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5-08-18 15:50张凤艳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7期
关键词:环境审计环境会计

摘 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成为人们当下热议的话题。国家为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尤其在经济领域环境会计的应用对于企业节能减排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从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环境会计运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环境会计在中国经济中的运用。

关键词:环境会计;环境审计;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制

一、环境会计建立的必要性

1.建立环境会计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了高速增长,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世人瞩目。但由于经济发展中不注意保护环境,为此我们也为牺牲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为此,政府提出了环境会计政策,希望通过会计核算的方式引导企业。政府倡导建立环境会计,设定环境成本,鼓励企业在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的科学保护。环境会计的建立是政府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建立环境会计是深化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建立起了关于环境会计核算的相关法律法规,而我国还没有建立环境会计核算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深的今天,环境会计的缺失一方面使得我国环境会计发展领域与国际脱轨,不利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环境会计信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衡量外商投资者对我国的环境破坏程度,不利于保护我国的环境。因此,深化对外开放有必要建立环境会计体系。

3.建立环境会计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顺应时代潮流,树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打造企业科学环保的品牌。建立环境会计有利于企业科学核算企业产品成本,利用利益驱动,刺激企业主动去节能减排,降低成本。进而培养整个经济社会科学环保的氛围,保护环境。

二、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1.环境成本界定不明确。环境成本作为科研领域的一项课题,在我国研究的起步较晚。在我国,人们对于环境成本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治理环境污染所需要的成本。关于环境成本的法律法规尚需完善,环境成本的界定不明确。环境成本界定不明确直接导致环境会计计量和确认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陷。

2.环境审计发展不完善。在我国环境审计同样存在着起步晚,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环境审计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基础。我国对于环境审计各个方面研究,缺乏整体的协调与沟通,造成环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时只注重财务报表某一方面的审计,而缺乏对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全面了解和分析。此外,科學绩效评价体系的缺乏也是我国环境审计的重大缺陷。环境审计发展不完善就使得环境会计建设缺乏辅助体系的支撑,造成环境会计独木难支。

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制不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制不完善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缺乏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制度的约束,监管部门对于企业破坏环境行为的监督不力,进而环境污染的信息披露不规范,企业实行环境会计无助于企业环保形象的建立,反而增加企业自身产品的成本。因此,企业在实行环境会计方面主动性差。此外,由于没有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没有进行统一规定,,导致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不能达到鼓励企业实行环境会计的目的。

三、对我国环境会计建设的建议

1.合理界定环境成本。首先应明确环境成本的涵义。环境成本,顾名思义,就是指企业日常经济行为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以及为恢复环境所付出的成本。根据环境成本的定义以及企业日常经济行为,可以根据企业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对环境成本进行分类,分为事前成本、事中成本和事后成本。其次,明确环境成本资本化与费用化的界限,明确环境成本的确认。对于能够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或避免环境污染的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而对于由于污染环境的罚款或其他赔偿等,不会给企业未来带来收益,应当予以费用化。此外,在核算企业产品成本时,将环境成本分配到产品成本核算当中,这将使得企业产品的成本提升。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是企业最原始的动力。在利益驱动下,企业将主动地寻求降低企业环境成本的方式,更加追求节能减排,降低企业的污染水平。

2.完善环境审计。环境审计是环境会计得以健康发展的保障,完善环境审计,一方面要完善环境审计理论体系,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同时借助国外先进的经验,从环境审计实践中不断完善环境审计理论体系,也可以借助于科研机构等力量来完善环境审计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要不断地完善环境审计的绩效评价体系,环境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是推动环境审计理论体系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完善环境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

3.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制。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制,一方面要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国家相关立法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规,使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有据可依,同时利用法律的强制性促使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另一方面,要统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有利于不同企业之间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对于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相关监管部门要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

建立环境会计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潮流,是企业会计发展进步的趋势所在。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实际,建立适应中国企业运用的环境会计体系,从而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减少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沫妍.我国的环境会计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01).

[2]李瑞萍.浅谈荷兰环境会计对我国的启示[J].对外经贸,2013,(12).

[3]李月.环境会计研究的必要性分析[J].商业经济,2013(04).

[4]梅怡,章道云,熊青.环境成本界定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1(02).

[5]宋凯琴.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和披露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2012(05).

[6]张娟.国外环境审计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上),2014(02).

作者简介:张凤艳(1988.01- ),女,河北,河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会计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环境审计环境会计
中国环境审计研究:现状与未来
治理视角下的环境审计模式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关于低碳会计问题的若干思考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试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实施
国外水资源环境审计经验及启示
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
环境审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