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工程常见的质量缺陷及措施

2015-08-15 00:50张世斌安徽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建筑 2015年4期
关键词:垫块水泥砂浆石子

张世斌 (安徽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安徽 合肥 230031)

0 前 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框架和剪力墙结构已得到普及,现浇混凝土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混凝土的质量意识也特别强。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现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缺陷采取的措施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阐述。

1 蜂窝麻面

1.1 产生原因

①没有按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配制,或粗骨料、水泥、加水量不正确,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②模板表面未经处理或虽经处理但达不到要求;

③模板拼缝不严密,孔隙没堵塞好,或模板安装不牢固,在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从而造成漏浆。

④未控制好混凝土搅拌时间,拌和不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⑤混凝土下料方法错误,或振捣方法不当,造成振捣不密实,或漏振。

⑥钢筋密集处(如梁柱交接处)钢筋重叠层数多,间距过小,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1.2 防治措施

①根据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原材料计量要准确。

②模板表面清扫干净,不得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选用正规厂家出厂的模板隔离剂,板面涂刷均匀,不留死角,不得漏刷。

③模板板缝拼接要严密,有缝隙和小孔洞处要用柔软且任性好的材料堵塞密实,浇灌过程中,要对模板支撑检查,防止模板下沉或位移,造成漏浆。

④混凝土投料顺序要正确,搅拌均匀,控制好搅拌时间,坍落度适宜。

⑤浇灌时要分层连续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在振捣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有效半径,振捣要密实,直至气泡排完为止。

1.3 处理方法

1.3.1 小蜂窝用钢丝刷将混凝土表面刷洗干净后,再用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1.3.2 较大蜂窝

剔凿去蜂窝处软弱松散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木模板制成喇叭口形状,留设一下料口,并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塞捣实,并加以养护。

1.3.3 较深蜂窝

蜂窝处比较难清理,可埋压水泥浆管、排气管注浆,表面抹砂浆或浇灌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相同成分的砂浆,将麻面处抹平压光。

2 缺棱掉角

2.1 产生原因

①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度达不到要求,混凝土浇筑后未按要求养护或养护不及时,致使混凝土脱水,强度低。

②模板吸水过多而集聚膨胀,产生受力将混凝土边角拉裂,拆除的模板将构件棱角粘掉。

③拆模时边角受到外力或重物碰撞,或未作保护致使棱角被碰掉,或混凝土未达到拆侧模时的强度就拆除构件侧模。

2.2 防治措施

①在浇筑混凝土前充分湿润木模板表面,混凝土浇筑要有专人浇水养护,

②拆模时对易碰到构件棱角加以保护,不可用力过猛过急;混凝土具有1.2MPa以上强度方可拆除侧面模板。

③吊运模板要有专人指挥,防止撞击混凝土棱角,运输过程中,将阳角用草袋等厚软材料保护好,避免碰损。

2.3 处理方法

缺棱掉角尺寸不大,凿去该处松散混凝土颗粒,充分冲洗湿润后,根据破损程度用水泥砂浆(配比为1:2或1:2.5)抹平;缺棱掉角尺寸偏大,凿去该处松散混凝土,安支模板后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填补捣实,加以养护。

3 孔 洞

3.1 产生原因

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卡住,还没来及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②混凝土一次下料较多,混凝土分层过厚,下料时自由倾落高度过大,振动器具振动范围达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③混凝土内掉入一些小的施工用具、料头、泥石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堵住。

④振捣混凝土顺序不当,产生漏振,导致出现孔洞。

3.2 防治措施

①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在浇筑混凝土前将密集处的钢筋尽可能分开,方便下料,采用高一标号的细石子混凝土浇灌。预留孔洞处两侧同时下料,侧面适当部位加开浇灌口,严防离析和漏振。

②泥石块、模板等施工用具等杂物掉人混凝土内,及时清除干净,必要时可设置清扫口。

③组织好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严格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防止漏振。

3.3 处理方法

剔去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用压力水冲洗干净,支设模板成喇叭口,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一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浇灌、捣实,加以养护。有一定的强度后凿除多余混凝土与原构件面一致。

4 露 筋

4.1 产生原因

①混凝土浇筑前木模板表面有泥浆等没有清洗干净或未浇水充分湿润,缝隙没堵好,浇灌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垫块被振移动走位,垫块数量太少或未放,致使钢筋靠近模板一侧混凝土露筋。

②混凝土构件截面偏小,钢筋过多过密,石子偏大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过少或钢筋周围无水泥浆,造成露筋。

③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无浆或少桨,模板漏浆。

④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偏移到一侧,造成露筋。

4.2 防治措施

①混凝土浇灌前模板面要冲洗干净,缝隙要堵实严密。浇筑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垫块间距要适当,对于较重钢筋骨架下的垫块要有一定支撑强度,防止被压碎。

②钢筋密集时,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并有良好的和易性。

③混凝土振捣时不得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将钢筋尽可能分开,再进行下料振捣混凝土,严禁用棒直接振开钢筋。

④做好拆模时间表,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4.3 处理方法

4.3.1 表面露筋

用钢丝刷刷洗干净后,将露筋部位用水泥砂浆(配比为1:2或1:2.5)填充抹平。

4.3.2 露筋较深

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石子,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标号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 温度裂缝

5.1 产生的原因

①使用水化热大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砂、石含泥量大超标,石子级配不合理。

②在结构薄弱部位及孔洞周围未采取加强措施,使其强度达不到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应力。

③混凝土浇筑后未能及时养护,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浇筑后,覆盖的保温层过早拆除,混凝土受冻所至。

④大体积混凝土未及时做好温控措施。

5.2 防治措施

①合理选用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级配好的石子,控制砂石含泥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混凝土中参加减水剂或粉煤灰,降低水灰比。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选用中低热水泥。

②在结构薄弱部位(如管线叠加处)及孔洞转角,配置适量细直径的钢筋或钢筋网片。

③在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浇筑时不宜过快,以利于混凝土散热。

④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避开高温炎热天气,尽量选在阴天或夜间,若不能避免,可采用冰水或水中加冰屑搅拌混凝土,骨料应喷水冷却并加以覆盖。

⑤加强早期养护,加强温控管理工作。大体积混凝土内适量预留一些孔洞或埋入循环管道,灌水降温。

5.3 处理方法

表面裂缝采用环氧胶凝涂刷两遍或贴环氧玻璃布在缝隙处,用水泥砂浆(配比为1:1~1:2.5)喷抹。缝隙大于0.1mm贯穿裂缝,灌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注浆。

[1]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毛鹤琴.土木工程施工[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垫块水泥砂浆石子
乳化沥青改性水泥砂浆修补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不同纤维对磷酸镁水泥砂浆早期性能的影响研究
蛋和石子
步进梁加热炉耐热垫块的改进
石子
轧钢加热炉垫块的选型应用及发展趋势
间隙单元在独立舱式液货船强度计算中的应用
高钛型高炉渣砂代砂水泥砂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摆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