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

2015-08-15 00:49
山东纺织经济 2015年6期
关键词:组织化农贸市场农产品

(西安外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7)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具有十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同时,拥有广阔的地域空间,农产品材料分布特点较为分散,且地域特征较为显著。我国农产品品类众多且具有极强的差异性特征,就目前我国农产品包装情况来看,包装程度低,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尚未达到严格要求。因此,加强农产品物流研究,建立完善农产品物流模式十分必要。更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基础性作用。

一、农产品物流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逐渐建立并完善,政府的支持力度也日益增大,对“菜篮子”工程的重视建设力度逐渐提高。但就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现状来看,仍存在一定不足,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

(一)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形式多样,包括单独农户形式,也包括企业及企业合作社形式;包括个体摊贩,也包括大型加工连锁企业。这种形式下我国农产品物流整体数量较大,但规模化与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区别于其他类别商品,其自然属性特征明显,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对时间的要求较高,因此产品交易时间受到较大限制。基于此交易模式下农民通常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收购价格。这种物流模式下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直接影响农民谈判议价能力。

(二)农贸市场缺乏公益性

农产品在整个物流环节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包括农产品自身损耗、配送运输、以及“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农产品“最后一公里”主要说的是农产品在农贸市场摊位进行直接销售。就目前我国农贸市场规范管理现状来看,主要以政府转移市场经营权形式为主,行政管理弱化后使农贸市场缺乏公益性,在这种市场性规模下提高摊位整体费用,这给农产品最后流通带来大制约,是影响农产品物流模式实施的重要问题。

(三)政府干预力度不够

就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主要是通过借鉴国外管理经验,再综合我国具体国情而制定。这些物流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践性,但在具体实践中尚存在一些不足,这与政府干预力度不够有着直接关系。我国农产品范围广泛,为保证其运作具有规范性就离不开有效的监督、管理。但就实际情况来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物流调控政策,对农产品物流环节中涉及的工商、交通、卫生等部门之间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这都给农产品物流带来制约性影响。

(四)物流信息缺乏及时性

农产品物流过程中需要对每各环节的信息及时掌握并处理,保证其快速传递。但目前由于农产品物流中的生产到零售缺乏完善的信息采集机构和管理部门,使信息流通存在盲目性,缺乏具体的系统理论进行信息管理与传递,阻碍农产品物理模式实施。

二、农产品物流模式应用优化研究

(一)模式优化分析

结合我国物流模式研究实际情况,我国农村当前主要实施的家庭经营生产模式,还包括农村合作社等形式的合作组织。与此同时,农民的经营产品种类广泛,属性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地区经济生活状况也不仅相同,因此对农民的经营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为此,综合诸多方面因素可以发现,形成以农产品批发市场流行的产品物流比较能够适应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龙头企业品牌效应的物流以及连锁配送形成的超市。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的促进农村产品生产经营。

(二)模式优化对策

结合国内外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现金经验与成果,通过对我国农产品物流方面的实际研究,形成优化方案是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1.优化组织化

从物流模式整体效果上看,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行业缺少组织化,因此,应当形成、培养具有特色的物流主题,例如以农民为基础成员的组织形式,或者通过以现金企业为带动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化的模式能够有效实现家庭组织形式农民无法实现的功能。能够有效完成集货、储存以及配送加工功能。且这种组织化的模式产生能够形成一些配套性的功能。例如可以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有助于农民把握市场信息,避免造成损失,充分发挥组织化优势特征。除此之外,还能够进一步增强现代化建设程度与水平。

2.促进“农超对接”发展

发展“农超对接”属于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使用市场经济环境的一种表现,更是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农民散户与市场之间联系起来,将农产品产业链通过专业化连接起来,将生产、销售、运输、配送等环节有效的组织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将能够极大的提升运送效益,并能够促进农产物流模式实现效益上的提高。

3.发挥农贸市场公益性特征

农产品物流组织形成想要获得成功,需要充分重视农产品物流行业的主体地位。我国应当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实际生产组织形式当中采用成熟的运行模式。大城市当中应当采用具有公益性的农贸市场模式,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顽疾。

4.提升监督管控手段力度

形成良性市场竞争环境,是促进农产品物流模式形成的重要保障,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政府的调控与监管职能。通过积极主动、可信的监管,才能够为农产品质量保障以及信誉维护提供基础。随着我国发展农贸市场公益性依赖,相关问题层出不穷,政府实现对相关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才能够真正解决上述中问题,确保实施效果能够被真正改善。

5.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需要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整体意义的市场供求与信息化功能。建立完成的制度内容,并将生产建设的各个环节统一起来。例如日本的农产品已经采用了电子设备进行现场拍卖交易的方式就是一种重要表现。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发展现状与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相关研究理论内容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水平的提升,并能够通过模式研究具体解决相关问题。形成真正的优化模式,影响农产品物流行业发展的因素相对较多且比较复杂,为此,形成有效的研究模式能够促进效率提升。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未来的农产品物流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1]邱祝强.基于冷藏链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及其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07.

[4]韩红莲,张红程.发达国家鲜活农产品物流实践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8):4285-4286,4318.

[5]宿长海,宋晓露.大连市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 2010;(4):100-101.

猜你喜欢
组织化农贸市场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亚临界芝麻蛋白粉挤压组织化工艺研究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添加剂对高水分挤压组织化复合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
全国首家农贸市场
———沈阳北行农贸市场
挤压工艺参数对高水分组织化小麦蛋白产品特性的影响
《花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