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素入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08-18 06:14姜玉娟
教育界·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目标评价数学

姜玉娟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则起着主导作用。在课堂中要建立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从课堂因素入手,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及可持续地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学生获得什么确定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取决于教师的数学教育价值取向、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对数学课程的准确理解与把握。学生获得多少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唯一指标,而并不是指教师教学是否认真或是否完成教完内容。确定科学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

首先,更新数学教育理念,确立有效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实现。数学课程目标不仅要关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悟和体验。因此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建构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从而达到师生的互动和共同发展,不再是让学生记住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进行反复操练的过程。

其次,坚持尊重学情,以生为本,力求全体和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以问拓思和以学定教,形成高效互动的有效课堂。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度,而参与度则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师生应积极互动交往,使课堂成为师生智能展示与能力发展、共同学习与研究知识的殿堂。

第三,正确定位课堂教学标准。认真阅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知识目标要求,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现。准确地把握数学的教学任务,防止出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出现严重脱节。

二、立足学生的学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虽然是知识的呈现者,但更要重视学生本身对各种知识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思考学生想法的原因,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重新建构信息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把课堂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生“学的课堂”。教师要成为学习方向的引导者、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者,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形成师生合作交流、共同学习和体验成功的学习共同体。

例:等差数列{an}中,若Sm=30,S2m=100,求S3m。这一道题常见的方法是,先补充一条性质:在等差数列中,由相邻的、连续的、相等的项的和构成的数列也是一个等差数列。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实际上学生通过合作和探究发现,用解决等差数列问题的常规方法“寻找公差与首项”就很容易解决,即,

(1)

(2)

解这个关于a1及d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

,,代入求和公式有:

数学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重心应放在如何凸显问题性上,强调问题意识,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需要来进行问题化设计,让学生在有效课堂中自主解决问题,有效地促进学生从“无问题学习”向“有问题学习”转变。

三、注重知识再现开展教学过程

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重于结论。要以教科书等课程资源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自己探索知识、展开思考、获取结论。以数学课的例题作为切入点,教师指导学生某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独立思考享受知识或规律的形成过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走入课堂已成为趋势。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文字、画面和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能变静止为动态,能模拟动画跨越时空,展现知识的动态形成过程。应很好地利用这一工具,辅助学生学习数学。

四、关注内在发展的教学效果

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关键是看学生有没有进步或发展,而不能从传统的各种测验和考试来衡量。要重点关注:在认知方面,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懂到懂;在学业方面,有进步,有提高;在情感方面,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学生“双基”和智能上都得到进步,尤其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内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得到学习体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定位上,要强调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

五、注重采取多元评价方式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体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要建立一个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要有学生自己、同学、教师、学生家长等相关人员参与;评价的目标要多维化,要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价;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采用笔试、口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也可采用撰写小论文等方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执行者,要注重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和科学素养,要科学地设计和调度各种课堂因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目标评价数学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错在哪里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