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和护士手表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分析

2015-09-05 03:38邹玉珍余艳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单胞菌手表葡萄球菌

邹玉珍,余艳芳

(酒泉市人民医院:1.神经外科;2.检验科,甘肃酒泉73500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很多。在我国,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现患率为9.00%[1]。本研究分析了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痰液标本与护士洗手后留取的手表标本分离得到的主要病原菌类型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临床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标本来源于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97例在本院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并进行了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均为单纯重型颅脑损伤无胸腹部联合伤)。患者均给予脱水、止血、营养支持、防治感染等常规治疗及相应手术治疗,原发伤类型、严重程度(GCS评分)、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每位患者收集两次标本,第1次为行气管切开术时留取的下呼吸道痰液标本及护士留取标本后经七步洗手法洗手后的手表标本;第2次为气管切开术后第14天留取的下呼吸道痰液标本及护士留取标本洗手后的手表标本。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T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由本室自制。

1.3 质控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ATCC25922、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4 方法 将痰液消化后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和巧克力平板[2],35 ℃孵育18~24h,采用VT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WHONET5.4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从第1次收集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及构成比 从第1次收集的标本共分离得到细菌235株(包括痰液菌株和手表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菌)179株(76.17%),革兰阳性菌(G+菌)52株(22.12%),真菌4株(1.70%),见表1。

表1 从第1次收集标本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及构成比[n(%)]

2.2 从第2次收集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及构成比 从第2次收集的标本共分离得到细菌398株(包括痰液菌株和手表菌株),其中G-菌共272株(68.34%),G+菌共82株(20.60%),真菌共43株(10.80%),见表2。

2.3 分离细菌分布 本研究中,主要分离得到的病原菌是G-菌,共452株(71.41%),G+菌134 株(21.17%),真菌47株(7.42%)。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前5 位的主要G-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2.16%)、鲍曼不动杆菌(9.63%)、肺炎克雷佰菌(7.10%)、嗜 麦 芽 窄 食 单 胞 菌(5.21%)、大 肠 埃 希 菌(4.89%);主要G+菌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79%)、金黄色葡萄球菌(2.36%);真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4.24%)。护士手表分离细菌前5 位主要G-菌依次是铜绿假单 胞 菌(6.79%)、鲍 曼 不 动 杆 菌(5.84%)、大 肠 埃 希 菌(4.91%)、肺 炎 克 雷 佰 菌(3.94%)、嗜 麦 芽 窄 食 单 胞 菌(3.79%);主要G+菌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74%)、金黄色葡萄球菌(2.36%);真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3.00%)。总 体 而 言,G-菌 中 非 发 酵 菌 属 检 出 率 最 高(42.81%),肠杆菌科排第二位(18.80%);G+菌中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占21.17%;真菌中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7.42%)。见表3。

表2 从第2次收集标本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及构成比[n(%)]

表3 从两次收集的标本共分离得到的主要病原菌及构成比[n(%)]

3 讨 论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痰液与护士留取标本洗手后手表分离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共分离得到G-菌452株(71.41%),与文献[3]的报道基本一致。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痰液标本的主要分离菌,与2012年协和医院细菌检测结果相同[4]。非发酵菌属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出率最高,与贾育红等[5]的报道相同。第1次行气管切开术时留取的下呼吸道痰液及护士手表标本共分离细菌235株,其中G-菌179株(76.17%),G+菌52株(22.12%),真菌4株(1.70%)。第14天,第2次留取的痰液及护士手表标本共分离细菌398 株,其中G-杆菌272 株(68.34%),G+球菌82 株(20.60%),真菌43 株(10.80%)。第2次收集的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数量明显高于第1次。下呼吸道痰液和护士洗手后手表标本分离的主要病原体大体一致,但是第1次下呼吸道痰液未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而护士手表标本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各4 株(1.70%)。交叉感染是医院获得性病原菌的重要来源。分离出的3种最常见非发酵菌,可以存在于医院的各种环境,定植于患者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表面,导致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发生多种部位的感染,而且这几种菌的抵抗力强,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6]。护士的手在护理操作中是这些病原体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可以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经验治疗中应覆盖最可能的病原菌,同时注意机会感染菌的感染,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

近年来,非发酵菌中的G-杆菌成为重症监护室医院获得性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一旦感染,患者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增加,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导致病死率升高。据报道,铜绿假单胞菌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还可引起严重的眼部感染,由此导致的角膜炎、眼内坏死须作急珍处理,否则将会永久失明[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在几种常见非发酵菌中最强,耐药机制十分复杂[8]。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环境中,存在于医院各种干燥或潮湿物体表面(如窗帘、门、把手、机械、通气设备等),是造成该细菌在医院内传播的重要原因,其分离自呼吸道标本的比例最高[9]。周东升等[10]报道重症监护室工作人员手污染率为23%,这是医院获得性非发酵G-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下呼吸道感染与护士手表标本分离的病原体存在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强化手卫生可避免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发生肺部交叉感染。

[1]吴安华,文细毛,李春辉,等.2012年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率调查报告[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1):8-15.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归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金晓冰,邓敏,邹俊宁,等.ICU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5):998-1000.

[4]张小江,张辉,窦红涛,等.2012年北京协和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2):104-111.

[5]贾育红,袁天柱,刘滨,等.重症监护室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常见非发酵菌的耐药性与危险因素[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2):104-108.

[6]张艳,吕庆排,杨选英.某院常见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1):46-49.

[7]刘锡光.现代诊断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8]孔繁林,储从家,管新龙,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及其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2(6):456-458.

[9]习慧明,徐黄春,朱德妹,等.2012年中国CHNET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检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2):98-104.

[10]周东升,鲍凤,林荣,等.ICU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6):1082-1085.

猜你喜欢
单胞菌手表葡萄球菌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是谁拿了手表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皮肤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谁偷走了手表?
手表
如何防治兔葡萄球菌病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嘻嘻猴手表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