膦甲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2015-09-03 10:41相勇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洛韦带状疱疹皮损

相勇

膦甲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相勇

目的 通过应用膦甲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带状疱疹,观察期疗效并对其合理性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江西省赣州市皮肤病医院门诊皮肤科2013-09—2014-06确诊为带状疱疹的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7例和对照组78例。治疗组用膦甲酸钠3.0 g联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2次/d,联用7 d;对照组用更昔洛韦250 mg静脉滴注,2次/d,治疗7 d。结果 治疗组在结痂、痊愈和止痛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膦甲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带状疱疹,能够有效减少治疗时间,加快患者痊愈,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膦甲酸钠;带状疱疹;地塞米松;联合用药

膦甲酸钠是焦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代表,为广谱抗病毒药物,主要通过抑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而起到抗病毒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1]。带状疱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常伴随着明显的神经疼痛,尤其是在老年患者和体制较弱及免疫力低下者。带状疱疹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的剧烈疼痛,据资料报道,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能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3]。本研究旨在观察膦甲酸钠联合长效激素地塞米松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门诊皮肤科2013-09—2014-06确诊为带状疱疹的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7例和对照组78例。治疗组男39例,女38例;平均年龄(45±15.8)岁。对照组男41例,女37例;平均年龄(48±11.9)岁。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全身多功能衰退患者。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性别、年龄分布、疾病诊断、发病部位和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其他伴发疾病,且在5周内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应用更昔洛韦250 mg,静脉滴注,2次/d,治疗7 d;治疗组给予膦甲酸钠3.0 g联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2次/d,联用7 d。所有患者在药物治疗前后均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1.3 观察项目 主要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疼痛消失、水疱消退、皮损干燥结痂和总病程天数,治疗期间还要观察可能出现的各种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指数=(治疗前总评分-治疗后总评分)×100%。痊愈:皮损基本消退,疼痛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局部疼痛明显减轻,疗效指数为60%~89%;好转:皮损部分消退,疼痛减轻,疗效指数为30%~59%;无效:临床症状基本无改变,皮损消退<30%或疼痛减轻不明显,治疗的有效率为痊愈率加显效率[4]。

1.5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数据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两组患者经过7 d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81%,痊愈27例,显效46例,进步4例,无效0例。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7.36%,痊愈23例,显效35例,进步18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的患者在疼痛消失、水疱消退、结痂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P<0.05),总病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1例,为用药后第3天,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等症状。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2例,皮肤系统疾病1例,为用药当天发生,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潮红;胃肠道系统疾病1例,用药第2天发生,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现不良反应后立即予以停药,停药后反应逐渐消退经与患者沟通后,患者继续接受治疗直至用药结束,期间未再次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疗效比较(n)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d)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VZV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其中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而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呈带状排列,常伴有明显的神经性疼痛。过去临床上采用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治疗,更昔洛韦是继阿昔洛韦之后开发的广谱抗病毒的药物[5]。膦甲酸钠是非核苷类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是一种焦磷酸盐的有机类似物,其可以在不影响DNA聚合酶的浓度下,非竞争性地阻断病毒DNA多聚酶的磷酸盐结合部位,防止焦磷酸盐从三磷酸去氧核苷中分离及病毒DNA链的延长。膦甲酸钠对阿昔洛韦耐药的VZV同样具有显著抑制作用[6]。

由于带状疱疹患者常出现神经疼痛,部分患者因疼痛剧烈从而影响生活质量,治疗的关键在于抑制体内病毒的产生。在治疗早期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地减轻炎症,组织对神经节及神经纤维的破坏作用,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7]。大多临床试验证实,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带状疱疹急性期皮损的愈合,减轻急性期皮损的疼痛。同时,膦甲酸钠与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可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保证治疗效果[8]。通过对照组与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发现膦甲酸钠联合地塞米松疗效较为显著,在改善症状体征方面优于更昔洛韦治疗组,在临床上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丁艳.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1909-1910.

[2]胡彬,黄旭蕾,李利.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9):41-43.

[3]马丽娜.膦甲酸钠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6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9(33):4633-4634.

[4]李慧珠,吴晓初,李和莲.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3):217.

[5]杨森,林国书,周文明,等.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2):101-102.

[6]王翔.不同剂量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0,22(5):138-139

[7]陈黎,钟和添,周峻,等.膦甲酸钠联合强的松治疗76例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2,34(6):85-87.

[8]李莹,陈中建,沈敏.我院2012年40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用药情况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4):472-475.

2014-10-28)

1005-619X(2015)05-0521-03

10.13517/j.cnki.ccm.2015.05.038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皮肤病医院

猜你喜欢
洛韦带状疱疹皮损
STANDING WITH CHINA AND THE CPC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独参汤治愈面部带状疱疹之目赤案1则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TLR7/9通路表达的研究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更昔洛韦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