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2015-08-18 17:06李瑞平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7期
关键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

摘 要: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产生的问题了,实在发展的过程中长期持续存在,并且只要经济与产业形势与大环境在改变,这个问题会不停地产生于出现,要想知道如何做出调整与改进,就必须对其结构问题进行深度细致的分析,本文从产业结构开始分析,再到三个产业的分别分析与集中讨论来进行研究。希望给后来者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问题;调整

一、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区别与联系

经济结构相比于产业结构来说,是一种宏观的关系,其主要内容是指三大产业之间的结果,各种所有制之间的结构等等,是一种包含消费,生产,进出口等的宏观运行体系。而产业结构指的是第一、二、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研究的是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关系,比如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的方式等等,从而眼球处其中的变化与规律,推测出其发展规律等等。也就是说,产业结构的研究及研究产业理论也研究产业关联理论。

二、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分配不合理

由于国内的经济政策偏向性明显,对于企业的成长非常不利,经济的增长模式变得具有高负荷,因而便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生产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结构性或者地域性的生产过剩,或者是高成本导致的低效益,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产业十分的分散,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很少有交集,更少有合作与双赢。又如,因为产业结构通过政府的资金支持而发生的改变,使得投资主体的不健康成长,同时也导致了科研与产业分离,这就回让企业无法享受到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好处。

2.产业结构发展趋同化

农业因为技术不够成熟,导致不能生产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又由于政策或者地方保护,或者片面的市场需求调查,导致的重复生产,这两者都将导致生产结构的趋同化。生产结构的趋同化毫无疑问的会导致资源分配率低下,重复投资和重复的过剩,整体降低了行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3.农业内部结构不成熟

我国农业的飞快发展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然而农业产业结构仍然不成熟。首先是农业产品在发展优质产品上成效不高,虽然我国在某些产品在国际上需求很高,然后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无论是品种和品质上都有所欠缺。其次,很多农业企业对产品的在加工与包装都并不重视,很多农业企业的销路并不远,所以对产品的储藏和运输,保险等不重视,又因为觉得客户群体是普通大众,就并不太重视包装,种种原因使得产运销体系不健全,全靠产品而不附加加工业的利润,会使得产业的盈利模式的单薄和抗风险能力减弱。再次,没有利用地域优势,而是使得农产品分布混杂,没有形成区域规划布局。

4.第二产业博而不精

我国第二产业生产力很强大,然而第二产业的工业化进程缓慢,无论是因为劳动力的素质不高,生产不了高新技术产品,还是因为结构调整与升级跟不上发展,我国第二产业的问题已经十分明显与重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基础产品占有率大,产品的升级和产业链的发展受阻。我国工业化的缓慢导致产品的附加值很难提升,我国虽然出口额很高,但是其中外资企业占有量超过一半,这对本土第二产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对国家经济也多了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其次,第二产业的技术革新缓慢,不重视研发新技术,甚至可以说忽略研發投资,这使得产业升级变得非常的艰难。与此同时,对国外的一些技术或者核心部件的一来对于我国的经济将会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这将使得我国很多产业尤其是日新月异的电子产业因此变得非常被动,只能降利来维持发展。再次,我国的产业模式比较刻板,这会给企业带了稳定的订单,然而同样让企业对于技术创新没有太多的想法了,同时,我国的产品对于进口和组装依赖性以及对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的低下的创新能力使得我国产品的渠道和结构变得单一而僵化。

5.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虽然第三产业发展十分迅猛,然而第三产业的的发展水平滞后,同时,第三产业的总量小,导致其无法像发达国家一样成为本国经济的最大支柱。同时,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结构与我国的产业结构差异比较大,同时,我国的第三产业的品质和技术水平欠佳,这队第三产业今后的发展十分不利。

6.三次产业间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

与库兹涅茨的研究的成果不同的是,我国第一产业应该是比较劳动上产率在稳定的基础上,进入较高收入水平后显著上升,但是我国第一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却很低,同时由于工业的从业人数的减少,但是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专业的过程并不顺利。这从侧面也印证了对我国从事低水平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资源分配不合理,结构的不合理与效益低下也从侧面说明我过三次产业间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低生产率的劳动力对于就业问题也是十分不利的,然后整体的提高劳动力效益是依赖社会的进一步分工细化的,故而即使经济持续增长,就业率依然还在上升,这对于我国的产业发展来说是一个绕不过的问题。

7.结构能源效益差

我国一直强调对于能源的利用率,保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国的能源效益占比的提高使得高能源效益占比的缩水说明了结构能源效益的低度化。在现状而言,我国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对于能源的需求是无法绕过的。故而能否轻型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保持能源的弹性,是提高结构能源效益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1]何德旭,姚战琪.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2008(5).

[2]何雄浪,李国平.专业化产业集聚、空间成本与区域工业化[J].经济学(季刊),2007(4).

[3]何艳.外商直接投资的出口溢出效应,基于产业关联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1).

[4]江飞涛,曹建海.市场失灵还是体制扭曲,重复建设形成机理研究中的争论、缺陷与新进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9(1).

作者简介:李瑞平,河北邢台,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

猜你喜欢
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工位大调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
18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