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个性在体育课上自由发挥

2015-08-18 18:32陆远任
教育界·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活动

陆远任

素质教育的积极推进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阳光下、草地上,天真无邪的孩子在尽情地嬉戏;操场上,足球小子在狂蹦中自由挥洒着年少的激情,这是许多孩子向往的体育课活动情景。但目前的状况是,各学校及家长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过度忧心,以减少学生的活动时间、限制户外校外的活动机会,来维护所谓的校园安全,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个性特点和独立性的,应该扭转以往过于重视接受学习的现象,发挥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改革,要侧重于课堂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使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参与的一门课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学生个性自由骣骋于体育课堂呢?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

兴趣即兴致,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它是个性的最直接体现。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来自哪里?兴趣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孩子对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在体育课上表现异常活跃,但其组织纪律性不是很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性体育活动的意识较弱,他们往往都是心不在焉;而对体育课充满兴趣的孩子,只凭个人兴趣就会选择性地进行活动。在我任教的八年级就有一个特别顽皮好动的男孩子,在教室里上课他老是坐不住,上体育课也没有集体意识,都是玩自己的,许多老师对他束手无策。通过几次接触,我发现他自尊心特别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同学面前老喜欢表现自我。所以我积极鼓动其参与课堂的管理,让他负责体育器材配置和回收,转化其活动兴趣,培养其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在对他进行说服教育时,我向他说明器材管理这个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老师的重视程度,要胜任这份工作,应该在课堂上做其他同学的表率,建立威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这位同学的组织纪律性和活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把体育器材管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

其次,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并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活动情境。情境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比较强,兴趣也比较容易激发和转化。因此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也应多样化,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实际出发,多选择一些儿童化、趣味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放开心扉,融入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体验体育带来的无穷快乐。

二、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1. 自主创新,彰显个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个性需要和情感体验的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要善于把问题留给他们,把学习的任务“下放”到学生当中,使“填鸭式”变为主动式,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例如,在拍毽子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器材创编动作,他们互相合作,互相商讨,编出许多花样动作,其兴趣之高出乎我的意料,而且没有人愿意中途休息,整个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气氛。所以说,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不但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而且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出现“唯我独尊”,不允许学生“越位”,压抑学生个性的局面,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成功的乐趣。

2. 关注差异,培养个性

学生个人的心理、身体和个性特点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差别,这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淡化技能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学生发展的评价过程。课堂教学的设计既要让身体条件差的学生“吃饱”,又要使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吃好”,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所以,教师必须下功夫去研究,对症下药,全面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例如,在我所教的八年级二班有一位这样的小女孩,由于先天因素,在课堂中连最基本的排队位置都记不住,每次都是同伴拉她进队伍,帮助她完成任务,帮她建立自信心,使其能享受到活动的乐趣。在实践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集体评等形式,使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三、尊重关爱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时的体育教学当经常受到场地、器材、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干扰。严格规范的课堂纪律既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又能防止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但过分严格的纪律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个性的自由发挥。因此,教师对体育课的课堂纪律应当实施弹性管理,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加以正确引导,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少一些责备,多一份尊重和關爱。同时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主动放下“严师”的架子,多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地交流合作,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进行“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创新学习,为学生个性的张扬设立良好的心理条件。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个性和人格,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生动的主角。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体育课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