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学情分析的现状与解决策略

2015-08-18 05:50苟涛
教育界·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个性特点学情体育课

苟涛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让学生更顺利、更有效地学习而服务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体育教学同样如此。

一、现状分析

1.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

许多体育教师在研究、分析学生这部分做得很不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都很详细,但唯独缺少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得较少。

2.进行教学设计时淡化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分析

少数体育教师对大多数学情分析也只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和帮助意义不大,“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仅仅对学生整个年龄段的特点加以分析,忽视了本节课需要传授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分析。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时,夸夸其谈,笼统抽象,仅仅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运动倾向加以分析,忽视了对授课对象个性特点的分析。

3.进行课堂教学时忽视对课堂动态生成的预判

体育教学设计只是一个预案,学生个性千差万别,很难保证体育课上不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因此体育教学应该是灵动的,教师应该随机应变,切不可死搬教案、照本宣科,全然不顾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全然不顾学生的合理需求,强行推进自己预先设定的教学程序,这是不科学合理的,也违背了教学规律。一次课上,几个学生偷偷练习对墙垫球,一位老师把那几个学生训了一通。课后经过询问,原来那几个学生是学校排球队的,他们的垫球水平和能力已经超过了其他学生。遗憾的是这位体育教师没有能机智地处理好这一课堂上出现的“意外”,表面上看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则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解决策略

1.做好课前分析,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做好学前分析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课前,教师首先应该对授课班级的学生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包括年龄特点、认知基础、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本课需要授课的内容,根据以往授课的经验教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及时的帮助和支持,顺利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在课前和学生一起谈话交流,一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二则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调查问卷,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认知基础等,摸清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预判。这样,上课时教师就能做到胸有成竹,遇到突发情况也能游刃有余地应对。

2.做好课中分析,为课堂教学护航

尽管教师已经在课前对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但也难保课堂上不会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也正体现了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也是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所在。因此,教师在做好学前分析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课中分析,时时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趋势,及时做出相应的判断和改变。

首先,在准备练习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准备活动或者小游戏,并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预测后续的教学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应该怎么解决,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在新授阶段,教师要加强课间巡视辅导,发现错误的或者不到位的动作,要分析形成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要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同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纠正、共同进步。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最后,教师还要善于观察,透过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了解他们心里的真实感受,以便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节奏。

3.做好课后分析,为后续教学铺路

万事皆要有始有终,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已经结束了。细节决定成败,反思方能进步,教师还应回忆课堂中的细节,对处理得好的环节要总结经验,对处理得不好的环节要吸取教训,思考解决的措施。此外,还可以在课后和学生进行一次谈话或者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上课时的心理状态和身体感受。这些做法都是为今后的学情分析积累资料,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而服务,教师的教法应该因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只有综合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学情分析,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个性特点学情体育课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体育课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新生代员工的个性特点及管理对策刍议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