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 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2015-08-15 00:54杨宝宝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大学生

杨宝宝

(重庆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重庆 400074)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1],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从此雷锋精神在人们心中便具有了崇高地位。半个世纪以来,雷锋始终没有被遗忘,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雷锋精神已经是一面永不退色、永放光芒的旗帜。雷锋影响了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广大人民通过各种形式传颂他的事迹,学习他的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乐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这句简短而朴实的话,就是对他将自己的一生投身于伟大事业的最好诠释。他寻找一切机会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是引领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精神坐标。

一、雷锋精神的内涵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雷锋镇(原长沙县简家塘)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帝国主义分子的毒打、资本家工厂的剥削和地主老财的压榨,这一切在雷锋幼小的心灵上种下阶级复仇的种子。解放后,他先后担任过儿童团大队长、公务员、通信员和拖拉机手,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红旗手和标兵。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先后担任战士、班长,多次获得嘉奖,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1961年6月,当选为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8月15日在辽宁抚顺市望花区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2]。

(一)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都相继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的共产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也就是共产主义原则的认识价值标准。加里宁说过:“共产主义原则,简言之,就是具有高度学识的,诚挚和先进的人们的原则,就是爱戴社会主义祖国、友爱同志情意、人道主义、正直、酷爱社会主义劳动及其他每个人都了解的高尚品质。教育和培养这种本性与这种高尚品质,也就是共产主义教育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3]187雷锋同志在其短暂的人生旅途上,35次立功受奖,被评为先进典型,完美地完成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对人生的答卷。雷锋的光辉事迹和他所表现的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革命乐观主义人生态度,正是对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诠释。年仅22岁的他,一生都是平凡的,他所做的工作是平凡的,就连他的死也是一次平凡的意外事故。正是在这种平凡中显现出了伟大,完全体现了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所应具备的道德境界。之所以说伟大,是因为这些看起来非常细小的事情,举手之劳,雷锋几年如一日,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难以坚持。

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为全社会树起了一道道德标杆,成为“为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的最好践行者。其特有的意蕴已经完全超越了时空,引起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心灵和情感的共鸣。雷锋同志用生活的点点滴滴生动演绎了共产主义精神,雷锋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的生动实践。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凝聚和升华

《我们的雷锋》一书的作者陈广生、朱亚男称雷锋是“奔向光明的苦孩子、百折不挠的好学生、勤勉上进的公务员、以苦为乐的有志青年、战胜自我的新战士、为国分忧的普通兵、忠心耿耿的共产党员、播种春天的校外辅导员、恪尽职守的优秀班长、名副其实的人民代表、谦虚为本的先进典型、越唱越响的生命之歌”[2]。这个评价全面简练地概括了雷锋所有的身份与品质。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22年的生命历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一系列的优秀品质,成为家喻户晓的道德模范。自从雷锋被大家熟知并成为模范以来,他就像一种信仰永存于人们的心里,“雷锋”这两个字成为了美好人格的化身。

雷锋精神是一种普通人的精神,同时又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因其超越时空、超越民族,具有永恒的魅力和真正普适的价值,滋润中华儿女50年,因而成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范。中华民族八千年的悠久文明,积淀了许多传统美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子孙。这些崇高的道德品质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完全内化为一种民族的品质。雷锋作为一个劳动人民的后代,一个社会主义时代的优秀青年,完全继承了这种美德。这种继承完全不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所污蔑的所谓封建主义忠君意识的承袭,而是作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在创造新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扬弃和升华[4]216。

(三)时代精神的崇高典范

2012年3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中指出:“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的先进本色,内涵十分深刻,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当前,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5]这个意见对雷锋精神做了系统全面的概括,学雷锋不仅是做好事,学雷锋应该是全方位的。对大学生来说,雷锋精神应该成为一种精神引领。

“雷锋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闪烁着社会主义道德的耀眼光辉,具有引领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6]历史沧桑,方显英雄本色,雷锋精神培育了一代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树立了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正能量。作为当代大学生,更要发扬“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正确认识个人价值,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行事光明磊落。光大“螺丝钉”精神,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社会和祖国的前途命运。在我国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他们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资格、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保持政治稳定,搞好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繁荣,实现现代化。每年我学院约有300名同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这一伟大组织的一员。他们积极参与党课理论学习,深入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强化了爱国主义情感。

第二,拥有高度的道德责任感,遵守公共道德。很多学生积极、主动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参与慈善公益活动。他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有着强烈的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他们看来,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个人价值的实现会带来充实感。

第三,渴望成才,刻苦学习,发扬“钉子”精神,准备报效祖国,献身事业。积极思考祖国的未来和前途,有很强的民族忧患意识,为祖国整体荣誉着想,把自己的热情和青春融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他们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青春和力量。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西方各种思潮纷纷涌入,多元文化使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有些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他们重视物质享受,忽视价值观的塑造,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有厌世情绪等问题。同时,由于社会教育乏力和家庭教育的缺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人文素养被边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价值观错位,集体观念缺失。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整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指导思想。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下长大,一些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就成为习惯,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在集体生活中,这些人往往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不关心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自我中心意识膨胀。近年来,一些名校发生了大学生自杀、杀人犯罪的事件,而记者事后报道,这些人的学业很优秀,甚至可以用“追求完美”来形容。这种现象的一再发生,反映了大学生价值观的根本取向出现问题。

第二,人生观盲目,奉献精神失落。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要求“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要求社会精英以社会公共利益至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奉献社会作为知识分子的基本品质。但是一些大学生只求索取而不知奉献,只图享受而不愿奋斗。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他们只关注自身利益,社会精神变得功利化。在学校图书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桌子上摆满了书本,却不见主人的踪影,去上自习的同学没有座位只能无奈地看着满桌子的书本。虽然学校禁止占座,可对于这种“空城计”我们已司空见惯。甚至有的大学生占座卖钱,把公共资源用来谋取私利。在公交站台上,依旧有很多大学生不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只顾自己,一拥而上,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也是视而无睹,充耳不闻。

第三,缺乏正确的世界观,鄙薄劳动,节俭观念淡薄。劳动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和社会财富的源泉,热爱劳动是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很多大学生受到家长的溺爱,从小养尊处优,再加上现代社会中的攀比思想,出现了高消费甚至浪费现象。有些大学生看到身边同学穿着时髦,佩戴名牌,也不惜代价买名牌,全然不体会父母的辛苦。在餐厅,我们也不乏看到一些大学生丢弃吃剩的饭菜的现象,古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观念在许多大学生心中荡然无存。

第四,缺乏正义感,不能辨别真假、判断是非、区分善恶。孔子以“智、仁、勇”为三达德,孟子以追求正义为道德情操。道德建设特别是道德主体要具备善恶、是非、义利、荣辱观,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树立社会主义正义感,能够见义勇为,才是高尚的人。而目前一些大学生心理状态不稳定,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走极端。

三、学习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意义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词时,胡锦涛同志对雷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普通的战士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能够激励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表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7]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享受高等教育,是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群体,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雷锋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成长进步、不断完善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提高精神境界、引领社会风尚、营造和谐氛围、完善美好人生的生动榜样和有力载体。雷锋精神饱含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一)学习雷锋精神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内在要求

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形成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促进个人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大学不仅要加强对大学生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的培养,而且更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知识爆炸、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给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的泛滥,造成了人文精神贫乏和文化创造精神的退化等各种社会问题,而雷锋精神既蕴藏了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学习钻研精神,也蕴含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品质等元素。因此,大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将其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广大学生领会雷锋精神,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学习雷锋精神是大学生展现时代风采的道德支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就把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雷锋精神引导大学生学会奉献,回报社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雷锋在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的同时,收获的不仅是满足和幸福,尤为重要的是,他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融为一体,从而放大了个体自身的价值,丰富了生命。大学生应该结合实际深入研究雷锋精神的实质,把握雷锋精神蕴含的时代内涵,不能把学习雷锋当作一般的做好人好事。《论语》中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曾参讲“为人谋而不忠乎”,把刻苦学习和认真做事作为人生全部生活的三件事之一,而雷锋的“钉子”精神和“螺丝钉”精神就是孔子思想的时代演绎。大学生要展现良好的时代风采,就必须树立刻苦学习的优良学风和恪尽职守的忠诚品质,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完成,坚持“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这样,雷锋精神就会在华夏子孙中不断升华,成为我们的民族之魂。

(三)雷锋精神是打造高校特色德育文化的宝贵资源

北京雷锋小学校长刘淑银说:“学雷锋,不仅仅是做好事,更不是让现在的孩子把雷锋做过的事再做一遍。雷锋应该成为一种精神引领。”[8]雷锋精神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最生动的教材。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文化基因,爱国主义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当代大学生身处和平年代,更要居安思危,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而雷锋精神正是大学生们应该学习的精神榜样。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就表现为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核心。学习雷锋精神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去,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祖国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力量。

四、用雷锋精神引领大学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途径

(一)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是每一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有着巨大影响。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勤奋地学习科学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选择正确的行为活动。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应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抓好校园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台、电视台、宣传栏等,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的雷锋精神宣传,组织开展“寻找身边的雷锋”活动。及时报道大学生中的好人好事,让这些身边的“活雷锋”对广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升产生积极的价值引导,使学生在努力向上的校园氛围中健康成长。同时,也要对一些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分析危害,让学生引以为戒。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雷锋精神教育宣传,通过举办多种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弘扬与实践的各项活动。“雷锋精神具有良好的实践意识和实践作风,并把个人的实践完全投入到社会,是社会实践的楷模”[9]。用雷锋精神塑造学生品格,可通过“雷锋讲坛”、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学习雷锋精神的讲座与演讲等活动,激励学生自觉地修养,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正确的引导。也可以借助于媒体信息的传播优势,让学生观看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影视、电子书等,在高校形成一个多渠道、全方位的学习雷锋精神模式。积极有效地推进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使雷锋精神切实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表率作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教育主渠道作用

高校第一课堂的教学必须坚持“做人”素质和“做事”本领两手抓,而培养学生“做人”的核心素质就是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塑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接受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发生变化,但教育者的作用并没有削弱,相反有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教师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雷锋精神融入教育内容,通过真实、全面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大学教育的根本活动就是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针对专业课的内容、特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起来,传承文化,培养人格。同时,对各种消极、错误、腐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立场坚定的批判,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认知现实社会的能力,消除错误观念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提升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学习雷锋活动要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社会上学习雷锋活动大多集中在雷锋纪念日、文明宣传日,开展较多的也是形式固定的、内容普通的活动上,比如公益劳动等。所以容易出现纪念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现象,学习雷锋精神的活动趋于口头化、形式化。大学校园是育人机构,我们要把学习雷锋活动作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良好道德行为的常态活动,并且进行短、长期的活动规划,开展经常化、日常化的活动,找到契合点,与大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雷锋精神体现在时时、事事,体现在平凡的日常事务中,让雷锋精神成为每一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标杆,帮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从而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四)发挥高校社团组织的优势,形成弘扬雷锋精神的第二课堂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各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每个社团组织要充分利用一些有利时机,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大学生在学雷锋做好事的过程中将雷锋精神融入自己的头脑,将其内化于心,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高校党团组织可以通过党课、团课教育开展学习雷锋精神活动,积极引导、增强大学生的道德信念。其他文化、艺术社团通过举办学术、艺术、文化活动,吸引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在学校产生良好反响。一些慈善性社团通过组织参加社会慈善公益活动奉献爱心,使青年学生在奉献爱心中收获更多的快乐与感动。此外,还可以将活动与学生的德育评定结合起来,以各种形式激励和引导广大学生积极、自觉地传承雷锋精神。

要在大学生中学习和实践雷锋精神,发挥雷锋精神的人格榜样作用,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10]。要使雷锋精神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且内化为他们的自觉意识和信念,如此,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就必定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美丽的现实。

[1] 佚名.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EB/OL].[2015-03-05].http://fj.people.com.cn/n/2015/0305/c337010 -24071151.html.

[2] 占江.在“90后”大学生中践行雷锋精神的几点思考[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96.

[3]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4.

[5] 杜玉明.烛光里的沉思[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9.

[6] 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2-03-03(1).

[7] 李长春.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03-03.

[8] 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3-03-05.

[9] 高靓.50年,雷锋在校园里扎根[N].中国教育报,2012-03-03(2).

[10] 孙士国.用雷锋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J].理论界,2010(8).

[11] 胡锦涛.向中国青年群英会致信[J].党史文苑,2007(9).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大学生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拿出精神
大学生之歌
写给雷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