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甘棠苑复建点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2015-08-15 00:50解朝阳安徽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建筑 2015年4期
关键词:筏板抗渗测温

解朝阳 (安徽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安徽 合肥 230031)

1 工程概况

甘棠苑复建点一期工程,位于南淝河路与当涂支路交口,占地面积为5.33hm2,拟建1栋23层、1栋24层、5栋26层、3栋29层共10栋住宅,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约12.9万m2。

该工程主楼基础均为筏板形式,混凝土厚度1.3m~1.4m,每栋楼基础混凝土量约800 m3,图纸设计采用C40防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并明确说明在混凝土中要添加6%的FAE纤维抗裂膨胀防水剂,计划每个单体筏板混凝土浇灌时间在10h~15h完成。

2 施工准备工作

2.1 施工方案编制

工程在土方开挖前,我们依据施工设计图纸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规范,结合施工现场情况,编制了专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经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审批后,报监理单位审核通过。

2.2 材料选择

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材料选择是关键。根据合肥市相关规定,使用的是商品混凝土,首先选择2~3家证照齐全、实力雄厚、设备先进、运输距离较短的商品混凝土供应商,报建设、监理单位审核,并实际考察,最终确定2家。每次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前,选定一家供应,再备选一家,目的是确保混凝土能连续供应。要求供应商按照设计图纸规定的C40抗渗混凝土进行试配,同时对混凝土主要材料要求如下。

①水泥是造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材料,供应商想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但这种水泥水化热较高,混凝土内外温差较难控制,有可能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P.S42.5。

②在粗骨料选用方面,重点考虑强度和级配,粗骨料能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而级配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材料选用了散边碎石,粒径5mm~31.5mm,将含泥量控制在0.4%内。

③细骨料如用中细砂,混凝土的用水量就增大,水泥量也要加大,水化热也就随之提高,混凝土温度上升易造成裂缝产生。所以选用霍山粗中砂,含泥量控制在0.4%范围内。

④粉煤灰对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一定作用,同时也便于泵送,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但粉煤灰能造成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材料选用淮南平圩发电有限公司生产的Ⅱ级粉煤灰,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法,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

⑤外加剂:设计图纸要求添加FAE抗裂纤维,为此查阅相关资料,并对生产厂家考察,该产品具有早强、微膨胀、补偿收缩和提高混凝土抗裂抗渗的作用,我们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按每立方米水泥用量的6%进行添加,并有专人负责。其他外加剂,具体由商品混凝土供应商按要求试配确定,最终供应商经试配确定添加的外加剂为PY-Ⅲ早强防冻高效减水剂(液1.8%C),含量为1.6%。

2.3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混凝土供应商根据对大体积商品混凝土材料的要求,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配置,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试配,最终确定的配合比(每立方米用量kg):水:水泥:砂:石:外加剂:粉煤灰:FAE抗裂纤维=177:419:665:1041:7.46:47:28。

3 现场准备工作

①在土方开挖完成后,首先桩基验收,桩基验收完毕后,进行以下隐蔽工程施工:基槽垫层混凝土浇筑、自粘防水卷材粘贴、防水保护层混凝土浇筑,进行筏板钢筋绑扎和墙、柱钢筋栽插,木工及时对基坑四周和电梯井、积水坑用木模板支设,因有地下室,按照设计图纸留置了沉降缝,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对钢筋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并通过。

②浇筑混凝土前,在柱、墙钢筋上标出50cm的控制线,并用红漆作标记,供浇筑混凝土找平使用。同时确定测温点,准备好温度计以及保温所需的塑料薄膜、草席、毛毯等。

③以防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意外停电,配备一台备用发电机,确保混凝土振捣连续作业和施工照明正常供电。

④施工员组织浇筑混凝土班组及相关人员全部就位,并检查振动棒、平板振动器等设备是否处在良好状态,要求在岗人员各负其责,确保混凝土连续浇灌的顺利进行。

4 施工方法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筏板施工已进入冬季,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浇筑时间均安排在白天施工,根据每个单体的混凝土量,一个白天即可施工完毕。

4.1 施工段的划分及浇筑顺序

此工程共有10栋楼,每栋楼基础筏板设为一个施工段,每个施工段混凝土量约800m3,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同时结合天气情况,逐个施工。

4.2 混凝土浇筑方法

①根据已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采用水平循环,斜面分层施工,上下层间隔时间控制在4h~5h,也就是混凝土初凝前要进行下层浇筑,每层浇筑的厚度为50cm左右,由于筏板厚度为1.3m~1.4m,分为3层,迎筏板短边向长边推进,一层一循环,严格防止施工缝出现,同时将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110mm~120mm。分层浇筑,混凝土散热速度较快,对混凝土裂缝形成进行了有效的事先控制。

②为使混凝土振捣密实,避免冷缝出现,在浇筑混凝土前配备5台插入式振捣棒(3台工作,2台备用),分3道布置,第一道布置在出料点,使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第二道布置在坡脚处,确保下部密实;第三道布置在斜面中部。每个振捣手固定专人,严防漏振。

③由于层层振捣,大量水泥浆浮于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易使表面开裂,我们在表面均匀的撒上一层薄薄的小石子。在混凝土浇筑后6h~8h内,初步用长刮尺刮平,初凝前用平板震动器震动,再用机械抹光机搓平抹压,然后由人工用实木抹子搓平,以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

4.3 测温点的布置

根据规范要求,采用留置测温孔的方式进行测温,具体方法如下。

①根据专项施工方案,每个单体布置测温点4组,每组3个,1组布置筏板拐角点,1组布置在中部,1组布置在迎风侧边,1组布置在电梯井处。

②每个测温点设上、中、下3个测温孔,上孔孔口距底板面100mm,下孔底距垫层200mm。用DN25的薄壁钢管预先放置在底板内,并固定在底板钢筋上,孔底下口先砸扁折封,孔口用保温材料塞严,防止杂物及水分进入孔内。

③采用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DT-8830的K型温度探头插入测温孔中,同时对该孔用红外线来测量,两者的值相同时即为该孔的实际温度,温度值应随时记录。

④对测温时间作如下安排:混凝土浇筑1d~4d内,每4h测一次,5d~8d内,每8h测一次,以后1d测1次,持续14d;当时环境温度为-1℃~6℃,混凝土入模温度7℃,混凝土内部最大温度为46.2℃,最高升温42.3℃,第3天达到峰值,维持1d~2d后,开始缓慢降温。

⑤对每次测温的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及时上报项目技术负责和资料室。

4.4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在其上部刚能行人时,就立即覆盖两层草席,再用塑料薄膜覆盖。根据测温记录,第4天,开始缓慢降温,我们在塑料薄膜上又覆盖一层毛毯;第6天,内部温度下降到31.2℃左右,室外平均温度在4℃,我们再加一层毛毯,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0℃左右。养护重点为底板与外墙交接处,要覆盖严密。

4.5 混凝土试块的留置

①现场按每浇筑100m3(或一个台班)制作4组试块,1组压7d同条件强度,l组作14d同条件强度备用,2组压28d标养和同条件强度归技术档案资料用。

②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2组。

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覆盖结束时,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检查,底板混凝土未出现任何裂缝,同时观感、平整度均符合规范规定,试块抗压强度、抗渗等级均满足设计要求。

5 结 语

虽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但只要事先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好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混凝土配合比,选择好覆盖材料;事中严格按已编制的方案执行;事后认真细致观察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做好记录,搞好覆盖措施和试块留存,就能使混凝土裂缝达到有效的控制和杜绝,消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带来的安全和使用隐患。

[1]GB50204-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彭立海,等.大体积混凝土温控与防裂[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4]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筏板抗渗测温
大型熔铝炉用特种抗渗高铝砖的研制与应用
基于抗渗性试验的混凝土自修复材料研究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高速铁路桩筏结构的筏板合理设计研究
硬线测温探头在离心式压缩机组的应用
超高层筏板钢筋采用型钢支撑施工技术探究
浅析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变压器光纤测温探头的安装固定
基于DS18B20的单片机测温系统
浅述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