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品德教学设计与教学

2015-08-26 13:20金瑜
新课程·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儿童立场教学设计

金瑜

摘 要:品德课作为一门关注生命和人文的德育课程,它来源于对学生的关注,最终也要回归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儿童的立场展开一系列教学环节。本文将以儿童立场为基础,探究在此基础上的品德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儿童立场;品德教学;教学设计

品德课程其教学目的和宗旨就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而学生作为教育受教育的主体,在教学中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又对教学效果起着深刻的影响作用,所以,我们主张要站在儿童的立场进行品德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出发,明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展开有效的品德教学。

1基于儿童需求,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定位是课程教学的核心,以此为出发点和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定位对教学效率有着深刻的影响,要关注于学生的需求,科学定位教学目标,从基础上避免低效率的课堂教学。品德教学目标的定位应坚持儿童立场的基本原则,结合每节课程的具体内容,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定位。如一年级上册中《让我自己来吧》一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为父母做些事为主,然而,这一目标的定位不能够简单进行,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具体在哪些方面存在欠缺,在调查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定位教学目标。

2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

课程设计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课改的要求,也是品德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学设计要尊重教材,深入理解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要着重把握学生的具体实际,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考环境、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大胆思考、质疑,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教学设计置于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与互动中,实现儿童立场上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合理有效地诠释教材,使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生活实际,最大化地贴近学生,从而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有分析教材和开发教材、活用教学资源的能力,关注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和生活实际,使得品德教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回归应用于生活。活用教材体现在能够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最大程度地贴近学生。

3课件内容要贴合学生实际

课件内容的设置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教育学生、提高学生认知和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生活能力作为课件内容设计的主要导向,坚持学以致用,将书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家人的爱》这一课的教学时,就需要学生以自己的家人和生活为原型,总结自己家人在一起时的快乐幸福,并以照片、视频等形式作为载体来具象地呈现家人之间的爱,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抒发自己对于家人的爱和关心,帮助学生树立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更多优秀的家庭和感人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并从中学习别人优良的品德,实现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力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有机地利用到生活中去。

4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有机结合

生活始终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品德教学更是要求将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最大程度地贴近儿童的生活,充分反映儿童的需求,让儿童学会自己观察世界、感受社会生活。因此,道德教育要与儿童的生活体验发生有机的关联,避免知行脱节,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生活体验平台,例如对残疾人的了解和关心、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保护、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等等,这些生活的细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并与教学有机结合,使生活体验成为学生品德学习的催化剂,在生活体验中,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5坚持课后践行以固化道德习惯

课后的践行即让学生把课堂所学内容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以生活为平台,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将课堂与课后践行紧密结合,不再将目光单纯地集中于课堂的教学,而是注重知识的应用,统一学生的知识与行为,如果学生的知识和行为出现了脱节,则品德教学就没有实效,只有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践行,才能够固化儿童的道德习惯,这也是对教学目标的回归和实现。

品德课程教育在儿童身心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门内容广泛的人文性学科,关注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和个人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品德教育更是对其以后的成长、成人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从品德教学中学习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总而言之,品德教学乃至一切教育,都应该以儿童为主体,站在儿童或者受教育者的立场设计教学、展开教学,这是教学的归宿,也是保证教学实效的根本点。

参考文献:

[1]马晓颖.走进品德课堂微时代——谈基于儿童立场的细节关注.中小学德育2014.9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儿童立场教学设计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