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中“虎”及其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2015-08-28 15:33张茜李延林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习语翻译策略文化内涵

张茜 李延林

摘 要: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动物文化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的“虎”文化历史悠久,汉语中虎为百兽之王。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对虎产生了敬畏、崇敬、膜拜等错综复杂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赋予虎多样的文化内涵。这些内涵成为了文化特有的成分。但因中西方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及民族特色的不同,虎这一动物形象在中西方文化中也不尽相同,因此深入了解英汉语文化背景的差异,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真正理解和翻译虎的文化内涵,对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虎 习语 文化内涵 翻译策略

一、引言

虎作为陆地动物中的霸主,体型巨大,威猛无比,是自然界众猛兽之首。在以往长期的斗争中,人类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渐渐强大,对虎的情感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惧虎、敬虎、打虎,到如今的护虎,人类与虎的关系已进入更为和谐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虎的文化意象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变化。虽然,英汉语文化中人们对虎“威猛凶悍”的形象具有相同的认识,但由于虎是亚洲的特有种类,主要产地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所以虎在中西方文化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完全相同。介于这个原因,在处理有关虎的文化内涵的翻译时,我们并不能将汉语中所有的“虎”都对等翻译为“tiger”。在后文中,笔者希望在分析前人有关虎的翻译的基础上,总结出虎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方法,真正帮助读者理解和翻译虎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内涵意义。

二、“虎”在中外文化中的内涵比较

虎在中国文化中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意义。虎是正义、勇猛和威严的象征,一直受到中华民族的崇拜。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人们总受到各种飞禽猛兽的侵扰,由于不具有与野兽抗争的能力,人们往往难以抵御像虎这样的猛兽袭击,在畏惧虎的同时产生了对虎的崇拜心理。在他们的思想认识中,虎代表凶猛有力、神圣不可侵犯的力量,因此很多氏族部落选择虎作为自己的象征,作为他们信仰的图腾。他们认为自己和虎有着血缘关系,同样拥有神圣不可战胜的力量。很多氏族部落都以自己崇拜的图腾为姓氏,居住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南部的克木人就以虎为姓氏,相传他们的祖先被虎所害,后人一方面畏惧老虎,一方面又崇拜老虎,因此,将虎作为这个氏族的标志。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虎”姓的人是上古舜臣“八元”之一伯虎的后人,以虎为施。伯虎是帝喾高辛氏的大臣,相传帝喾有八大才子: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实际上是八个部族的首领)辅助他,史称“八元”。帝喾死后,尧继帝位,八元退隐。舜接替尧为帝时,重新起用大批元老旧臣,伯虎部族的首领才又复出为大臣。伯虎一族从此再度发达,他的后代以虎为姓,称为虎氏,成为今日虎姓家族的重要来源。在现代,“虎”姓比较少见,大多为男姓,云南省昭通地区的“虎”姓源于祖上“虎威将军”的封号,而生活在甘肃环县虎洞乡的村民以“虎”姓人居多,他们自称是姬姓后裔。回族也有“虎”姓,但与其他“虎”姓不同的是,音不读Hǔ而读Māo。虎也是许多宗教和少数民族所信仰的神灵。白虎神就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守护神,原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因其呈虎形位于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称。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时,掌坛师要用杀猪民将自己的头砍出血来,滴在纸钱上后,悬挂焚烧。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风病时,往往认为是白虎所致必须请巫师驱赶“白虎”。驱赶时,要在户外放一把椅子,绑上带枝叶的竹子,上捆一只白公鸡,由巫师在室内施法,如果公鸡啼叫,白虎就算赶跑了。

虎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三位,是其中唯一的山间猛兽。由此可见,人们对虎有着崇敬之情。虎一直以来都受到古人青睐。由于虎被视为勇猛的象征,所以我国古代对虎十分崇拜,尤其是在军事方面,军中器物常常印有虎的图案,比如在调兵遣将用的兵符上就常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虎符是军中印信,一般为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半,统帅存左半,作为调动军队的信物,持有虎符的人就有了兵权。虎符在古代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史记》中记载,公元前257年的战国时期,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于是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遣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曹操在赤壁一战后向北撤退,诸葛亮趁机派赵云夺下南郡,俘获守将取得虎符,然后利用虎符调出荆州和襄阳守军,诸葛亮凭借一个小小的虎符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去了三座城池,所以说,谁有了虎符,谁就有了兵权,有了调动军队的权力,由此可见当时虎符的重要性。除此以外,古时盾牌上常出现虎的图案以示威武,明清时期四品武官的官服上会刺有老虎的图案,彰显官威,衙门前也会挂绘有虎头型的木牌,所以虎在古代军事上是强大威猛,正直威严的象征。

中华民族虎文化历史悠久,许多民间习俗都与虎有关。与代表天朝天子形象的龙不同,虎的形象更接近与劳动人民,人们也将虎作为守护神,民间风俗中也产生了以虎形象为原型的儿童服饰。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婴儿的成活率比较低,而当时的科技水平并不发达,医疗条件有限,人们只能寄希望于神灵保佑。他们认为虎寓意吉祥,可以驱除妖魔,所以给孩子做虎衣、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等等。一方面希望孩子可以像虎一样强大,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这些服饰通常接近虎的原形,在物资缺乏的当时,并没有玩具,上一辈人只能通过自己的巧手传递着对孩子浓浓的爱。在陕西和山西,新生婴儿满月时,娘家舅舅要送给孩子一只黄布老虎,既可当玩具又可以表达祝福,久而久之,这样的风俗习惯也渐渐形成。如今,这些虎头鞋、虎头帽已成为民间文化的特色,虽然已经慢慢淡出人们视野,但其深刻寓意从未消失。在陕西华县一带还流传着挂老虎馍的结婚习俗,迎亲前,男方舅舅会蒸一对老虎馍,公老虎馍头上有个王字,表示男人当家作主,母老虎馍额前有一对飞鸟,寓意夫唱妇随,每个老虎脖子前还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贵子。这些风俗习惯都体现了人们对虎力量和威严的崇拜,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虎具有威武勇猛的形象,很多有关虎的词语都和气势有关,如“虎背熊腰”“虎虎生威”“龙腾虎跃”“龙行虎步”“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都是形容像老虎一样威武健壮。古代,虎也指有才能的良将。英勇善战的勇士常常被称为虎将。三国时代的关、张、赵、马、黄合称“五虎上将”,乃至其后代被称为“将门虎子”。历史上著名的还有杨门虎将,而“藏龙卧虎”是指未被发现的人才。因为虎也有凶猛残暴的一面,所以虎的形象也会令人联想到危险或残酷,如“虎口拔牙”“虎口余生”“才出狼窝,又入虎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以及“苛政猛于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但有时,老虎也有贬义,民间将剽悍的女人称为“母老虎”或“母大虫”,这都与老虎的意象有关。

纵观汉语文化中虎的文化涵义,其多与虎威猛强壮的外在形象有关,有时也指残酷凶暴以及危险的情势,虎的意象在汉语文化中的不同内涵清晰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的转变。想必随着时代的进步,一定会有新的象征意义出现,虎文化将会不断得到丰富发展。

英语中虎的文化涵义比较少,主要是因为虎属于亚洲特殊物种,在其他地区比较少见。在西方传统文化中,虎的意象出现得比较少,相比较而言,狮子才是真正的百兽之王,拥有更正面的意义。“Tiger”在英语中通常是指凶狠残暴的人,一般是贬义。在英国英语中,“tiger”还指网球比赛中的劲敌以及穿制服的马夫。而在美国俚语中,“tiger”还指“faro”(一种法罗牌戏),“blind tiger”意指禁酒时期非法卖酒的商店。因此,在处理中西方虎文化内涵的翻译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虎与“tiger”对等起来,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英汉语中“虎”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指在符合译文语言规范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原语习语的文化意象和民族色彩的翻译方法,最主要的是译文不能引起读者的错误联想和误解。如“as fierce as a tiger”就可以直译为“凶猛如虎”。因为在英汉语文化中,虎都有威武凶猛的比喻意义,这样直译不会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相反,读者会立刻联想到老虎的样子,这样的表达生动形象。直译法在遵循了英汉语表达规范的同时保留了原语的文化特色,可以保证文化交流不中会出现文化缺失,所以面对英汉语文化共有或者已被彼此接受的动物习语可以采取直译法。如: Don't be afraid of him.He's no more than a paper tiger.不用怕他,他只不过是个“纸老虎”而已。类似的有关虎的习语还有:

谈虎色变 to turn pale at the mention of the tiger

坐山观虎斗 to sit on top of the mountain to watch the tigers fight

调虎离山 to lure the tiger out of the mountains

老虎屁股摸不得 like a tiger whose backside no one dares to touch

前怕狼后怕虎 to fear the wolves ahead and tigers behind—be full of fears

初生牛犊不怕虎 a new born calf is not afraid of tigers

虎父无犬子 a tiger does not produce a dog

(二)意译法

因中西方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认知水平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若一味采用直译法,汉语习语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势必不能很好地传递给英语文化读者,那么翻译的最终目的将难以实现。这时,译者可以考虑意译法。意译法包括两种:可以借用译语中含有相同喻意的习语或者只借用另一个意象来翻译,也可以舍弃直接意象翻译出习语的深层含义。

1.借用法

前面已经提到,由于地理位置和物种差异性的影响,狮子在西方文化中更受亲睐;在中国,老虎才是真正的百兽之王。基于上述原因,造成中西文化对狮虎的喜好程度不同,进而造成习语表达的不同。中国文化中,虎的意象要翻译成英语是对等地翻译为“tiger”,还是由“lion”来表示?在西方文化中“lion”代表勇敢、尊严、权威,所以有很多关于“lion”的习语。在翻译汉语中有关“虎”的文化涵义或习语时,可以将英语中含有“lion”的习语与汉语中有关“虎”的习语相对应,借用涵义相近的英语习语来翻译汉语习语。如:

虎虎生威 as majestic as a lion

拦路虎 a lion in the way

狐假虎威 like an ass in a lions skin/ like a donkey in a lions hide

摸老虎屁股 twist the lions tail

虎落平阳被犬欺 hares may pull dead lions by the bear

虎头蛇尾 in like a lion,out like a lamb

置身虎穴 to place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

毕竟英语中包含“lion”的习语有限,有的汉语虎习语在英语文化中并不能用包含“lion”的习语代替,这时,可以选用具有相同的表达喻义的习语来替代进行翻译。只要喻意相同,用习语表达意义的目的就已经达到,可以说是成功的翻译。如:

骑虎难下,进退维谷 to hold a wolf by the ears/ to grab the bear by the tail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Nothing venture,nothing have

He who risks nothing gains nothing

He who wou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below

养虎为患 to cherish a snake in ones bosom

为虎作伥 to hold a candle to the devil

虎父无犬子 Eagles don not breed doves

A wise goose never laid a tame egg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When the cat is away,the mice play

Among the blind,the one-eyed man is king

羊入虎口 to throw the sheep to wolves

亚洲四小龙 Four Asian Tigers

2.意象舍弃

如在翻译“You should be patient when you buck the tiger.” 时,若将“fight the tiger”直译为“与虎争斗”,难免会令读者一头雾水,为何与老虎争斗时还要耐心些呢?这句话明显有歧义,逻辑也不合理。但查阅资料后发现,“buck the tiger”是美国俚语,意为玩法罗牌戏,了解该短语之意后,该句就很好理解:在玩塔罗牌戏时一定要耐心。因此,在翻译英语习语时,一定要虚心查阅资料,切忌望文生义,以免闹出笑话。而在将汉语习语翻译为英语时,因文化差异,英语读者并不能直接理解习语背后的涵义,比如“三人成虎”,这是个典型的含有背景知识的成语,原意是指三个人谎报市集里有老虎,听着就信以为真,后比喻谣言经多人重复诉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但外国读者并不了解这样的文化内涵,故译者在翻译中可省去意象,直接翻译出深层意义 :与“lies turning into truth”类似的习语还有:

如虎添翼 with might doubled

put a tiger in someone's tank 使某人劲道十足

狼吞虎咽 devour ravenously

生龙活虎 full of vim and vigor

伴君如伴虎 Kings often worry their keepers.

画虎不成反类犬 make a poor imitation

虎毒不食子 All men,good or bad,rarely ill-treat their own children

have a tiger by the tail 遭遇劲敌;落得意外的下场;处境比预想的困难得多

四、结语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词汇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含义。习语的产生受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下人们的认知水平。动物习语作为习语中最为形象生动的一个分支,除了代表动物的品质特征外,还往往反映人们对同一动物形成的不同文化内涵的理解。由于受地理条件的影响,虎的产地基本在亚洲,这就造成虎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相对狮、狼较少,因此,在处理“虎”的相关翻译时,译者一定要根据上下文仔细斟酌,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确保在译语读者可接受的范围内翻译出源语中“虎”的文化内涵。只有深刻、全面的理解习语的文化内涵,充分认识到习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真正调动了解异国文化的积极性,促进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文化价值观的对外传播问题研究14BXW065;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语科研联合项目:言外之意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12WLH4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http://www.baike.com/wiki/图腾

[2] http://wenwen.sogou.com/z/q181062014.htm

[3]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0872/5044179.htm#viewPageContent

[4]王家鲲.虎年谈虎[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8,(1).

[5]陈彩芳.虎年话tiger的英汉习俗语[J].大学英语,2010,(1).

[6]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8]杨自俭,栾雪梅.英汉成语对比研究[A].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9]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10]刘幺汉.中华民族龙虎文化论——联结中国各族的龙虎文化纽带渊源于远古女娲、伏羲的合体葫芦[J].贵州民族研究,1985,(1).

[11]李云兰.英汉“虎”字习语翻译[J].考试周刊. 2009,(49).

[12]汪玢玲.中国虎文化探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张茜 李延林 湖南长沙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410083)

猜你喜欢
习语翻译策略文化内涵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