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5-08-15 00:50孙厚超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江苏盐城224051
安徽建筑 2015年4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能力

孙厚超 (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0 引 言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研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主要工种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的选择等,它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理论面广,实践性、法规性强。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决策方法,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计划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施工及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教学模式创新

加强实践示范教学内容,根据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热点,特别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要求和注册工程师考试要求,实时动态地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注重思维能力的拓展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突破口。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均表明:建筑施工技术理论研究会滞后于工程实践,一些工法已经在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但工法的理论依据以及机理的探究还不成熟,甚至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在教学中要将工程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形式移植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问题,使学生能够通过解决一系列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2 教学过程改革

适应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人才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研讨、解决问题,是培养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标准,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追寻的教学理念。

2.1 课程大纲设置

教学大纲的设置是在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针对本专业而制定相应的讲课内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人们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对实践的认识与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注重培养工程建设的实用人才。因此,课程大纲的设置是以掌握其研究对象为基础,研究对象包括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和要求以及质量验收标准、方法等来实现的,并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基于此,教学大纲的设置应以掌握上述研究对象的基本理论为主,突出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2.2 教材选用与建设

本课程教材选用的原则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基础,以利于教学活动“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可每2年组织专业教师对选用的教材进行质量评价,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教材的选用更加合理化。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以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规程要求为基础,要重点突出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提倡授课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取舍,结合工程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单元模块进行适当补充。也可按照课程知识相关性、互补性、内容实用性要求,通过调整、合并、重组等方式进一步优化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和模块,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深入研究行业标准,将新标准和课程实现无缝对接,已达到培养卓越的工程一线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教材建设要求。

结合工程实际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课堂授课形式,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形成教生的良性互动。教学过程不仅以简单的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工程实践中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培养。采用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有关砌筑工程施工和结构安装工程施工的讲解,把学生带到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讲解,效果就非常明显。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正确理解和领会本课程主要内容的实质,以便更好地掌握建筑施工技术工作的基本技术要求及基本工作方法[2]。

2.3 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上文的考察,大致可以见出《嵇康集》著录情况。它在嵇康逝后被人搜集整理,在晋已见记载;梁有十五卷,录一卷;至隋而亡,剩下十三卷;唐世复出二卷,然非其旧,且失其录;宋有十卷;经散佚至南宋末只剩六七万言,然仍标十卷,著录于陈振孙《解题》中;至明初被钞刻,遂有吴钞和黄刻。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排列和推考,庶几可串联康集流传之本事。

2.4 实验教学与实训基地的建设

阿莫西林通过与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

2.5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把关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始终强调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以注重实际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教学核心。构件虚拟仿真施工现场,让学生了解施工一线工作特点,可结合教材编制建筑安装施工过程仿真模拟教学软件。及时把握本课程的发展动态,注意吸收最新理论和最新技术的内容,并紧密结合生产实践。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建筑施工技术要求原理和方法,从而达到正确理解和执行规程规范的目的,通过精品课程设置和学科竞赛活动,使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直接的方法。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应注重课内理论、实验教育与课外生产实践相结合,注重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且应加大应用教学的力度。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了课程设计的环节,实践教学内容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有所增加。通过试验和基地实训,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可突出学生综合应用和设计能力培养;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完成试验达到训练提高创新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时坚持以鼓励学生为主的基本原则。使学生变得自信,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健康、和谐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懂得尊重他人,重视和关心他人[3]。对于从事土木工程专业工作,需要各个组织、部门、单位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目标。比如施工现场工作不仅需要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人员到场,还涉及到项目的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和政府质量监督机构,这需要具备沟通能力。

3 人才培养方式

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从学校学习到工作岗位的一个过渡阶段。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把关,首先是从选题上主要从两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方面结合毕业生签订的就业单位,到单位进行实际工程项目的参与,不仅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提高,而且尽早地接触步入岗位后的工作;另一方面,密切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设置毕业设计的子课题,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体系;从过程中进行跟踪控制,严格实行过程管理。这个环节的实施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应当对财务人员有所要求。保证财务人员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关注公司的具体生产流程以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情况。财务部门在得到这些新数据的同时应当通过科学的计算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及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帮助企业做出正确决策。

4 人才培养的保障

4.1 施工课程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选派青年教师到建筑企业进行不少于1年的工程锻炼和培训,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定期去企业调研学习,获得最新工程案例,掌握新的实践技能[4]。

4.2 聘请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担任本课程兼职教授,指导本专业课程建设,把握本领域内最新发展趋势,明晰建设思路和方法。

场景是通过综合运用五种关键技术得以实现并快速发展的。其一,移动终端设备,是场景体验的载体;其二。全面记录整个世界的大数据;其三,探测收集数据并报告变化的传感器;其四,提供高精准服务的定位系统;其五,用于获得个性内容的社交媒体。

4.3 吸引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工作

密切联系国家级大型施工企业,聘请高层次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企业兼职教师引导,让学生有国际合作背景的大型工程项目中担任技术助理,提高实践能力。

5 结 语

正确地解决建筑施工技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依赖施工基本原理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养成。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学习重在实践,在日常教学中都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工程实际的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注重对工程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和工程实践活动才能更进一步地掌握和理解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

[1]张俊林.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改革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刘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文献资料,2006(29).

[3]李如密,孙龙存.元学习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J].课程·教材·教法,2007(6).

[4]荀勇,李建宇.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4).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工程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