,广大党员能严格履行自己的神圣承诺,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一致认为,亮明自己的政治身份,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这种亮相不仅给了党员压力,也给了他们无限的动力,使他们勇敢地接受群众监督,使他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处处走在最前头。

4.推行预备党员转正公开“答辩制”

预备党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正式党员,除了靠本人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外,还需要党组织加强教育和考察。预备党员申请转正,在汇报自己预备期间表现的同时,还必须回答支部党员代表对其提出的有关党的理论知识、本人岗位职责履行情况、本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等方面的问题。支部大会根据党员讨论和预备党员答辩情况对预备党员能否按期转正进行表决。“答辩制”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后续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不足,预备党员为了能如期转正,考察期间必然不敢有所松懈,这对于党员队伍的发展和进步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要做好高校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与管理工作,必须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从组织上健全管理机制,从理论上加强党性修养,在实践中锤炼党员意志,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党员队伍的向上性,为党培养高质量的后备队伍,更好地完成培养社会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1] 金钊.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初探[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2(2).

[2] 徐红波,龚晓燕.浅谈高校学生党员的“三自”管理[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1(4).

[3] 段大蓉,张光君.论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J].石油高等教育,2001(3).

[4] 毕会东.加强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9).

[5] 陈元媛.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问题研究[J].党史文苑,2010(6).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岗位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